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KBH4-NaOH为还原剂,5%盐酸溶液为载液,采用氢化—原子荧光法对水中砷、汞、硒三种元素进行测定。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99;检出限小于检测标准要求;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标准样品验证实验结果均符合要求;加标回率在90%~100%之间;证明采用氢化—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的砷、汞、硒具有方法简单、灵敏度好、准确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饮用水中的微量砷、硒的条件和试验过程,尝试了以硝酸镁为基体改进剂。此法操作简便,能很好地满足测定饮用水中砷、硒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连续测定食品中砷、硒和锑的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的方法处理样品,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下,砷、硒、锑与硼氢化钾生成氢化物的反应行为,并对影响荧光强度的诸因素进行了试验和探讨.该法砷、硒、锑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0,0~200,0~200μg/L,检出限分别为0.36,0.42,0.31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23%~4.85%.该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刘宏 《科技信息》2007,(16):378
本文试图通过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砷、硒、汞含量,从而找出一种更快捷、准确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砷和汞,并进行各种测定条件的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用于饮用水中砷、汞元素的同时测定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饮用水中砷和硒同测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方法。选择最佳的仪器条件,在体积分数为10%的盐酸介质中,砷和硒线性范围为0~40.00μg/L,砷和硒的检出限分别为0.06μg/L和0.04μg/L,加标回收率为97.8%~106.6%,RSD(n=10)2.9%。此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饮用水中砷和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日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的通知,在CNAL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中,该中心理化检验室所参加的水中砷、硒、汞、六价铬和白酒中铅、锰、甲醇、杂醇油等8个项目16个样次的能力验证全部获得了满意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周菲 《科技咨询导报》2007,(14):105-105
在供水行业中,测定砷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汞的测定采用测汞仪。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操作复杂、灵敏度低、干扰大等问题。现介绍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即双道原子荧光光度检测法同时快速测定饮用水中微量砷和汞。此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砷为0.10×10-3mg/l,汞为0.02×10-3mg/l,并且简单,速度快,准确度、精密度和回收率均较理想,样品用量少,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连续测定茶叶中砷、铅、汞、硒的方法.考察和选择了最佳测定条件、干扰情况及其消除方法.其回收率分别为95.0—99.9%、94.0—98.8%、98.0%—101.5%和90.6—105.2%;检出限分别为0.50、0.43、0.09和0.44 ng/m l.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滇西蛇街——紫金山复背斜锑、汞、金、砷多金属矿带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测定了各矿形成时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压力。作者根据不同的蚀变粘土矿物和矿物共生组合,对锑、汞、金、砷分别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T、P、PH、fo_2。、fs_2。、fco_2等)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各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是不相同的,并且呈现规律的变化趋势,从而造成了锑、汞、金、砷的分异,在蛇街——紫金山复背斜上形成规律的纵向带状分布。这对滇西的找矿工作和锑、汞、金、砷共生分异机理的理论研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山村地区实地采集的133个土壤样品检测,分析了该区域森林土、耕作土和茶园土中硒及与其它7种元素含量变化和不同用地类型硒与其它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全硒含量平均值为0.502±0.033mg·kg~(-1),属于富硒土壤;土壤铜、锌、铅、镍、铬、汞和砷7种元素含量平均值均小于国家规定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远小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平均值为0.149±0.011mg·kg~(-1),有效度为29.6%,与全硒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茶园土有效态硒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耕作土有效态硒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森林土全硒、有效态硒与镍、铅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锌、砷呈显著正相关(P0.05);耕作土有效态硒,与镍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汞呈显著正相关(P0.05);茶园土全硒、有效态硒,与锌、砷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提供了大山村地区土壤环境pH值、有机质、全硒和有效态硒及铜、锌、铅、镍、铬、汞和砷7种元素背景值资料,可为该区土壤风险管控和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断续流动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分析法同时测定水中的微量砷、硒,确定了仪器及氢化物产生的最佳实验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实际样品中砷的回收率在85%~110%之间;硒的回收率在92%~102%之间,样品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砷在1.1%~4.8%之间,硒在5.0%~5.9%之间。本方法可一次消化样品并同时测定砷、硒的含量,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基体干扰少、灵敏度高、分析结果稳定可靠、节省试剂等特点,并且采用自动进样,适于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微波消解处理样品,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海水蔬菜中微量砷、汞的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海水蔬菜中砷、汞回收率分别为96.0%、103.2%;检出限分别为0.24μg/L和0.17μg/L.并对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海水蔬菜中砷和汞的同时测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煤中痕量砷和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对煤进行四次浸提,根据不同形态砷、汞的溶解度,将煤中砷、汞分为可交换态、硫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砷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存在,汞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不同煤种中砷、汞的各种形态的含量分布是不同的.将煤按不同密度分级后,分别测定了各级煤粉中砷、汞含量.砷、汞在密度较大的煤中含量较大,说明砷、汞主要存在于煤中的矿物质中.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原子荧光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砷和硒的方法,优化了炉温.酸度和硼氢化钾浓度等试验条件.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进行了这种方法的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0%~115%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矿区湖泊的清淤治理和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对大冶三里七湖的底泥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并分析测定底泥的养分和砷、汞、铅的含量,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养分之间及其与砷、汞、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里七湖底泥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103 352、19 69、97 180 mg kg-1,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范围分别为0.74.9、0.2 1.8、4.6 7.3、29 170 g kg-1.根据土壤养分分级指标,86.6%的碱解氮和全氮、93.3%的速效磷和有机质、46.7%的速效钾属于较高水平及其以上.三里七湖底泥氮和磷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氮跟有机质也具有显著相关性,而钾与其他养分指标之间相关性最差.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的含量范围分别为94 2 811、0.20 6.74、6 660 mg kg-1.三里七湖底泥砷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73.3%的汞和80%的样品铅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是都在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之内.三里七湖底泥砷与速效磷和全磷,汞与碱解氮、全氮、速效磷和全磷,铅与碱解氮、速效磷和全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总之,三里七湖底泥有效氮、有效磷、总氮和有机质,但、氮、磷丰富,磷的有效性高,但有效钾和总钾低,汞、铅污染不严重,但砷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砷和汞在茭白、菱角植株及其生长环境的迁移富集变化,以"浙911号"茭白品种和"水红菱"为实验材料,采用在土壤中添加砷和汞的处理方法,测定处理后18 d内茭白、菱角器官及水体-土壤中砷和汞的积累量.结果表明:随栽培时间的延长,水体中砷和汞出现不断向土壤、水生蔬菜迁移的趋势,一段时间后达到动态平衡;当砷和汞共处水环境中时,汞的存在会抑制水体中砷向土壤、水生蔬菜迁移.茭白叶、茎中砷和汞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是茭白富集重金属的主要器官之一.菱角中砷和汞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最终逐渐向杆、根迁移富集,叶、根是菱角富集重金属的主要器官.茭白和菱角对水体中砷和汞的富集系数远大于对土壤的富集系数,且对汞的富集能力都大于砷;茭白不同器官富集能力:茎叶;菱角不同器官富集能力:根叶(杆).说明砷和汞在水生蔬菜及生长环境中的迁移与富集能力因蔬菜种类、器官类型及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是味鲜、低热量、高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健康食品,野生食用菌更是食物中的珍品。环境镉、铅、汞、砷污染日益严重,通过食物链并经口摄食是人体对环境中有害污染物最主要的暴露途径,所以食品中污染的镉、铅、汞、砷被认为是典型有毒元素。与维管植物相比,大型真菌对生长环境中的金属和类金属等矿质元素具有更强的吸收和富集性能,包括镉、铅、汞、砷。对食用菌中镉、铅、汞、砷的含量水平,在菌体中各部位的分布及其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特别关注了野生食用蘑菇中镉、铅、汞、砷的研究现状。研究表明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改善生产环境、改革栽培技术等,市售人工栽培食用菌在镉、铅、汞、砷的污染问题上有所控制,按照相关标准抽检合格率较高,基本能够保证质量安全。但是野生食用菌种类繁多,生长环境复杂,生长过程可控性差,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调研和食用安全风险评价,开发野生食用菌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汞(Hg)是一种高毒性、全球性的持久性污染物,其各种形态中甲基汞的毒性较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土壤汞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尤其是在中国内陆汞污染地区,稻米中甲基汞浓度超标问题亟待解决.水生系统中大量研究表明,"硒-汞拮抗"可显著降低汞的风险.然而对于陆生系统中硒-汞作用机理,尤其是土壤-植物体系中"硒-汞拮抗"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近期研究发现,硒(Se)可以通过形成Hg-Se复合物将汞钝化或固定在土壤中或植物根部,且有效降低土壤中甲基汞的净生成量(如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及其在植物中富集.土壤中"硒-汞作用"过程可能是控制土壤-水稻体系中"硒-汞拮抗"的关键过程,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变化过程中硒、汞和硫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如微生物介导的形态变化),对土壤-植物体系中"硒-汞拮抗"的调节至关重要.归纳了土壤-植物体系中"硒-汞拮抗"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区地表灰尘对降雨径流中汞砷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市区地表灰尘和降雨径流中汞砷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环境效应.研究地表灰尘中汞砷粒径效应.结果表明:3个不同类型采样点中,汞砷高值都集中在小于125μm范围内,基本显示出粒径效应.对屋面和交通干道降雨径流中的汞砷含量进行分析,除交通干道径流的汞之外,屋面径流和交通干道径流汞砷浓度都随着降雨历时有衰减的趋势,并且地表灰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