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时工后沉降法与沉降速率法确定的卸载时机往往不一致的现象,对工后沉降与沉降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由双曲线型的时间与沉降曲线推导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关系,并利用压缩试验和模型试验进行验证.采用双曲线法对2条高速公路的实测沉降推算最终沉降,绘制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散点图、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平方的散点图.研究结果表明: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平方成正比;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平方基本上呈正比关系,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呈折线关系.  相似文献   

2.
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工程实践中沉降速率常用于确定卸载时机、双曲线常用于拟合沉降曲线的情况,研究了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关系,对符合双曲线的沉降—时间曲线进行了推导分析,结合工程实例证明了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平方成正比,进而推导得到容许工后沉降控制的卸载、路面施工沉降速率标准。相同剩余沉降,沉降—时间曲线为双曲线时沉降速率小于沉降—时间曲线为指数曲线时的沉降速率。工程实例和算例均证实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着重从沉降观测入手,论述了沉降观测的概念,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的时间,观测的方法,以及沉降观测成果资料的整理,绘制出沉降量关系曲线图,最后,提交沉降变形分析报告,作为工程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批沉降实验研究活性污泥沉降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批沉降实验研究了活性污泥的区域沉降和压缩沉降规律,确定了沉降特性参数.考察了经验公式法确定区域沉降速率参数,发现其与实验测定值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立了一个关于压缩沉降过程中污泥层高度与时间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模型中参数的估计方法;运用批沉降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为理想地描述压缩沉降过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区域沉降到压缩沉降临界点的理论公式,导出了一个新的压缩沉降速率公式,表明压缩沉降速率不仅和沉降时间有关.还和污泥的初始浓度及污泥层初始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曹玲 《科技资讯》2009,(9):244-244
本文在结合作业实践,对珠海建筑物的沉降原因、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确定、沉降观测基准网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对沉降观测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和其周期和频率进行了浅析,从而总结了沉降观测成果的整理内容,以及在整个沉降观测中,只要我们观测人员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步步校核,必将使得观测过程顺利有序,观测成果稳定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差异沉降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异沉降是群桩复合地基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均为计算复合地基的总体沉降,而研究差异沉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得到差异沉降值.提出了用桩体沉降法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以计算群桩中每根桩的沉降值,进而计算群桩的差异沉降.同时根据单桩沉降计算出群桩的总体沉降,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提出了桩体沉降法的两个重要参数,并给出了这两个参数(桩顶应力比和桩端应力比)的经验公式.通过与模型试验和工程实测对比分析表明,采用桩体沉降法计算的沉降量与实测数据相吻合,可以认为是工程设计的一种可靠方法.图6,表4,参8.  相似文献   

7.
盾构推进和地表沉降的变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上海某超长盾构隧道工程监测的实践,介绍了盾构隧道监测的一般内容:地表沉降和地下管线安全监测;地面房屋沉降和倾斜观测;水位测试;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和局部地段隧道沉降、净空收敛监测。并从几个方面对监测数据作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盾构推进方向和隧道纵向的沉降变化及隧道横向沉降槽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盾构切口距建筑物沉降点距离和沉降量的关系,最后得出了盾构推进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地表沉降的5个阶段,即:前期沉降阶段;开挖面前的隆沉;通过期间沉降阶段;盾尾间隙沉降阶段和后期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8.
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分析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对软土单桩和四桩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荷载等级,单桩和四桩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可分为快速沉降和缓慢沉降2个阶段;在快速沉降阶段,沉降量可达到本级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量的90%左右,而在缓慢沉降阶段,沉降量只占本级荷载下的10%;在不同荷载水平下,单桩沉降量比与时间的关系和四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量比与时间的关系相似;其复合地基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Hill模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李雪霞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6):24-24,23
目前采用的各种沉降预报方法特别是施工期间沉降的预测还不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预报最终沉降和历程与实际观测相差较大。本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最终沉降和沉降历程以及施工期沉降速率等问题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施工过程中监测路堤沉降数据建立了预测沉降的灰色模型,为预测软土地基路基填筑施工引起的沉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从而达到动态控制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浅谈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城市道路,如何控制路基的沉降、沉降速率和工后沉降量是影响路面质量、行车安全、使用寿命等的关键性问题;而如何通过现有的实测沉降资料来准确计算和预测工后沉降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东莞西部干道软土路基沉降实测资料采用不同分析方法运用沉降曲线拟合进行工后沉降量推算,从而得到适用软土路基工后沉降的实用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有砟轨道沉降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有砟轨道的沉降问题,以钢轨沉降变形的连续弹性点支承梁模型矩阵解法为基础,引入描述余弦型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非线性边界条件及相关假定条件,提出了基于连续弹性点支承梁模型的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轨面沉降计算方法,并编制了C++计算程序.并通过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工程盾构法隧道下穿沪昆铁路线工程,结合路基实测沉降数据,采用该方法计算了路基沉降引起的轨面沉降,并与实测轨面沉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所得钢轨面的沉降槽宽度与实测结果基本相同,沉降幅值比实测值略小,但相差不超过1mm(约为轨面沉降值的4%).  相似文献   

12.
路基沉降是影响高速公路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北沿江高速公路马巢路一标段软土路基沉降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沉降板观测数据,分析了PHC管桩处理与双向搅拌桩处理两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的不同和填土高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HC管桩处理的路基沉降小于采用双向搅拌桩处理的路基沉降;软土路基沉降量随填土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填土高度越大,路基沉降量也越大,填筑加载瞬间沉降量及沉降速率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零,路基达到稳定,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路堤荷载作用下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性,在京沪高速铁路凤阳试验段进行了沉降变形现场试验.设置沉降板、观测桩和测斜管,分别监测地基面桩土沉降、路基顶面沉降和地基侧向水平位移,分析了沉降变形随路堤填筑高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双曲线沉降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随路堤填筑高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路基经过6个多月的静置后,沉降已趋于稳定;复合地基总沉降量小于15 mm,桩土沉降差小于2 mm;路堤坡脚线外1 m处的地基侧向最大水平位移小于4 mm;采用双曲线法进行路基沉降预测是可行的,且预测精度较高.采用CFG桩-筏复合处理后的地基总沉降、沉降差和水平位移均较小,路基沉降稳定较快,能够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并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气Ca2+传输和沉降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基阳离子(Ca2 ,Mg2 ,K ,Na )在缓解土壤和水体酸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满足中国酸沉降控制的需要,该研究利用建立的多层动态Euler模型模拟中国大气Ca2 传输和沉降。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的Ca2 总沉降量为5.29 Mt,其中湿沉降1.45 Mt,干沉降3.84 Mt。人为源排放对全国总沉降、湿沉降和干沉降的贡献率分别为67.1%、92.4%和57.6%,对东南部地区的贡献率更大,而自然源仅对西北地区的沉降起重要作用。中国酸沉降较为严重的东南部地区,Ca2 沉降量普遍大于0.10 kmol.hm-2.a-1,甚至超过0.25 kmol.hm-2.a-1,能够中和大部分的SO42-沉降。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小粉砂土拼接路基与旧路基的差异沉降,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处治,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碎石桩长度及其模量、桩间土模量及粘聚力对沉降及水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长为5.0m时路基顶面最大沉降为9.8cm,最大差异沉降为5.3cm;碎石桩模量对沉降、坡脚水平位移及差异沉降的影响不显著;桩间土模量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较大,当桩间土的模量增大到14 MPa以后,路基的沉降趋于稳定,此时路基顶面沉降为7.15cm、最大差异沉降为3.87cm;桩间土粘聚力达10kPa后路基沉降趋于稳定,此时路基顶面沉降为9.8cm,最大差异沉降为5.2cm;新路基坡脚水平位移趋近于0.总之,碎石桩能明显减少沉降和侧向位移,碎石桩长5.0 m、桩间土模量14MPa、桩间土粘聚力10kPa时控制新路基沉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统计分析水泥土搅拌桩处理的路堤填筑期竣工实测沉降,采用双曲线法求出任意时刻的沉降量,并预测其最终沉降量进而得到工后沉降,通过对几条高速公路的观测沉降数据的分析得到采用双曲线法计算得到工后沉降偏于保守,提出了修正水泥土搅拌桩处理的高速公路路堤工后沉降的经验关系公式.  相似文献   

17.
盐基阳离子(Ca2 ,Mg2 ,K ,Na )在缓解土壤和水体酸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满足中国酸沉降控制的需要,该研究利用建立的多层动态Euler模型,模拟了中国大气Ca2 传输和沉降。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的Ca2 总沉降量为5.29Mt,其中湿沉降1.45Mt,干沉降3.84Mt。人为源排放对全国总沉降、湿沉降和干沉降的贡献率分别为67.1%、92.4%和57.6%,对东南部地区的贡献率更大;而自然源仅对西北地区的沉降起重要作用。中国酸沉降较为严重的东南部地区,Ca2 沉降量普遍大于0.10kmol.hm-2.a-1,甚至超过0.25kmol.hm-2.a-1,能够中和大部分的SO42-沉降。  相似文献   

18.
拓宽路基下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拓宽路基荷载作用下的软土地基工后沉降是导致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相关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准确掌握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状态及工后沉降值,为差异沉降控制手段的设计和动态施工提供依据和指导,建立了考虑蠕变的软土地基沉降模型;基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现场沉降监测资料,运用3层BP神经网络方法反演了计算模型的计算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拓宽路基的工后沉降作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实测沉降值与有限元计算沉降值的曲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运用回剥分析技术对川鄂湘边区沉降史作了定量研究 .研究表明 :川鄂湘边区的沉降作用受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及沉积负载控制 ,共经历了 4个快速沉降期、4个缓慢沉降期、2个隆升期和1个块断差异沉降期 .快速沉降期对应于构造的强烈活动和海平面的快速上升 ,缓慢沉降期对应于构造活动的减弱 ,而隆升期往往对应于挤压上升和海平面的快速下降 .震旦纪 -早古生代沉降作用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 ,晚古生代的低沉降幅度可能是同期海平面变化引起的 ,三叠 -侏罗纪的沉降作用受控于同期的构造活动 ,同时海平面变化也对此时期的沉降作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有限元方法在基础沉降计算中的应用及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方法和理论模型,研究天然地基沉降和桩基础沉降计算值与实际沉降值的差别.对天然地 基沉降,规范推荐使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并用经验系数加以修正,取得较好的结果.结果显示:用 有限元方法计算地基沉降能够取得同样良好的结果.对桩基础沉降计算,有限元方法更适合计算机使用; 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