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拿破仑战争后德意志的惨败激发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情感,强烈要求国家、民族的统一。德意志政治民族主义逐渐形成。政治民族主义投入到实际行动中,有政治改革家、军事改革家、大学生、资产阶级等的参与。最终,德意志解放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独立、统一。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民族化是在内部分裂落后、外部面临强大压力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营造、传播和普及民族文化而构建起文化民族主义观念基础上,最后完成政治统一而实现的.德意志民族化模式是后起民族国家民族化的典型模式.后起民族国家民族化所面临的环境、所经历的过程和采用的方式都和德意志民族化相似.德意志民族化模式存在的弊端也同样在其他后起民族国家民族化中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与文化认同关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历史文化认同;二是社会文化认同;三是政治文化认同。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与历史文化认同的关系表现在强调古代两河流域历史和现代伊拉克的联系;重视两河流域传统与泛阿拉伯主义和伊斯兰的关系;阐释两河流域传统与现代巴以冲突的关系。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与社会文化认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传统节日的展示。复兴党民族主义与政治认同的关系体现在两伊战争期间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认同和海湾战争期间的伊斯兰宗教认同上。政治认同的不断转换也说明复兴党在伊拉克的统治危机与困境。  相似文献   

4.
德国强权民族主义中心内容是突出国家力量,武力和王权在统一中的作用,宪法冲突、强权民族主义组织和政党出现是民族主义由自由向强权转变的重要标志,俾斯麦的强权民族主义思想及政策是其最高的表现形式,强权民族主义指导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又有其反民主性和侵略性。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理论是摩根索从现实主义理论出发研究国际政治问题的副产品。他在这方面的基本思想是:当代西方的民族主义实质上是民族世界大同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是它的具体政策体现,是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当代的一个新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拿破仑战争是德意志“除旧布新”的良药,拿破仑战争影响下的德意志内部改革则使其强大起来,伴随拿破仑战争传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使德意志民族意识迅速觉醒,德意志民族真正崛起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德国-丹麦战争、普鲁士-奥地利战争中和德意志最终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利用他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达到了他希望达到的效果,使他的外交手段成为一种艺术。俾斯麦正是通过自己的外交艺术使得德国统一并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复杂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的实质是丹麦和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为争夺两公国的归属问题。它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800——1852年为第一个阶段,发生了1848——1849年第一次普丹战争,1852年伦敦协定规定丹麦王位继承人,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丹麦国王统一领导下各自与丹麦联合;1863—1878年为第二个阶段,1864年发生了第二次普丹战争和1866年普奥战争。第二次普丹战争使丹麦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交给普奥两国共管,普奥战争使奥地利放弃与普鲁士共治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权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基本解决;1919——1945年为第三个阶段,一战后凡尔赛和约规定在石勒苏益格北部和中部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其归属,石勒苏益格北部重归丹麦。1945年丹麦政府主动放弃收回石勒苏益格南部的机会,石勒苏益格南部仍归属德意志,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9.
德国作家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是一战时期被毁灭的德国青年一代的控诉书,这部小说让我们关注那些被忽略的战败国的人民,让我们感到在战争面前,所有的受难者都应是平等的。这部小说深度揭示出战争的本质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罪恶,展示出在战火中迷惘的一代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美国民族主义对其外交政策的影响,并具体分析了它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作用,使人们对一直存在却为美国人避而不谈的美国民族主义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主张各民族都有权利保持和发扬自己民族的语言、历史和文化传统。但由于它定义含糊,常常被填充侵略主义、沙文主义等内容而被认为是和平事业上的障碍,本文以民族主义的自然意义为基础,从民族主义促进国家、地区独立;侵略性的民族主义并不是自然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现代民族主义的进步性三个方面来论证: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虽然表现出不同的内容,但从本质上即它的自然意义上讲,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末至18世纪在德国兴起的化民族主义是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思想在化领域的反映,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化民族主义具有注重化淡化政治、强烈的化自卫、自我矛盾、浪漫主义和抽象模糊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幼稚和封建主义强大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李中平 《科技信息》2009,(26):61-61,63
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层面,《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是其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体现。费希特的爱国主义时刻鼓舞着德意志人民,使他们谨记实现人类自由的伟大使命。其在中国的传播,激励了当时的青年一代,使他们有了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信念和决心,提高民族之自信力。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帝国时期,是德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重要转型期。在此期间,德国的跨国移民趋势发生了逆转,从典型的移民迁出国变为迁入国。这种逆转,既是德意志帝国时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的表现,也是其工业化、资本主义化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国歌是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对国歌的透视,可以看出民族主义的底蕴和民族主义的实质。民族主义随着国歌的历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它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地运用它,可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苏格兰民族是英国的一个主要民族,苏格兰民族主义主要表现在对其传统文化和民族特性的顽强保护上;20世纪60年代,它开始在政治上强烈地表达,要求建立独立的苏格兰议会和独立的苏格兰国家。苏格兰民族主义比较温和,更带有文化倾向,是近年来一些国家内部民族分离主义(或族群民族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出现对苏格兰和整个英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理念在塑造当今世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主义的理论源头是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之一。学术界一般认为民族主义发端于法国大革命,实际上,典型的民族主义形式在德国首先出现,认为德国不仅具备产生民族主义的要素,并在理论上完整地阐述了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德国呈现清晰可见的外貌,并成为文化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  相似文献   

18.
于右任的自传体回忆文章《牧羊儿自述》表明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经历了3个阶段;青少年时代所读的诗词经赋启发了他的民族意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政府的媚外暴内、帝国主义的无理侵逼促进其民族主义思想向前发展;1906年加入同盟会后将其民族主义思想付诸实施,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沈绿 《世界博览》2011,(8):87-87
海涅说:"夜里我想起德意志,我就不能安眠。"德国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凝重而内敛的国家。德国在1000多年历史里历经了三个帝国和两个共和国,期间有杀戮有战争有征服与被征服,有宗教革命有政治分裂有不同的社会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20.
纳粹军国主义因为它激烈的外部性较为引人瞩目,但其文化的内敛性却常为人忽视。文章探讨了德国历史主义对于德国人的民族主义的关系,种族主义是纳粹理论的核心。"历史主义"虽不能说直接导向了纳粹主义,但在很重要的方面为1933年德国彻底抛弃民主制度和确立权威主义的恐怖统治扫清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