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学、研”是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中科院1992年开始联合实施的开发工程,旨在推动企业、高校、科研三方建立密切、稳定的交流合作制度,推动“产、学、研”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速高技术产业化进推。最近“产、学、研”获得了第一项重大攻关开发成果——具有国际首创性的“细旦、超细旦丙纶长丝及制品”已由科研发明进入批量投产阶段。这是继我国60年代丁二烯合成橡胶之后又一项将产生重大经济技术效益的、将形成大规模产业的人工合成科研、开发事业。它将为我国纺织工业、服装工业提供新型、高质量、大批量的高级合成原料。细旦、超细旦是纤维的纤度单位,1克重9000米长的纤维为一旦,蚕丝的纤度为1.1旦。在仿真化纤中,细旦、超细旦丙纶是国际上开发最晚、难度最高的一种。两  相似文献   

2.
随着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基于纳米材料构建基因载体的植物转基因技术,逐渐成为一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性高效植物转基因技术。笔者综述了羟基磷灰石、硅、碳纳米管、量子点、磁性纳米颗粒等无机纳米颗粒在植物转化中的应用,并比较了这些纳米载体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不同纳米材料对受体植物细胞的影响、纳米材料及其构建的载体入胞机制等基础理论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阐明,入胞途径的细胞生物学和生理生化过程需要进一步实证,开发可定向输送目的基因到特定细胞或细胞器的安全高效新载体、目的基因的高效释放和功能激发等,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纳米植物生物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新近研制的细旦丙纶纤维,本文对其试验服的湿舒适性进行了主观穿着测试分析。探讨了服装舒适性研究的三类方法(常规容观试验、假人试验、主观试验)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对应分析的数学方法分析了形成不同细旦丙纶针织物透湿差异性的原因,总结了开发具有良好湿舒适性的细旦丙纶织物的一些原则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该产品是应用绿色纤维Tencel A-100、细旦涤纶与羊毛三种纤维优化组合试制开发出新型混纺面料。其毛型感强,身骨弹性和悬垂性好,有丝光感,性能优于传统的纯毛与混纺产品,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现有微表处技术指南中评价微表处路用性能的试验方法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影响了微表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以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为基础试验平台,通过室内加速加载试验研究集料级配、填料类型与用量和聚丙烯纤维用量等对微表处混合料抗滑性能和耐磨耗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粗级配微表处的抗滑性能相对较好,然而耐磨耗性能相对细级配微表处要差;适当增加水泥或添加矿粉都可以较大地提高微表处的耐磨耗性能;掺入适当比例的聚丙烯纤维可以显著提高微表处的抗滑性能和耐磨耗性能.研究结果同时表明了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可真实模拟轮胎与路面间的相互作用,快速和定量评价路面的表面功能.  相似文献   

6.
化学纤维新品种的开发,特别是高性能纤维的诞生,往往是成形技术发生重大变革、创新的结果。因此,处在化学纤维品种,数量飞速发展的当代,出现了很多新的成形技术及其理论。其中,比较突出,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的是制造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液晶纺丝技术和凝胶纺丝技术。此外,超高速纺丝技术、纤维改性纺丝技术等也成了人们关注的尖端技术。本文将结合我校科学研究成果扼要地介绍这些化学纤维成形技术及其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纤维及其针织新产品的一条龙开发是“九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在本研究中,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军队换装的需要,开发出薄型的热湿舒适性好的细旦丙纶复合针织面料,现已供我国驻港部队和坦克兵部队穿用。在本文中,对细旦丙纶复合针织面料的原料选择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大筒径单面圆纬机添纱编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纳米表征技术是高新材料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交叉融合的技术,对高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及其以纳米颗粒为基础的材料;纳米纤维及其含有纳米纤维的材料;纳米界面及其含有纳米界面的材料.纳米材料的性能与其微观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研究纳米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对认识纳米材料的特性,推动纳米材料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近研制的细旦丙纶纤维,本文依据服装舒适性理论,运用先进的假人试验技术,对细旦丙纶试验服的湿热传递性能进行了研究。最后对不同丙纶针织物湿舒适性的差异性进行了归纳分类。  相似文献   

10.
研究澳大利亚半细羊毛和细旦涤纶纤维混纺工艺技术.指出实施细度大离散纤维混纺的技术关键是原料的混前预处理及纺纱工艺方案的优化.该项研究拓展了半细羊毛在精纺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提高了其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新近研制开发的细旦丙纶纤维,本文依据服装舒适性理论,运用常规客观测试方法,对细旦丙纶针织物的液态水传递能力、液态水保持能力、透气性能,放湿干燥性能进行了探讨,最后用灰色聚类判别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纤维及其针织新产品的一条龙开发是“九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在本研究中,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军队换装的需要,开发薄型的热湿舒适性好的细旦丙纶复合针织面料,  相似文献   

13.
石墨烯应用于新型免疫传感器的开发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将石墨烯与其它纳米材料复合,利用不同组分间的相互协同作用,使其应用效率进一步扩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基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推进纳米材料应用研究和产业化 纳米技术已引起世界性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积极推进纳米材料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于发展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抢占下世纪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此,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市长张蔚文等市领导多次在市科委有关材料上批示,指示要“研究措施支持纳米材料企业的发展,并积极推广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切实推进纳米材料应用研究与产业化。 到目前为止,宁波市已有5家企业涉足纳米材料产业化领域,如宁波(余姚)信高塑化有限公司开发生产改性纳米塑料,去年…  相似文献   

15.
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到化学电源中的活性材料中,并推动着电池科技发展,作为电极的活性材料纳米化后,它表面增大,致使它极化减小,而电容量增大。由此产生较强大的电化学活性。特别是纳米碳管在作为新型贮锂材料、电化学贮能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就纳米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便为研究纳米材料科技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林产品化学是以林业生物质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手段,研究开发林产化学品的一门科学.林产化学品主要包括林业生物质分泌物、提取物、绿色平台化合物及精细与功能化学品等几类.随着生物技术、分离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林产化学品正朝着高附加值、定向转化、功能化、环境友好化等方向发展.林业生物质资源高附加值成分提取及其应用研究是林产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林业生物质提取物中的生物活性功能成分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已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开发功效提取物  相似文献   

17.
选用2种尺寸聚丙烯细纤维与1种聚丙烯粗纤维,进行单掺及混掺,对9组不同纤维掺量试件进行快速冻融循环试验、抗压、劈裂试验及压汞试验,研究不同冻融次数下混凝土质量、动弹性模量变化以及冻融循环前后混凝土拉、压强度变化;研究多尺寸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孔结构的改善情况;研究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孔结构与抗冻性的关系,并对孔结构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加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将聚丙烯纤维掺入素混凝土后,混凝土的微观孔结构和抗冻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在相同掺量条件下,聚丙烯粗纤维和多尺寸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冻性有较大改善,且多尺寸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冻性改善效果最好:相比于素混凝土冻融后抗拉、压强度,单掺聚丙烯细纤维混凝土强度损失分别降低了9.95%~11.94%和4.29%~7.62%,单掺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强度损失分别降低了27.36%和16.67%,混掺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强度损失分别降低了46.77%~53.23%和41.90%~50%。  相似文献   

18.
巢小平 《科技信息》2012,(29):107+120-107,120
聚丙烯(PP)发展迅速,成为塑料中产量增长最快的品种,但聚丙烯也存在易老化,耐温性差,成型,低温脆性及与其它极性聚合物和无机填料等的相容性都很差。另外,由于PP又是非极性聚合物,其亲水性、染色性、粘接性也很差,这些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P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近年来为了满足市场尤其是塑料制品业的迅速增长的需求,开始大力研究开发PP改性技术和改性PP产品,促使PP向工程塑料及功能材料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竹浆纤维自身的性能,分别加入棉和细旦涤纶混纺成纱,来改善竹浆纤维的湿强差,织物尺寸不稳定的缺点,并设计开发出竹浆纤维纱直贡和人字斜两种面料.介绍了纺纱和织造的主要工艺,提出了竹浆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所要注意的实际问题.为竹浆纤维的实际生产提供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抗弯韧性,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对30个长×宽×高为400 mm×100 mm×100 mm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研究,得到纤维混凝土梁的荷载-挠度曲线。基于美国ASTM-C1399-98方法,研究不同尺寸聚丙烯纤维及其混杂纤维对混凝土抗弯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掺量条件下,直径越小、长度越短的聚丙烯细纤维对混凝土裂前抗弯韧性改善效果越好;聚丙烯粗纤维和多尺寸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裂后抗弯韧性有较大改善,并且在裂后出现低应力应变硬化现象;在相同掺量条件下,多尺寸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弯韧性改善效果最好;相对于素混凝土剩余强度,单掺聚丙烯细纤维混凝土剩余强度提高1.53~2.53倍,单掺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提高5.58~8.88倍,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提高7.76~10.8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