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颜冬梅 《科技信息》2009,(23):I0280-I0280
1.问题提出 我校是一所城市中学,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当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年轻的父母对教养子女能够分出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选择将孩子交由父母教养者越来越多,“隔代教养”“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们目前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那么这样的一种方式到底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2.
目前,隔代教养已经成为儿童家庭教育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形式。文章在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萍乡市三所幼儿园小班隔代教养家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调查后发现,祖辈的教养方式对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影响较大。首先,祖辈抚养的孩子社会性发展水平低于父母抚养的孩子社会性发展水平。其次,祖辈的职业、学历情况都会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祖辈的教养理念和方式也会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改善隔代教养质量,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三个建议:一是父母要明确自身责任,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加强与祖辈的交流沟通;二是祖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三是要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做好引导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本文剖析了《红楼梦》中贾母与贾宝玉间的隔代亲现象、林黛玉个性与寄养的关系、贾环堕落的家教原因等,指出隔代亲并非是一种必然的社会心理倾向,其形成,除祖辈因年龄趋老而变化的心态外,还取决于微观环境中的群体因素、祖辈的个人因素和被亲孙辈本身的特点;隔代亲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认为儿童被寄养,对良好个性的形成非常不利。对儿童采取长辈各自为政不一致要求的教养方式,极易导致儿童性格不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到了父亲在家庭教养中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在其成长期乃至一生的发展中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阐述了父亲参与对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着重论述了父亲参与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性别角色行为以及同伴交往行为这三个方面的独特而重大的影响。因此,通过注重父亲自身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征、母亲的调节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社会氖围等方式,来促进儿童社会性行为的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因素作为一种资源越来越能够自由地参与到市场经济体制中接受市场规律的基本调配,这使得大多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暂时改变其农民的身份而以一种工人的行为方式生活和工作在远离自己家乡的城市,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之一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笔者通过对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乡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查,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性来解读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现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隔代抚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一些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母亲作为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的主要承担者,对儿童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影响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他人".文章通过对H市1931名学前儿童母亲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探讨了母亲对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母亲的家庭教养意识整体较强,教养观念较为科学,一般教养知识丰富,教养方法较为合理,但存在教养负...  相似文献   

7.
家庭隔代教育的正负效应与良性联动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代家庭“祖辈人口”越来越多,对“孙辈人口”的影响和教育作用越来越大;必须正视家庭隔代影响的生成因素,在看到其正效应的同时认清负效应。要在重点推进隔代教育良性互促的基础上构建联动机制,包括舆论发动、政策调动、家庭启动、学校带动、社会牵动等。  相似文献   

8.
王娅霜 《科技咨询导报》2011,(32):140-140,142
目前,隔代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隔代教育有利有弊,但更应注意有可能导致子女出现偏差的因素,其负面影响更易导致儿童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并影响儿童将来的发展。因此,笔者对有关该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6):126-128
近年来,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之一,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反映出来的比较集中的问题。根据研究结果分析,乡村"差序格局"是造成隔代抚养下溺爱问题的思想原因,看护人自身的文化资本传承是造成留守儿童道德榜样缺失的家庭原因,农村文化发展滞后、教育信息不足、急功近利思想是道德教育观念落后的文化原因。应该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看护人的养育能力,转变其家庭教育思想观念,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留守儿童群体开始出现。对学龄前留守儿童产生的个性问题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角色缺位"、"隔代监护"和"冲突的观念所产生的教育落差"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个性问题产生的三个重要原因,而留守儿童个性问题的解决要以情感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回顾,介绍"两头家"形成的社会背景、历史发展和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家庭策略的视角对海南南来村"两头家"个案的家庭史进行分析。认为"两头家"是早期华南侨乡移民在"文化传统"与"社会结构"的框架下一种集体选择的家庭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朱熹是宋朝儒学的集大成者,其家庭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他从"三纲五常"这一封建伦理核心出发,以"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三伦关系为主要内容阐述其家庭伦理思想。其家庭伦理思想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等特征,在当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风尚培育以及和谐文化建设还依然具有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解决现阶段我国人口问题,要充分理解邓小平"人均"与"量化"的发展目标,着重解决好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这也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国人口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最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巨变时期,国家的社会结构及经济发展正经历飞速变化,原有社会家庭结构解体,社会道德体系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家庭伦理道德体系首当其冲,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家庭伦理道德变得日益紧迫,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关系的“孝慈”观念;调适现代家庭中夫妻间关系;构建平等友爱的伦理道德,培养现代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的婚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大龄未婚青年增多、婚外情和婚外性增多、离婚率上升、家庭暴力普遍。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研究我国婚姻伦理的现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口老龄化是新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新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农村青壮年向城市转移新疆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新疆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快,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特点。新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必然会对新疆的农业生产、社会保障及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疆农村人口老龄化我们应做到未雨绸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老龄产业、积极开发农村银色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中小型家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家乡的社会关系是其主要社会资源之一。本文依托对HL公司的田野调查资料,探讨中小型家族企业与家乡之间的借贷关系与雇佣关系。通过这两种关系,中小型家族企业不但在资金和劳动力方面对家乡形成一种高度的依赖,解决了家乡人资金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而且使当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整合能力得以重建和接续。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质性分析和量化数据相结合,结果显示家庭媒介素养整体发展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现状令人担忧。家长的媒介素养能力明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家长在媒介管理、媒介获取与媒介应用三方面都显著偏弱。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与其媒介素养显著正相关,社会对家庭媒介素养能力的整体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营建良好家庭媒介氛围,提高家长自身媒介素养,通过亲子共识、共视、共享媒介,培养家庭成员具有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自我完善,参与社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西方文化中的非理性主义观——霍桑作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加尔文教及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霍桑在其众多的作品中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梦幻的结合表达了其非理性主义观,揭示了对理性的绝对崇拜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所造成的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等一切社会问题。霍桑把这一新的社会矛盾统一归结为一个抽象的"恶",并认为要想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都需要从"恶"入手来拯救和净化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以此达到和谐社会的建构。这暗合了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同时也对当今我国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农村籍贫困生综合能力提升对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普通高校农村籍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社会融合与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高校农村籍贫困生家庭经济条件对其综合能力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融合在家庭经济条件与综合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从表现形式来看,较好的家庭条件以及较高的社会融合度使普通高校农村籍贫困生综合能力更强。基于家庭经济条件与社会融合对综合能力的促进效应,学校应通过“活动参与”提高农村籍贫困生的成就感、满足感,在团队协作中帮助其建立与同学的良好关系,提升其社会融合度;政府应利用大数据识别贫困生,保证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与隐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