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专用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加强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Zn_(0.5)Cd_(0.5)S的光解水制氢活性,采用沉淀法,原位合成了Cu_2(OH)_2CO_3-Zn_(0.5)Cd_(0.5)S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固体紫外漫反射和气相色谱等测试方法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光吸收性能以及光催化制氢性能.研究了Cu_2(OH)_2CO_3的含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为助催化剂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Cu_2(OH)_2CO_3中的Cu2+可以被Zn_(0.5)Cd_(0.5)S迁移出来的电子还原成Cu+/Cu0,从而加速Zn_(0.5)Cd_(0.5)S的产氢速率.当Cu_2(OH)_2CO_3与Zn_(0.5)Cd_(0.5)S的摩尔比为0.25%时,光催化产氢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铝代α-Ni(OH)2的电化学性能,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含不同配比Al3+、Co3+的Ni(OH)2.样品经CT、XRD、FTIR、SEM等表征为α-Ni0.8CoxAl0.2-x(OH)2.2-0.5y(CO3)y.zH2O.恒电流充放电和微电极CV等测试表明:Co3+的摩尔分数在0.02~0.04时,合成的样品作为氢镍电池的正极材料,在放电比容量、电极可逆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均得到改善.Co3+发挥了稳定α相结构、增强导电性等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纳米Al(OH)_3煅烧制备α-Al_2O_3纳米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发现NH4NO3明显降低Al(OH)3干凝胶煅烧过程中γAl2O3,δAl2O3,θAl2O3及αAl2O3的形成温度,αAl2O3籽晶的添加只降低αAl2O3的形成温度·在w(NH4NO3)为44%和5%平均粒径100nm的αAl2O3籽晶的共同作用下,θAl2O3→αAl2O3相变温度由1200℃降到900℃,获得了平均粒径约10nm,团聚强度为76MPa的αAl2O3纳米粉· 相似文献
5.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7-19
采用沉淀法制备(BiO)2CO3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孔隙及比表面(BET)和表面光电压(SPV)等对光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甲基橙作为模拟污染物,在氙灯光照下,考察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H=8.5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光生电荷分离速率和比表面积,其光催化活性最高,光照20 min对甲基橙的脱色率达到73.81%。 相似文献
6.
以1,25(OH)2VD3为佐剂制备软叶针葵花粉变应原疫苗,以小鼠致敏哮喘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以及肺组织病理学切片等指标对治疗模型的构建进行评价,探讨1,25(OH)2VD3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花粉过敏哮喘免疫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以1,25(OH)2VD3为变应原疫苗能有效抑制花粉特异性IgE的产生和Th2细胞因子IL-4分泌,促进封闭性抗体IgG2a产生和Th1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增加耐受性细胞因子IL-10生产,使Th2反应向Th1反应转变.1,25(OH)2VD3在花粉过敏性哮喘治疗中能大幅提高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以钾长石焙烧渣的酸化溶液为原料,Na_2CO_3溶液为沉淀剂制备高纯Al(OH)_3.实验考察了溶液终点pH值、反应温度、陈化时间、Na_2CO_3质量浓度对沉铝率的影响,得到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化学成分分析,XRD,SEM,FTIR对Al(OH)_3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的条件下,加入质量浓度为300 g/L的Na_2CO_3溶液调节Al_2(SO_4)_3溶液,使其终点pH值至4.8,控制陈化时间40 min,沉铝率可达99%.得到的Al(OH)_3粉体为非晶态结构,颗粒均匀,表面粗糙,有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卤水石灰法制备Mg(OH)2过程中产物中的钙摩尔分数,探讨了卤水浓度、反应温度、卤水滴加速度、加料方式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实验研究洗涤时间、洗涤温度、洗涤用水量和洗涤次数各因素对钙摩尔分数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卤水滴加速度为3mL/min、卤水浓度控制为1.5mol/L、反应温度在60℃时可以制得钙摩尔分数较低的Mg(OH)2,洗涤脱钙的影响效果的主次顺序基本为洗涤温度大于用水量大于洗涤时间大于洗涤次数.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了纯化冶金级Al(OH)3的工艺参数,通过对影响碱溶及纯化的因素进行试验,探索出碱溶除去Al(OH)3中晶间碱,获得Na2O含量<0.003%的低钠Al(OH)3的新方法,得出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温下甘氨酸与Cu(OH)2的固相配位反应,合成配合物cis-Cu(Gly)2.H2O,采用自行研制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溶解量热法测定甘氨酸、Cu(OH)2、配合物溶于2.0mol.L^-1的HCl溶液中的溶解焓,通过所设计的热化学循环,应用Hess定律,得到甘氨酸与Cu(OH)2固相配位反应的反应焓△rH^φm为-24.370kJ.mol^-1,计算出配合物的标准生成焓△fH 相似文献
11.
以普通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片.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片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带隙宽度为2.22 eV.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粒径球形Ni(OH)2为活性材料,以泡沫镍为导电基体,制备氢氧化镍电极,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以按一定粒径比例混合的Ni(OH)2为活性物质所制备的电极,其电化学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纳米Ni(OH)_2微粉的低温固相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室温下的固-固反应制备出纳米级Ni(OH)2微 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法简单,是一种全新的、可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Mn(OH)2空气氧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碱条件下,用MnCl2,MnSO4,Mn(NO3)2溶液生成的Mn(OH)2的空气氧化反应。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表明,氧化产物为Mn3O4。用电势-pH图对反应结果做了分析,测定并分析了Mn(OH)2空气氧化过程中pH值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Mg(OH)2纳米晶在制备干燥过程中发生颗粒团聚现象,并使其表面性质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首次将硬脂酸作为表面修饰剂直接引入共沸蒸馏干燥体系,成功制备得到硬脂酸表面改性Mg(OH)2纳米晶.并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表面改性Mg(OH)2纳米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将其加入到ABS塑料中,相对商品微米量级产品表现出较好的分散性,阻燃和力学性能也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层状膨胀石墨为模板,采用化学浴沉积法首次制备了α-Ni(OH)2/膨胀石墨(α-Ni(OH)2/EG)层状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分别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测试其表面形貌及结构.利用热重分析来检测α-Ni(OH)2在复合材料中的负载量.使用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等表征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α-Ni(OH)2/EG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6mol/L KOH电解质溶液中的比电容达到1 180F/g(0.5A/g的电流密度),对应的有效α-Ni(OH)2比电容高达1 920F/g;同时,该复合材料在10A/g的大电流密度下依然能保持较高的比电容(585F/g).优秀的循环稳定性能进一步保证了其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热法,在没任何催化剂、模板剂的情况下,以Y(NO3)3·6H20,NaOH为原料,合成了片状和棒状纳米Y(OH),和Y2O3;研究了溶剂比例、水热时间、试剂滴加顺序等因素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分析了其生长机理,并研究了两者的近红外反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球形Ni(OH)2包覆钴化合物的积分进料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镍电极活性材料之间的导电性,在电极制作过程中需添加适量的导电剂,通过混合式工艺添加的导电剂,其利用率和分布均匀性受工艺条件的限制,得不到可靠的保证。提出了一种积分进料的工艺方法,在球形Ni(OH)2的表面包覆上了一层钴的化合物;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对包覆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积分进料工艺进行了结晶学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积分进料工艺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包覆层分布均匀、稳定;使用改性后材料制备的镍电极,其电阻降低,活性材料的利用率提高,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利用表面活性剂乳液自组装产生模板,以磺基水杨酸为掺杂剂,苯胺(ANI)为油相,稀土(Ce-Pr)离子水溶液为水相,形成反胶束微乳液,使稀土粒子均匀分散于油相中,成为热力学稳定的乳液体系,将该乳液插层于有机蒙脱土(MMT)的片层间,加入引发剂单体直接进行原位聚合,即制得目标产物.通过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热重(TG-DTA)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胶束法制备出热稳定性良好的新型PANI/Ce(OH)3-Pr2O3/MMT纳米复合材料,该法可以用于三相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20.
在Cu2(OH)PO4催化剂上温和条件下H2O2对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察了以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的羟基磷酸铜Cu2(OH)PO4为催 化剂、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不同醇类化合物上的催化氧化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羟基磷酸 铜在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特别是对伯醇类化合物和分子动力学直径较大 的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有明显优势. 研究了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 过氧化氢的浓度、 催化剂的用量等条件对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