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虚静”和“迷狂”是中西方古代艺术创作过程中两种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和心理状态,因而,中西方古代文艺理论家对它们给予高度重视。如陆机《文赋》云:“罄澄心以凝思”。刘勰《神思》云:“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他们认为,“虚静”是艺术想象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柏拉图指出,艺术家若不达到“迷狂”状态,他就“没有能力创造”。“虚静”说产生于先秦时期,老庄以它为“道”的特征和体道方法,孔孟以它为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途径。“迷狂”说起源于古代希腊,柏拉图一开始便把它看作艺术创作的必备条件,并给予…  相似文献   

2.
释“美”     
“美”字在汉字中是一个很古老的字,见于早期的甲骨文。而关于“美”字的原始意义,历来主要有三种解说:(1)“羊大为美”说。斯为东汉许慎所首唱。他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许氏认为,“美”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个“羊”字,下面是个“大”字。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道很美,故“美”字的本义是味美。后来,五代末初的文学家徐铉在校订《说文》时补充说:“羊大则美,故从大。”(2)“羊人为美”说。此乃近人李孝定先生等人提出的一种新见解,李氏在《甲骨文集释》中说…  相似文献   

3.
作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和认真思考,提出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评价标准,以及围绕这一标准应采取的措施和建立。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技》2010,(5):11-11
如猫大的老鼠,长有牙齿的青蛙,会打呼噜的鱼……这些似乎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怪兽”,正是科学家们在一处“迷失的世界”里发现的快乐居民。  相似文献   

5.
杜振东 《河南科技》2003,(6X):35-35
目前一些地方在科技兴农过程中,推广“傻瓜技术”,取得了效益,深受农民欢迎。所谓“傻瓜技术”,指的是把先进的农业科技变成简单易懂、便于操作的技术,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这样的技术虽名为“傻瓜”,却没有丝毫的贬义。因为科技成果能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能不能推广转化,而推广转化的  相似文献   

6.
河蟹“抖抖病”又称“颤抖病”,“环腿病”,是近年来河蟹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目前病因、病原尚未完全清楚,也无预防和治疗的特效药物。笔通过实践,发现采取“四三法”可以控制河蟹“抖抖病”的暴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香菇书记”徐群才郭跃松邹团结在豫南山区泌阳,有这样一位领导干部,他一年中几乎天天与香菇打交道,工作离不开香菇,讲话离不开香菇,交朋友更离不开香菇,他就是该县县委书记徐群才,人们称他为“香菇书记”。徐群才是1992年任职泌阳县委书记的,上任伊始,就深...  相似文献   

8.
漳州话的语气词“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气词“啊”在漳州话中使用范围很广,且位置灵活(可居句末、句中、也可居句首),起着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关于句首“啊”的讨论,详见拙作《漳州方言的句首语助词“啊”》(《漳州师院学报》96年第1期)。本文着重探讨句末、句中“啊”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句末“啊”同其他语气词的连用,句末“啊”的变读等。一、“啊”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与普通话一样,语助词“啊”在漳州方言中常位于句末和句中。“啊”位于句末时,读作轻声[·a],可表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不同语气。陈述句末,“啊”常表事态将有变化或已经出现了变化,动作已经…  相似文献   

9.
“江村唱和”是清初词坛非常重要的一次唱和,它对“稼轩风”的盛行起到重要作用。对“江村唱和”进行具体的考述可知,“江村唱和”有两组,分别为曹尔堪、王士禄、宋琬唱和于西湖,结集《三子唱和词》;曹尔堪、尤侗、宋实颖唱和于苏州,结集《后三子词》。本文考述两次唱和情况,并从文献中辑出续和者31人,考订其分布、唱和情况。  相似文献   

10.
“即”甲骨文写作,左边象盛有食物的器具形,右边象人形,表示人正在饮食的意思。“既”甲骨文写作,左边象盛有食物的器具形,右边象一个扭过头来,表示饮食完毕。由此可见,这两个字都是会意字,都是动词。前者是“就近”“就在”“走近”“靠近”的意思,后者是“完毕”“完结”“终了”的意思。“即”“既”作副词和作连词都是从动词义引申虚化而来的。下面就这个问题作具体分析,提供一些鉴别的方法。一、“即”“既”作副词辨1、“即”和“既”作时间副词,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先说相通之处;“即”“既”都可表示动作行为发…  相似文献   

11.
现代派诗歌中的“意识流”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是本世纪初,出现于西方文学中的一种技巧。以往国内外对“意识流”的研究,测重于小说方面。实际上,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现象,在诗歌和小说两种体裁中是同时出现的。很大程度上,小说是照搬了诗歌中总结出的方法。意识流技巧从多方面吸取了营养。亨利·相格森灼哲学、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为“意识流”模拟意识活动提供了根据。“意识流”还借鉴了音乐表现手法。此外,象征主义流行以来,文学自身的演变,也是意识流技巧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质上去,“意识流”是一种模拟技巧。“意识流”大师詹…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师院学报》2022,(2):113-121
“首”“头”本义相同,且存在历时替换关系。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两词都产生了多个引申义项,这些义项出现的时代早晚不同,演变的路径和方向也有同有异。结合历史文献详细考辨了“首”“头”各个义项产生的具体时间,重点比较了两词词义演变路径、方向的异同,并分析了造成该状况的原因。研究发现,“首”“头”二词都可以扩展到人体构件、非人实体、等级、情感、方位、空间、时间、计量单位等范畴中,但二者在同一范畴中的用法却不尽相同。原因在于,“首”“头”共享有[顶端][起始]的位置特征,而“头”还独具[圆球状]的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3.
《河南科技》2008,(4):41-41
随着气温日渐升高,人体产热及排汗增加,常会发生疮、痈、疖、肿等化脓性皮肤疾病,若蔬菜摄人过少,还可导致口腔炎、口角炎、舌炎等病患。针对这些“上火”症状,可适量饮用绿豆汤、赤豆汤以及绿茶,以防体内积热,并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摄取,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同时少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辛辣食品。  相似文献   

14.
“非待能穷人,穷者讳乃工。此请信不妄,我闻诸醉翁”’‘’。“穷而后工”的观点,虽然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穷愁著书”说、桓谭所称“贾谊不左迁失志,则文来不发””’、钟降所说“生命不谐,声颓身丧,使李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至此”等观点”’,但他们多只就个别作家立论,到欧阳修才将它当成一条普遍的创作规律提出’‘’,而为苏城所服腐。苏武在诗中一再咏道:“诗人例穷赛,秀句出寒饿””’、“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事””’、“恶衣恶食诗意好,恰是霜林陷春鸟”,”’可见他对“穷…  相似文献   

15.
<正>据新近调查的一项报告中说,现今购买护肤品的顾客中,有30%是男性,这些男性顾客大都颇为年轻,年龄由十多岁至三十多岁不等,甚至有部分男士还会定时到美容院接受皮肤护理服务,可见“不修边幅”已非现今的男性时尚了,在此,我们特地请教了多家美容护肤品公司的专家,为男士们解答一些常见的护肤难题。  相似文献   

16.
漳州方言句首常有个语气动词“啊”.这种句首加语助词的情况在先秦典籍中不乏其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则已匿迹,在汉语诸方言中也属罕见。本文就此语言现象进行讨论。一、“啊”的语音形式句背语协调“啊”有两种读法.1.1“啊”读作〔ag‘’〕。在心理节奏与外在言语节奏都较快的情况下,句首常出现短促的喉塞音“啊(ag”)”,近似本方言的阴人声。然阴人调值是“32,因句首“啊(a?53)”处于发言之端,发音时发音器官校为紧张,调型必然由低变高。例如:(为减少排版负担,…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中“觉”和“睡觉”的最早语义为“寤”(“睡醒”)。其后“寤”义之“觉”递次衍化出了作量词的“睡眠单位”义和作名词的“睡眠状态”义。而具“睡眠行为”义之动宾式离合词“睡觉”的产生,则是动词“睡”与名词“觉”重新组合的产物。其成词年代,大约肇始于宋,定形于元,广泛流行于明代以后。表“寤”和由“寤”义衍化而来的“寤”系之“觉”的读音,原本一律音“古孝切”,南宋时为区别词义,“寤”义之“觉”改读“古岳切”,其馀不变。这种区分,除后来具体读音稍有改变,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师院学报》2022,(4):80-87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牛很早即被赋予神圣的地位,“食牛”是一种禁忌。而到了清末,“食牛”这一源自西方的习俗在西学框架中得到正面的文化阐释。在这一时期的小说中,食牛者往往拥有西学背景,拒绝接受“食牛”的角色要么充当了旧学代表,要么尚处于刚开始学习西学的阶段。小说中的“食牛”行为已不再是简单的西俗,而是上升到西学的层面。这正是清末中西“学战”在小说中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全面改革教学环节,增强“两课”教学效果,是提高“两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抓住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改革,采取学习原理与阅读原、校内教育与“基地”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教师言传与以身作则相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两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诗言志”向“诗缘情”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结合具体的文学语境来考察。先秦时,受儒家推崇的《诗》成为权威的话语资源。居于主导地位的“志”深化了其内涵。两汉诗论中介入“情”的因素,出现里程碑式的诗学理论《诗大序》,使走向“诗缘情”成为可能。亚魏晋时对诗歌本有了更清晰的把捱,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的概念,最终完成向“诗缘情”的过渡,从中也可以找寻到诗论发生变异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