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消化道接种途径,测定了产生F1987新菌毛抗原大肠杆菌菌株对貂、兔、犬、猪、貉子的致病作用,同时对貉子进行了静脉、肌肉接种的感染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供试菌株仅引起了貉子明显发病,经消化道接种能引起腹泻并随粪便向外界排菌,剖检可见出现眼观、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病变,且在肠道内容物中能回收到原感染菌。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臭鼻克雷伯氏菌对几种试验动物的致病力,证实该菌可引起鸭、鸽、小白鼠发病死亡,并使大白鼠、雏鸡等感染带菌,人工培养连续传代后,其毒力随英膜丧失而减弱。  相似文献   

3.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是引起主要发生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类鼻疽的潜在病原。明确该疾病致病机理及其宿主与病原的互作将加强对该条件致病菌的发病机制的理解。本研究从影响细菌致病性的毒力因子和病原与宿主互作两个方面阐述类鼻疽伯克霍德尔菌的致病机理,为该菌的有效控制提供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性,试验通过采集病料、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基因鉴定、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等方法。结果表明:分离出的20株细菌的培养特征、镜检特征均符合大肠杆菌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经BLAST比对与大肠杆菌同源性达99.9%~100%,确定20株分离菌为鸡源大肠杆菌;20株大肠杆菌的致病力为40%~100%;10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均呈现多重耐药,耐药率为33.3%~93.3%,耐药情况较严重和复杂。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四川省成都等7市、县部分场(站)奶犊牛和牦犊牛腹泻病原调查及防制方法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仍为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从腹泻犊牛粪便样品中检出的侵袭性大肠杆菌、亚利桑那菌、臭鼻克雷伯氏菌、(?)内氏志贺氏菌、雷极普罗非登氏菌、司徒普罗非登氏菌、粘性沙雷氏菌、蜂窝哈夫尼亚菌、聚集肠杆菌、爱德华氏菌等10种肠道菌也是致犊牛腹泻的病原,过去未见报导。并发现异型构椽酸杆菌在某些奶牛场可引起犊牛腹泻的极高发病率。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复杂,而不良的饲养管理是最重要的致病诱因。因此采取搞好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工作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是防制犊牛腹泻的切实可行而又有效的措施,在自贡市马鞍山奶牛场试验,使该场犊牛成活率由66%(1986)提高到97.7%(1987)。  相似文献   

6.
腐败梭菌是专性厌氧菌,它可引起多种疾病,对畜禽养殖有较大危害.为了探讨有效控制该菌危害的方法,对国内外有关腐败梭菌病原学、致病机理、感染途径及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等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蜡状芽孢杆菌对番茄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从其致病性上可分为能使植株发病的强致病力菌株和不能使植株发病的弱致病力菌株.利用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与致病性稳定的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进行共培养,处理后的青枯雷尔氏菌在TTC平板上表现为弱毒株的菌落特征,出现了致弱现象.经过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证明了用蜡状芽孢杆菌处理前后的菌株为青枯雷尔氏菌,并非是其它的污染菌株,通过回接番茄盆栽苗发现致弱前的青枯雷尔氏菌能有效引起番茄发生青枯病,而致弱后的菌株丧失致病力.不能引起番茄发病,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养兔投资小,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有较 丰厚的经济回报。所以广大农户养兔积极性比较高 涨,而兔大肠杆菌病是影响农户养兔成活率的主要 疾病之一。 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 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兔和幼兔的肠道传染病,以 腹泻成胶冻粪便及严重脱水为特征。 1、发病情况,杨某饲养的150只兔子(兔子品 种比较杂)其中大母兔20只,大公兔5只,125只仔 兔、幼兔和青年免。4月18号发病仔兔出现死亡,每 天死亡3-5只,随后青年兔也陆续发生死亡,5天 共死亡27只,死亡率为21.60%。  相似文献   

9.
北京某饲养场的幼犬成窝死亡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从多处脏器分离出致病菌一株 ,根据细菌鉴定结果 ,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观察 ,证实送检犬因埃希氏大肠杆菌移位引起大叶性肺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同时伴有肠道反应。药敏结果可见 ,本菌对大部分抗生素产生耐药 ,说明滥用抗生素引起机体功能紊乱 ,抵抗力下降 ,致使正常菌群移位 ,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动物试验 ,腹腔注射此株埃希氏大肠杆菌 ,可导致小鼠菌血症、败血症而死亡 ,而持续一周食入本菌 ,不但不致病 ,且能增强体质 ,可考虑用作饲喂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0.
对发生于同一鸡场不同日龄鸡群的大肠杆菌病和鸡霍乱病例,进行了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方面的检验.同时取新鲜病死鸡的脏器组织为材料进行细菌分离,经对36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的鉴定,结果表明:分别为大肠杆菌(E.coli)和多杀巴斯德氏菌败血亚种(P.multocida subsp.septica),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为相应感染症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1.
在患腹泻的金黄地鼠体内分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其血清型为O44:74,小鼠LD50测算为2.04亿。实验证明,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金黄和小鼠有一定的致病力,是引起金黄地鼠湿尾病的病原菌之一。  相似文献   

12.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该菌具有易产生耐药性特点,不易控制,同时给鸡产品造成大量药物残留,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很可能变成人类感染Ex PEC(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存储库,禽类的肉、蛋产品常常是人们感染致病性E.coli引起腹泻及其他症状的主要来源。本文从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危害、发病机理、毒力基因、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防治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松萎蔫病与松材线虫的关系,笔者研制了一种简单试验装置"冷闸",使接种的线虫被隔离在松树接种枝内而不能迁移.用该装置进行接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被局限于接种枝内而不能移动到寄主其他部位的情况下,接种无菌松材线虫与致病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rns(GcM5-1A),以及该致病细菌体外培养的无细胞滤液,同样能诱发该病.该致病细菌又从接种无菌线虫和致病细菌后病死寄主中分离到并被鉴定,证明符合柯赫法则.致病荧光假单胞菌GcM5-1A体外培养的无细胞滤液接种试验结果说明,该致病菌株培养物中的内吸性毒素导致了寄主的萎蔫和死亡.由此,松萎蔫病经实验证实为首例由细菌和线虫互惠共生复合体引起的植物病害.  相似文献   

14.
对首次分离出的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46血清型分离株(EC1)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分离株具有大肠杆菌典型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以及生化特性;腹腔注射5×108CFU/只EC1对成年昆明小鼠的致死率为4/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EC1对先锋Ⅳ、先锋Ⅴ、先锋Ⅵ、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壮观霉素等敏感,对强力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红霉素、阿齐霉素耐药.从上述结果可见,鸭源大肠杆菌O46致病性较强,且对多种抗菌药物有抗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大肠艾希氏菌(E.coli)中的大部分菌种是人与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一般情况是,对机体无害,并能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B和K,产生大肠菌素,对机体有利。随着kaufman的血清分型方法的广泛应用以及细菌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也有部分菌种对人和动物有害,是肠道致病菌,可引起感染性腹泻,这一类大肠杆菌称为可致病的大肠艾希氏菌或致泻大肠艾希氏菌。目前已确知的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AEC)、能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ES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等。大肠艾希氏菌O抗原已有180种,H抗原有60种,K抗原已超过100种,能引起人出血性腹泻的目前认为有O_(157)∶H_7、O_(26)∶H_(11)、O(111)∶H_8、O_(125)∶N_M等血清型,其中O_(157)∶H_7是主要血清型。现将肠出血性大肠艾希氏菌O_(157)∶H_7(ECOH)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和厚朴酚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和厚朴酚的标准品为试验材料 ,测定其对三种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 )的抑菌活性 .结果证明 :和厚朴酚对供试的三种致病细菌均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抑菌浓度在 10mg/L以内  相似文献   

17.
孔雀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胚分离方法从发病孔雀脑组织中分离病毒;将分离病毒进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致病指数试验和半数致死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病毒可凝集鸡红血球,血凝性可被已知的禽流感(H9N2)抗体所抑制,脑内致病指数在1.6~2.5范围内,半数致死量,致病指数为50%,表明该病毒为低致病力禽流感毒株。  相似文献   

18.
杨虹 《宜宾科技》2004,(4):29-31
仔猪大肠杆菌病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危害仔猪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大肠杆菌是猪肠道里的常在菌,广泛存在于被粪便污染的地面、饮水、饲料和用具中,仔猪随着吃奶、喂食经消化道感染。在仔猪健康情况下,大肠杆菌一般不会引起发病。当在饲养管理不良,猪圈阴暗潮湿以及天气突然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仔猪抵抗力降低时,  相似文献   

19.
日本鳗鲡肝肾病原菌及其防治中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的肝脏和肾脏分离到优势菌并命名为AJL0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引起日本鳗鲡肝肾病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为2.6×103 cfu/g;通过菌体、菌落形态特征、GYZ-15EV鉴定系统和16S rDNA同源性等综合鉴定分析,确认AJL01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  相似文献   

20.
大肠埃希氏菌的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可引起幼龄动物严重的腹泻与败血症。采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剖检死亡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并取肠道和实质器官做组织学观察,发现其病变特征为坏死性肠炎及败血症。从肝、脾、肾中无菌分离培养出致病菌,经革兰氏染色及16S rDNA测序鉴定为大肠杆菌。经小鼠毒力实验测得该菌半数致死量LD_(50)为6. 5×10~7CFU,并且从攻毒小鼠脏器分离得到了相同的大肠杆菌。结论:该小熊猫致死原因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