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土民族文化的价值与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民族化生态日益显示出其独特而昂贵的价值,民族化生态不可移植,不能复制,不会再生。在黔西南,特定的地理条件使其保存有许多具有原始性,原生性的少数民族化,它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根”,西部化开发必将民族化生态推到极其显耀的位置,然而本土民族化正处于快速度消失之中。为弘扬优秀的民族化,亦为留住这块土地上的“根”,当务之急,应及早地采取多种措施,抢救民族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黄兴 《凉山大学学报》2004,6(2):120-122
民族地区有丰富的民族化资源,合理发展优秀的民族化资源、以其特色和魅力步入市场是发展民族旅游化产业,使民族化进入化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正确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网络带来的信息全球化使受众的选择有了全球性的时空,受众选择信息的同时,无意中也选择了化。网络编辑在网络天地扮演着化使节的角色:对内,他将各民族的化引入本国受众的生活空间;对外,他将本民族化展现在世界化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化的全球性发展。化全球化给各国化发展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否保持民族化的独立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化的发展前景,并最终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保持民族化独立性,关键在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发展化产业,借鉴中西化的精华,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化,以增强中华民族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少数民族化的“化”一词内涵仅只是:人生态的化。构成的要素有——语言、字、学、艺术、科学等等。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化体系是复合的中华民族化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它们正共创着中华民族化的辉煌,这是它们共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化给民族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调整化心态,吸取外来化精华;反对西方化霸权,坚持多元化的互补共荣,发展、创新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化现代化,才能在这场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本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切入,通过比较研究,指出兰(蕙)已超越一般语言符号,上升为凝聚民族化精义,并反映了塑民族品格的“化符号”。其“化”内涵因历史的演进而丰满厚实,又不断影响和规范民族化素质的趋向,这是一个不断“积沉”又不断升华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化符号”的诞生,乃是社会实践并不断抽象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两岸留学生离家去国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他们在西方化的冲击下,都由最初的漂泊状态走上了化寻根的道路。他们坚守着民族化传统,并在中西方化的夹缝中寻求化身份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对布依族文化生存状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布依族化的生存状态和其他少数民族化的生存状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正消亡的化,它的特点是:(1)依靠地理的偏僻、封闭得以保存;(2)依靠顽强的民族精神得以生存;(3)物质发展的速度和化消亡的速度成正比。因此,建立民族化生态村,有重点地保护布依族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浅淡英语成语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探讨了英语成语的基本特征和文化起源,旨在加深英语学习者对成语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对其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信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国的成语、谚语作为本国语言文化的表现形式,带有深刻的文化印记,而这种文化特性是外国人理解这些成语、谚语时的巨大障碍。因此,中日成语、谚语互译时,由于两国在国民性、历史、地理、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必须考虑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采用本国读者容易理解的译案。  相似文献   

12.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词汇作为构成习语的一个重要成分,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丰富的表现力,是语言词汇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和思维方式,动物被赋予了或同或异的联想意义,因而其动物习语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现运用对比研究法,从动物的联想意义、英汉习语中动物形象的相似和差异,英汉含动物词汇的习语所用设喻形象与喻意对比以及习语的来源,用以研究习语的文化内涵。这将对到位的理解、恰当的运用动物词汇并真正领悟习语中的动物文化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3.
数字习语作为俄语和汉语习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与特色。了解数词的文化内涵是正确运用俄汉数字习语的重要基础。从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字入手,探讨其在俄汉习语中所体现出的不同文化意蕴和民族文化心理及文化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文化词是指带有强烈社会心理信息的语词,在英汉互译中应有不同的语用策略选择,包括了直译,移译,解释,对译和语用翻译等多种方法及其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从英汉两种语言之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间的对应关系着手,以《圣经》为例,从人物、动植物名称等角度来探讨其内在文化内涵与翻译方法。比喻性词语可以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喻体与喻义的关系为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及非对应关系;翻译方法则有直译、套用或借用、意译。  相似文献   

16.
时芬 《科技信息》2008,(9):292-292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英汉习语反映出了两个民族在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文化差异的分析,主要探讨了英汉习语互译的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英汉典故性成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英汉典故性成语折射出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受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的制约。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仅有一小部分成语在英文中有相对的意象。大部分四字成语蕴涵浓厚的中国文化意象,英译汉时若使用这些成语,便在译文中掺入与添加了译语文化意象,造成文化失真。因此,译者应慎用成语,灵活变换表达法,使文化信息得以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大量的习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语用学理论的广泛应用为英语习语的翻译提供了独特视角,同时也有助于分析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提出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英语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语言,拥有许多谚语、俗语和成语典故。其中不少的成语典故中嵌有人名,这种典故往往和具体的历史事件、学典故或神话传说有关。通过探讨英语成语典故中人名的来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英美化,扫清阅读中的一些障碍,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