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个性问题,从基本观点来说,从来就有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见解的斗争。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个别的个体所具有的抽象属性。就其现实性来说,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呢?是生产关系,其他社会关系都是居于从属地位。因此,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就是人的本质。毛主席和刘少奇同志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人的阶级性就是人的本性、本质。这一切都清楚说明:在阶级社会里,是没有超阶级的个性的,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阶级问题特别是阶级的存在及消灭,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而且也是一切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实践课题。从马克思的一段论述说起,结合我国实例,认为我国的阶级变化不仅与马克思关于阶级存在的公式不一致,也与其关于阶级消灭的路线图不一致。对于这一不一致,具体分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最后得出应该精心呵护人民民主专政的结论。正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把我国带进了无阶级的美好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顿红 《科技咨询导报》2007,(29):156-156
本文讨论了"经济范畴的人格化"的双重内涵,并分析《资本论》中体现出来的的经济行为特征,并进一步抽象出作为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范畴的人格化"的选择函数和约束条件,为马克思本人关于个人、阶级、社会的若干观点寻找经济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曾描绘出一幅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由自由发展的个人组成一个联合体的未来图景。在这里,马克思畅想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发展,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推动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通过这一理想的阐述可以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理想预见,更是马克思对于人的终极关怀,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物质是基础,交往是条件,教育是有效手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上述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社会精英是阶层,并不完全等同于马克思学说的阶级,在先秦时代,中国社会精英其实经历了“巫师-祭祀阶层-礼乐阶层-儒生”的四次大嬗变,每次都是伴随着相应文化结构的内在变迁,精英阶层的成型,使得中国社会的群体分裂最终固定化。精英阶层和精英文化无疑对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一定的思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是受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孕育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引导,以及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不断结合的产物.它具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阶级分析、矛盾辩证分析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理论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市民社会理论。关于市民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经历了从"资产阶级社会"到"生产关系"的过渡,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最终为无产阶级革命寻找到阶级基础。市民社会在当代的发展,主要是其本身融入与国家的互动关系中,尤其是如何在民主政治的社会中运行,这是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哲学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容丰富,理论深刻,涉及范围广.对这一学说的认识和理解,可简单地概括为:马克思是如何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又有什么客观必然性?其内容又包括哪些?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然而,由于长期忽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认识的发展过程及其方法论意义,对于马克思这一结论的理解出现了一种简单化、教条化的倾向,往往把它当作一种孤立的、现成的经典定式随意照搬套用,致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丰富内容被淹没在单一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线索来看,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抽象王国到现实世界的实质性嬗变过程。随着世界观转变的最终完成,马克思找到了文化得以生成和发展的真实根源——实践,并最终将"人的文化"的系统研究融贯和体现在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中,从而使"自然—人—社会"构成了完整的统一性总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文化思想,使其在基本理论的层面上得到重释和澄明,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穆宏佳 《科技信息》2013,(10):107-108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资产阶级完全占有生产资料的状况得以改变,工人阶级有产化倾向加强,中间阶层大量出现。这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即从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演变成众多阶层的社会结构。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当前浙江社会各主要阶层的生存、发展状况,对于推进浙江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研究确定当前浙江社会各主要阶层的基础上,对各主要阶层生存、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生存、发展问题的对策与举措。  相似文献   

13.
人的需要异化思想是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和异化理论交汇的一个关节点,对这一思想展开研究有助于我们理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辩证地看待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异化的思想,既要看到这一思想表现出来的局限性、矛盾性,又要看到这一思想对马克思日后研究工作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阶级产生以来,人类就从未放弃过对平等理想的追求。马克思平等观通过对抽象平等观和资产阶级平等原则的批判,对近代空想家和启蒙思想各种平等观念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所谓的平等权利和地位的研究,以及对以往一切平等观念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改造,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创造性地把平等理论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对马克思平等观的当代认识,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又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从批判和解放费尔巴哈“抽象的人”出发,扬弃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劳动异化的人”,立足于社会关系中从事感性活动的“现实的个人”,深入到作为创造历史的“剧作者”“剧中人”,设想、构建了“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进而使哲学从思辨走向科学,开创了人的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辩证法对劳动价值论的规定是现代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但不能直接用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抽象论述直接演绎现代具体经济矛盾,而应在抽象意义上吸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同时根据对现代具体经济矛盾的认识,进一步抽象层面的规定,形成与现代经济矛盾相对应的现代劳动价值论,再从现代劳动价值论这个抽象,论证现代经济矛盾的具体。  相似文献   

17.
论精神环境及其他王树彬,蒋国华(一)马克思1843年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说:“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接着在1845年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他们关于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的著名论断,即“人创造环境,同时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长期以来受到广泛重视,人们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不少人对马克思所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与实现的现实条件存有疑问。这主要是人们基于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发展水平对马克思所描述的"人的智力与体力的自由与充分发展",特别是"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轮流地从一个生产部门转换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的设想充满疑虑。最为关键的是对"最简单劳动工具"的理解,人们无法想像在旧生产方式之下"最简单劳动工具"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未来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方式。然而,今天的数据化时代,使我们看到了马克思思想的深刻预见性。  相似文献   

19.
封丹 《科技智囊》2009,(12):24-26
社会有阶层论 社会是有阶层的。从人本角度,而非政治角度,理解"阶层"的含义,与人们常谈的"阶级"概念有所不同。其不同点在于,我们不仅探讨人既得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更注重探索理想社会形态下,由人的本质属性决定,生发为人的素质、人的社会实践、人的需求满足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及其综合状态,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对南京市农民阶层进行了化分.此外,运用体育消费理论,对于南京市农民阶层的体育消费现状和他们的消费理念进行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南京市农民阶层的体育消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南京市农民阶层的体育消费主要受到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以下几点:受教育程度,居民家庭收入因素和个人体育消费的动机、意识.外部因素包括: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体育设施,体育消费市场价格,服务水平和余暇时间.这些因素中,内部因素对于体育消费起到了决定的作用.而且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时期,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