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菏泽市县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菏泽市县域经济差异衡量指标的基础上,我们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菏泽八县一区为研究单元,分析了当前菏泽市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提出了各县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SO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安徽省61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聚类对比实验,得出5类区域经济类型,较好地揭示了县域经济间的差异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县域经济实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和ESDA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县级行政区(县、区、市)为研究单元,以2000年、2009年的县域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对贵州省10年来的县域经济实力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县域经济实力差异显著,并有所扩大;黔西地区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区域总体呈"凸"字型发展格局;以贵阳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初步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状况显著相关;较强型县域的数目增多,空间集聚范围扩大;县域经济实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具有地理上的集聚特征;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严重,整体水平偏低;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区和黔东、黔南经济落后地带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扩散效应增强,极化效应减弱,但县级市的极化效应仍很突出。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通过对龙岩市各县市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龙岩县域经济分为三类,并依据其各县经济竞争水平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河西地区20个县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0~2009年间河西县域经济实力进行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呈现出由东到西的梯次差异,西段县域经济实力要高于中段,中段又要高于东段,但是,河西地区东西段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有所下降,而中段县域经济整体有所上升。此外,综合指数高的县区经济实力呈现出提高的趋势,而综合指数低的县区经济实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县域之间的差异经历了先降后增再降的变化历程,总体上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的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自治县共75个单元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的基础经济、综合经济、财政金融、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5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基于2013年广西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广西县域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县域经济实力总体水平低且不平衡,经济实力东南部强于西北部,经济实力强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湘桂线沿线地区;经济实力不强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众多、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交通不便的桂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108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利用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选取度量县域人口经济密度的9个指标,运用SPSS 17.0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并运用ARCGIS 10.2软件将河南省县域人口经济密度可视化表达,对河南省县域人口经济密度的地域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1)人均非农业经济密度、人均信息化经济密度和人均农业经济密度是影响河南省县域人口经济密度的三大因子;(2)按照人口经济密度的差异对其聚类分析,可知河南省县域人口经济密度可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高水平区、较高水平区、中等水平区和低水平区;(3)通过对其可视化表达可以看出河南省人口经济密度总体上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占据河南省面积的2/3,且不同区域单元水平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8.
在确定压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集相关统计数据,充分利用了统计分析软件SPSS的主成分分析功能,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河南省各地市人口经济压力水平,并对区域内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6,(11):1917-1922
通过对河南省内各县(区)产业集聚区的调研发现,技术创新对于产业集聚区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迫切.提高产业集聚区的投入产出率,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实施国家农业现代化、工业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只有依靠技术创新.而县(区)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体系正处于形成发展的一个幼苗期,技术创新力量极其薄弱,土地等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比不高,金融支持尚不能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人才队伍普遍较小,未能达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亟待政府部门在改善科研条件、加大人才和关键环节服务支持力度,发挥金融引领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3年县域截面数据,运用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云南县域经济增长集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云南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县域集中分布在滇中地区,而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县域则分布在滇东北、滇南、滇西南和滇西部分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显著;消费、劳动力与工业化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PSIR模型的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PSIR模型,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城市处于高碳发展阶段,只有郑州和洛阳处于中高碳发展阶段,没有处于低碳、中低碳、中碳发展阶段的城市;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川字形特征,以郑州和洛阳为界,界线西北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界线东南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不同市域之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钱发军 《河南科学》2011,29(8):993-998
基于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及资源消费大省的现状,阐明了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的产业集聚与耦合度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技术支撑能力弱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突出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加权变异系数分解方法的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到2007年,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在逐步拉大.使用加权变异系数分解人均CDP的方法来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认为造成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三次产业的地区差异.在对三次产业进行分解后研究其对地区差异的影响时,发现第一产业对河南省经济差异几乎不起作用,造成地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差异,其中工业的年平均贡献率将近40%,是导致河南地区差异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缩小河南省地区经济差异的关键在工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14.
李慧 《河南科学》2014,(10):2184-2189
研究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河南省1978—2010年统计数据,对河南省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碳排放总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国际贸易分工;对人均碳排放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分工.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人均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河南省碳排放的最大正向影响因素及贡献率最大的均为经济增长,而能源强度和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交互作用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倩 《创新科技》2015,(6):27-28
河南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发展阶段、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积极处理,以政府为主导,推动我省低碳经济的发展,降低对高碳资源的依赖,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低碳经济概况、河南省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晶  冯德显 《河南科学》2009,27(12):1613-1616
对河南省县域经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县域经济是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撑,农业经济占据重要地位,初步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存在较大空间差异;总结出工业化、平原农区特色经济、山区资源开发三大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并就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布局、“三农”问题等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杰  贾涛  吕迎 《河南科学》2011,29(2):231-234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发展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河南省是新兴工业大省和资源消费大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利用2000-20...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知识经济对河南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论述了面向知识经济的河南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县域经济的内涵,从煤炭生产、冶金和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业、旅游服务业以及生态绿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山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20.
由吴良镛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提出“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并分别在2002年和2006年完成了两期规划报告.在这样一个大规划背景下,对地处京广铁路沿线和冀南的邢台进行一下摸底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依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选取了反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14项指标,在SPSS10.0软件中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邢台地区的17个县市进行综合评价,并计算出各个县市的综合得分,然后通过聚类分析得出邢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最后,对这种地域差异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