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洪敏 《科技信息》2013,(4):313-314
三维实体绘制好以后,通过着色、渲染后,很直观,但很多信息未必能完全表达出来。因此,把三维实体转成三视图,就会显得尤为必要,也很实用。怎样才能将所画好的三维实体用三视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是很多绘图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Auto-CAD 2008版本,探讨了将三维实体转换成三视图的可能及其实现的过程,以期为从事相关教育的教师和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提供启示和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CAD三维实体解决复杂形体看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机械制图》课程中复杂形体看图难的问题,针对学生空间构形设计能力差的特点,用CAD制作三维实体造型,并结合理性知识分析实体图的三视图,由三视图逐步想象,根据差异修正成最终实体的形状。做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循序渐近。把实体图作为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桥梁,重点介绍了实体图在教学环节中的具体应用。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三面正投影图由于直观性不强的弱点,将逐渐被三维模型代替。采用CAD绘制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在AutoCAD中将三维实体转换成二维视图后,有关图纸空间中的线性尺寸和圆弧尺寸的标注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AutoCAD软件提供的多视窗绘图环境及实体二维视图的生成系统绘制出的实体三视图不符合我国标准,且模型空间多视窗绘图环境无法将该实体的多个视图同时打印出来,文中运用AutoCAD的图纸布局功能,对三维模型和二维视图之间的转换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一种在已知形体三维模型情况下,二维视图的自动生成及一次性出图的方法,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过程中,针对如何实现三视图中"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的三等规律,分别对给出尺寸标注的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绘制和未给出尺寸标注的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绘制两种情况提出相应的方法.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方法在AutoCAD软件中能够准确、快速地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  相似文献   

6.
基于区域性椭球面的三维GIS可视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椭球面数字地面模型 (DTM)的基础上 ,结合道路设计领域的特点 ,将空间实体划分为独立点状实体、线实体、紧贴于地面的面实体和体实体等类型 ,通过空间现象与椭球面DTM的叠加 ,首次提出了一种直接基于椭球面的三维GIS可视化模型 ,具体实现了道路、河流、湖泊、建筑物等实体模型 ,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椭球面上测地坐标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方法 ,从而真正实现了在一个统一的真三维坐标系中表达和处理空间现象 .  相似文献   

7.
基于MATLAB和ProE的螺旋桨三维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螺旋桨设计效率和现代制造的精度要求,提出一种快速生成螺旋桨三维模型的方法.采用MATLAB语言编程,依据螺旋桨二维制图的投影关系和螺旋桨设计参数,在MATLAB中计算出螺旋桨桨叶叶面特征点的空间笛卡尔坐标,利用MATLAB绘制螺旋桨桨叶的三维曲线.最后,将三维螺旋桨叶面特征点的空间坐标导入ProE,生成三维实体螺旋桨.该方法可使繁琐、复杂、重复和容易出错的螺旋桨三维建模过程变得准确易行.  相似文献   

8.
杨长青 《科技信息》2010,(32):202-202
在AutoCAD三维实体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绘制较复杂的三维实体,必须掌握用户坐标(USC)在三维绘图申的应用。由二维图形创建三维实体和布尔运算,就能绘制比较复杂的三维实体。  相似文献   

9.
根据作战仿真可视化的需求,为提高仿真实体三维模型存储、复用和使用效率,分析了作战仿真实体模型数据管理的优缺点,采用空间逻辑描述和空间逻辑变换,提出了一种新的实体三维模型数据结构和存储方法,设计了三维实体模型快速重构的几何层次与数据结构体系,建立了实体三维模型全局层、集合层、单元层、表面层、顶点层和空间逻辑层,并给出了模型重构的算法。结合某型坦克三维实体模型的重构应用实例,实现了实体各部件的空间逻辑标准化,为作战单元实体仿真三维模型重构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金振林  何小静 《燕山大学学报》2011,35(3):203-207,227
设计了一种新型3分支6自由度3-UPS并联机构,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反解模型,给出机构主要约束,应用三维极坐标边界搜索方法绘制出在定姿态工作空间截面图和边界三维实体图,分析了机构参数对工作空间体积大小的影响规律,为机构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依据。该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大、连续性好,适合作为机器人步行器的腿结构。  相似文献   

11.
《Pro/ENGINEER》是一种集产品造型设计、工程分析、加工制造、模具设计、有限元分析、功能仿真以及关系数据库管理等各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型CAD/CAE/CAM软件。是当今国际上较为优秀的三维实体建模软件,为工业产品设计开辟了全新的方法,使现代产品的空间三维设计成为可能,笔者就其在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面向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郭薇  詹平  郭菁 《江西科学》1999,17(2):77-83
通过分析三维GIS空间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及所存在的问题,在三维空间实体的形式化定义及空间实体间拓扑关系形式化描述等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顾及空间剖分的三维拓扑数据模型。该模型不但可以有效地表达规则形状的空间实体,还可以有效地表达不规则形状的空间实体。它兼顾了基于镶嵌的数据模型和基于矢量的数据模型两种表示方法的优点,为发展三维GIS软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设想和方法,可以使得系统在数据组织、数据管理、图形恢复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并可望使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具有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海雷达回波图像模拟特点,提出一种使用三维场景绘制技术的实时模拟方法。通过在雷达天线处设置一个虚拟相机,建立视坐标系,根据雷达参数设置视见体,将光源也设置在雷达天线处。绘制当前场景,读取场景颜色缓存和深度缓存中的数据,将其转换成雷达回波数据。随着虚拟相机的旋转,实时模拟雷达的回波图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3s内实时模拟具有105个三角形场景的雷达回波图像,且回波图像质量较现有雷达模拟器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系统中矢量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概述了GIS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基于平面矢量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技术 .该技术采用构造的实体几何法来表达三维空间物体 ,将简单的实体通过集合运算组成所需要的物体 .提出绘制平面多边形的算法、直接拉伸法、角度拉伸法、弧度拉伸法和球体拉伸法 5种简单实体的实现方法 .通过它们之间的组合使用得到复杂的三维物体 .  相似文献   

15.
周学楷  李程鹏  曾绍炳 《江西科学》2023,(1):136-139+166
工程测量实践中,经常遇到需要测定在某些工程实体(建筑物、桥梁、输电线等)上的空间点的点位。鉴于空间点必定在工程实体的某个平面或者规则曲面上,提出基于空间解析几何的空间点位测量方法,获得空间点的三维坐标。以输电线上空间点位测量为例,对该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观测方案、观测量与工程实体空间几何元素的关联、相关数学计算模型推演等进行探讨。对模拟悬空输电线进行实验对比测量,测量结果验证了基于空间解析几何的空间点位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约束的变量化三维特征造型环境,在命名机理中完全依赖特征方向进行拓扑实体区分会在三维模型重构中引发一些设计语义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图论和参数空间相结合的编码和解码方法进行拓扑实体一致性命名维护,纠正了在命名机理中完全依赖特征方向进行拓扑实体区分而造成的三维模型重构中的设计语义错误.本方法采用统一的编码表达,实现了编码和解码过程效率性和有效性的统一,提出的部分算法已成功应用于三维商品化原形系统中.  相似文献   

17.
岳海云 《甘肃科技》2006,22(12):67-68,83
结合具体实例,从UCS坐标系、平面视口、图层、通过二维对象绘制三维实体等方面研究了在Auto CAD中提高三维实体建模效率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刘立平 《甘肃科技》2006,22(8):41-42,49
文中介绍使用AutoCAD的提取三视图功能可以直接由实体模型生成二维投影图和轴测图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地将三维图形转变为平面图形,符合产品的设计思路,且大大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现有处理空间实体约束的空间聚类算法,提出一种处理空间实体约束的空间聚类算法SPOC.该算法对具有空间实体约束的空间对象进行聚类时,利用空间关系中的方向关系来选取新的中心对象,同时利用回溯的、非几何的方法求解障碍空间中两个空间对象间的障碍距离,实验表明算法SPOC是一种有效的处理空间实体约束的空间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20.
李凌云 《科技资讯》2013,(34):190-190
读图是由平面向空间立体转化的过程,而制图是空间立体向平面的转化过程。读图与制图与空间立体相关,空间概念是机械制图课程学习需具备的基础要求也是重要要求。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才能理解简单的平面三视图,才能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好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并能利用好多媒体与实物,同时合理安排学生多做练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