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基于《广州城区非航道河涌整治思路与方案探讨》[1]中的认识,完善了”水解-好氧”配合景观工程修复城区河涌水环境创新方案,并通过模拟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工程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2.
由于上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污水截留及下水道发展的相对滞后,致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水质严重恶化。为改善上海河道水质,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就包括采用生物技术修复河道水质的措施。本文浅要介绍了采用生物技术修复河道水质的原理、效果以及这种技术的发展简史、在国际上的应用现状,并以闵行区已经开展的邱泾河原位生物修复工程为例说明这种技术在上海市水质修复应用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佛山市南海区内河涌综合整治过程中引进和创新了一系列的新技术,比如:阿科蔓技术、人工浮岛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这些新的技术不仅在南海区内河涌综合整治过程中很好的为其服务,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其他城市、其他地区的河涌整治、污水治理等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郑州市贾鲁河的水质现状及其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污水治理、面源整治、源头控制、生态修复、加强监管等治理贾鲁河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深入实施,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状况实际,晋安区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治,水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该文以晋安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上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为例,探索适合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实例中采用"前端化粪池厌氧处理/水解酸化+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污水,工程投资费用低,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该治理工艺的推行有利于提高当地水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6.
眉蕉河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北侧紧靠容桂水道,南侧紧临桂州水道,东侧洪奇沥水道环绕,水流呈自北向南,由东向西的流动趋势,涉及18条河涌。研究基于眉蕉河水系的现状情况,结合堤岸整治、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动力系统构建、长效管理等其他改善水质的工程技术对策,促使眉蕉河水系主河道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时空分布90%);其他支涌消除黑臭水体,水质基本达到Ⅴ类水标准。本工程的实施加速恢复了河涌自然生境并改善了人居环境,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顺大围存在内河支堤普遍低矮、部分河涌宽度缩减、水质不断恶化等问题,面对这个形势,中顺大围提出的“内河涌高水位运行。形成自然水体流态来改善围内水环境”的河涌管理调度思路。本文作者根据这个思路,总结及分析了中顺大围内河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内河涌整治的重点在于河涌水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8.
张琪 《科技资讯》2013,(13):127-128
河涌整治工程除具备一般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外,还有离城市市区近,对城市环境影响大,整治工程线路长,项目分散,旗工简单,工期紧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分散河涌整治工程实例,对以上特点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以某高校校园河流为例,首先通过布设监测站位评价水环境质量现状,估算水环境容量,然后对前期修复措施的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并为后期河流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议.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园河流Z4区段水体叶绿素浓度高于其他区段,存在暴发藻类水华的风险;对照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标准,26个站位中总氮浓度超标率为19%,总磷浓度超标率为88%,氮、磷是影响该校园河流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该校园河流总氮和总磷水环境容量较低,分别为12.38 kg/d和1.05 kg/d.基于前期整治经验,后期应重点针对H2、Z4等区段,集成生态型堤岸构建、水生植被重建和人工湿地处理等水生态修复技术,并通过引调水工程、海绵校园建设和环保意识提升来开展河流综合治理,以确保该校园河流水质达到IV类标准.  相似文献   

10.
航道整治工程会对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航道疏浚、炸礁和船舶污染对渔业资源及人类生产生活有直接的联系。研究了航道整治工程中航道疏浚、炸礁以及船舶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并针对上述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其他航道整治工程中渔业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该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南昌市象湖湿地敏感区湖泊湿地在修复工程前后的水环境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修复工程前,象湖水质为Ⅴ类水和劣Ⅴ类水; 在修复工程后,象湖湖体水质为Ⅴ类水,象湖滚水坝水质为Ⅱ类水,木桩驳岸水质为Ⅵ类水,其中在大部分水体中的COD、TN、TP含量都有明显改善,这说明象湖修复工程对水质有较明显的净化作用.在象湖修复工程之后,象湖湿地土壤的pH值由偏酸性向中性转变,含水量增加,更加适合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2.
广州古廖涌生物修复的指示藻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氧化塘—河道原位生物修复的方法对广州市古廖涌河道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并对治理前、氧化塘处理、原位生物修复河段上游和下游四个不同治理阶段的水体进行水质和浮游藻类的监测,试图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反应河涌黑臭水体不同治理程度的藻类生态结构特征和指示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修复阶段,水体COD、BOD、氮磷等污染物逐步得到去除,透明度大大提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优势藻由蓝藻转变为裸藻,藻类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种群结构和优势种也发生演变,耐重有机污染种逐步减少或消失,耐中–轻污染种出现;研究还确定了可作为城市污染河涌水体修复的指示藻类。  相似文献   

13.
提出污水物理处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源头引水增水量-沿线建立多机制生物处理-曝气-沉淀-消毒等方法,降低了三湘江水排放对九龙江水质的污染,改善内河水体水质及景观生态。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城市污染河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发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是当前水环境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这种技术具有投资省、能耗低、效果好、长期稳定等优势,因此在污水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主要方法,给出了利用此技术修复温州滨海园区蓄水河(10 000 m3/d)的工艺设计方案。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可达到应有的设计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海岛监测和识别,但应用于海岛整治修复方面较少,针对这种问题,作者以福清市北青屿为例,探索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分析海岛开发前后资源环境变化情况,指导海岛整治修复。最终,为我国类似情况的海岛整治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项目针对目前胭脂湖底泥污染严重的现状,邀请国内3家公司对胭脂湖底泥原位修复开展为期45 d的中试实验。中试结果表明:采取原位修复的方法治理胭脂湖底泥污染是可行的,如果以稳定底泥污染物和水质为主要目标,则B公司的处理措施是最优方案,如果以底泥污染物削减为主要目标,则A公司的处理措施是最优方案,由于胭脂湖底泥原位修复的核心是削减有机质和TN,因此比选结果,确定A公司的处理措施为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17.
王坤 《科技咨询导报》2010,(20):134-134
小流域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面源以及水土流失。在分析小流域污染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以水质为基点,以总量控制为指导原则,确保饮用水安全,确定优先控制单元,实行污染治理、污水资源化、面源控制、流域生态修复以及加强流域水污染环境管理一体化综合整治思路。  相似文献   

18.
曹豫平 《科技信息》2007,(16):123-123,118
考虑到污水的特点,遵循简易有效的原则,广州轨道交通四号线车辆段污水处理站采用气浮与生物处理相结合的组合工艺,使出水水质满足《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的要求。本文结合工程介绍了该工艺的特点、技术指标、主要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和设计体会等。  相似文献   

19.
贵州草海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海自然保护区紧靠威宁县城,县城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农业废水总量的三分之一直接流入草海,污染草海水质,造成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严重影响到湿地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草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和区域特点,结合现代植物修复技术,提...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含油污水水量及水质,选择平流式隔油池处理废水,工程运行结果显示,该工程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良好,经济效益明显,可以作为今后含油污水处理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