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任何两种语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互通互译的,但也存在一小部分的不可译现象.从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差异、音韵差异及表现形式差异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2.
张妍瑜 《科技信息》2012,(18):187-188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出发,分别对其语音、文字、词汇、句式进行比较与分析,以探求造成英汉两种语言某些方面不可译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连接两种文化的纽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进行语言翻译时,译者必须要注意不同文化的差异才能在翻译时不致错译,而有些语言因其特殊的表达,甚至是无法进行翻译的。  相似文献   

4.
汉英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生活习俗,造成了汉语中的有些单词,词组在英语中找不到一一对应的词或词组,在汉英翻译中就产生了不可译现象。汉英翻译中不可译的类型主要有绝对不可译和相对不可译两种。  相似文献   

5.
对英汉语言特点简要分析对比,解释两种语言在互译过程中存在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6.
王玉虎  陆民  顾虹 《甘肃科技》2013,(19):77-79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语义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融。民族文化差异反映在民族语言差异中,从而增加了语际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即不可译性,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际转化的有效实现。从导致英汉文化差异的4个主要因素:历史文化差异、地域文化差异、习俗文化差异和文化价值观念差异等方面来探讨翻译中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7.
杨娜 《科技信息》2008,(8):209-209
中国古诗的翻译历来是一个难点。由于中西在语言文字、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中西诗歌也存在不少差别。诗歌的翻译就是把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目的语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品中尽可能获得与出发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共鸣和美的感受。诗歌的翻译虽然在一定限度内是可能的,但是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将从意境,意象,修辞,用典,音韵等几个方面来讨论诗歌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8.
语言之间的相融性和相似性形成了语际翻译的可译性,而语言之间的差异又成为语际翻译的障碍,即形成了语际翻译的可译性限度。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语言之间的相对不可译性。本文从文化的五个因素,即语言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分析翻译中由文化差异造成的相对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不同语言所蕴含的语言特征差别及文化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由此而来的障碍,即翻译中的不可译性。本文将以《当代翻译理论》(刘宓庆,1999:243)为基础,以笔者翻译的《小约翰的大不列颠》(Richard Littlejohn,2007)部分章节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翻译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不可译性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导致产生文化融合的趋势 ,此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为我们正确认识作为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的手段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分析文化融合对语言的影响入手 ,基于文化融合的视野 ,探讨文化融合中文化因素与可译性问题 ,并得出文化因素所导致的不可译性必然随着文化融台的加深而缩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中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换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对翻译标准的看法不同,人们对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之间的界限认识不清,造成了对不可译性向可译性转换的不同理解。原型范畴理论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它为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富有弹性的解释机制,加深了我们对这一研究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课程文化的界定,历来侧重不同、说法不一。课程与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多是从课程是文化的载体及课程本身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两方面谈起,所以产生工具论和本体论两种课程文化观。显然,工具论课程文化观具有致命的弊端及局限,而本体论课程文化观以其体现的主体性、生命性、反思批判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等特征与品质,更适合当下的课程改革及人的生命主体的塑造。在本体论课程文化观下,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及课程评价文化都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马修·阿诺德作为文化研究的先辈。将文化视为美好的事物和心灵的反应,超越了传统上将文化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概念。他非常强调文化的和谐性、教育性和为社会所共享性,同时也强调要将通俗文化放在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研究。“痞子文学”、“贺岁片”、“新写实主义”、“超女”、“选秀”、“学术超男”等名词描绘了中国近二三十年的大众文化发展的轨迹。本文将结合阿诺德的文化理论来探讨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表象和本质。  相似文献   

14.
教师文化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构成部分,通过学术组织创新,促使教师文化由自在转变为自为状态,形成高校合作型文化的教师学术共同体,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文化软实力资源转化平台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慧瑶 《太原科技》2007,163(8):26-27
从商务谈判的定义和特征入手,分析了影响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因素,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在谈判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差异。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谈判才能顺利进行,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自从“资本”来到世间并开创“世界历史”以来,人类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洗礼,于是民族文化就要在理性的法庭上声明放弃存在的权利,或者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这需要对“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进行一番概念的界定,从而确定民族文化生存状态,并认为“世界性”不是每个现实的人和民族必须遵循的统一模式,它必然要通过也只能通过“民族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差异是阻碍外语学习效果、影响外语水平全面提高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列举中英文化差异的实例,分析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些原因,达到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最终达到文化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视角:舞狮的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舞狮在现代社会重显其魅力.狮子表达了一个民族对力量的向往和追求,舞狮的过程也是我们民族心理和文化的展示过程.现代舞狮运动是对古代狮舞的传承和发展,其内涵从避祸、驱邪走向娱乐、教育.  相似文献   

20.
阅读文化是建立在物质和社会基础上,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制约而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方式。文章从阅读文化的视角对文本概念进行探讨,认为作为阅读对象的文本就是被读者所阅读和认知的客观对象,是付诸一定符号和载体形式的知识信息,文本的意义不是作者的意愿,而是作者赋予的意义与读者个体所赋予的意义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