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镇化获得了长足发展.人口、产业等向城镇集聚作为这一过程的显著标志,使得城镇建设用地数量急剧扩大,农业用地面积相应减少.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认为城镇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之间的博弈是土地集约利用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然后,深入剖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建设用地争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要素,重点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土地市场的简要分析来论述城市土地市场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以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土地市场带来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通过对山西省2000—2007年人口发展、建设用地增加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等情况的分析,明确了山西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雅兰 《科技咨询导报》2009,(22):124-125,127
土地是城市建设中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其高效集约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以节约土地并体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从投入强度,使用强度,承载程度.利用效益、结构布局.生态环境等6个评价内容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秉,并对体系内各评价指标元素做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城乡统筹用地的关键环节之一,平原地区是我国农村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因而进行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的集约利用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资源稀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帕雷托最优理论,探讨了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运作模式、集约潜力计算的指标选择、影响评价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该研究选择河南省东部平原地区的柘城县,进行了实证分析,虽然目前还不能较准确地用数字来定性地研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差异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梅昀 《科技信息》2010,(1):309-309
土地集约利用差异研究对于提高城市集约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综述了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差异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这一理念全面融入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当中,制订节约集约型的土地利用规划,是新形势下编制新一轮土地规划的必然趋势,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根本保障。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与节约集约利用关系、规划修编方法、规划修编内容以及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对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南吉凤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评价、测算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并全面分析了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吉凤开发区土地集约度综合分值为66.05%,集约利用潜力为469.96 hm2;并提出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土地持续利用趋势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低度利用、适度利用和集约利用3个等级,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城市土地利用的重点应放在土地投入水平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走集约式土地利用方向,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专家打分法、文献法、模型法建立了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物元模型对乌鲁木齐市近10年的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2005年、2010年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程度均为中度集中;2015年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程度为极度集中.物元模型能够成功运用于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2005—2010年间制约乌鲁木齐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程度的主要因素为:单位耕地化肥使用量、单位耕地农药使用量、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工业三废处理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2005—2015年10年的发展期间,乌鲁木齐市土地的低碳利用重视程度正逐渐有所提升,尤其是从2012年成为低碳建设试点城市后,在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有利于改变目前城镇土地粗放开发经营管理模式,对解决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及土地供应不足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009年云南省统计年鉴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滇中经济区42个县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情况.结果表明:(1)滇中经济区42个县区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集约度指数位于57.27~86.79之间,经济区内部各县区之间差异较大,分值的结构构成呈偏态分布,中低分值的评价单元比重过高.(2)在集约度分值区域分布上,分数较高的均位于城市的市区,较低的为远离城市的偏远县,昆明市区的集约利用水平最高.(3)建设用地集约度的高低与土地投入状况和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有比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持续发展思想下,我国对土地利用系统的认识逐步加深.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对象从农用地向非农用地和区域土地扩展,更加注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布局、土地集约利用效益的综合性、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性和层次性研究,可持续发展规划对土地集约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进一步指导我国今后的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3.
潘涛  杨传俊  罗颖  郭艳  王涛 《江西科学》2008,26(1):80-83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结合重庆市丰都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实际,提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确定集约利用指标,测算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提出集约用地的保障措施,为更好的进行土地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构建了一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采用多层次可拓评价方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行了研究,结合相关资料对泉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泰安市城区土地集约度动态评价结果,分析了近二十年来土地开发利用中,不同指标因子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的贡献率.结果发现贡献最为显著的有两个因子: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GDP;制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的有三个因子:地均从业人员数、人均城市用地和地均社会消费品总额呈负增长.加快城市居民劳动就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快旧城改造,增加绿地面积、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城市道路广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泰安市城市土地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这个大背景下,对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两难境地的土地利用规划来说,节约集约用地成了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确保区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对山西省2000-2007年人口发展、建设用地增加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等情况的分析,明确了山西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齐建新 《科技资讯》2011,(35):130-130
土地集约利用是当前土地科学领域出现频度较高的词汇,而且在实际土地利用中人们也在有意或无意将之贯彻,但这并不表明已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达成一致认识。相反,当前各方尚存较多分歧,有待进一步理清。  相似文献   

18.
开发区土地承载力较高,是辖区工业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的集中区域,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中发挥示范、辐射及带动作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于解决区域内土地资源紧张、促进开发区土地高效利用及国土资源土地利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笔者工作所在辖区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区域内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其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提高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可持续利用4个层次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珠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结论:珠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水平不高,区域空间差异较大,珠三角核心区域集约度较高,外围集约度较低,并就提高珠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生态效应的影响,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建立了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区域生态效应评价模型,分析了全省11个地级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投入与区域生态环境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性影响较大,2013-2017年间,只有景德镇市、宜春市和吉安市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效益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大部分开发区土地开发建设未能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有效联动;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生态效应区域差异明显,2013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生态环境更为有效的地区集中在赣西北,2017年向赣东、赣南集中;作为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南昌市、九江市和赣州市,其DEA有效值均不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当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不相适应,土地集约利用投入与区域生态环境产出不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