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使用N离子(能量分别为10keV,60keV)注入金刚石膜方法合成CNx膜,用Raman光谱和XPS光谱研究注入前后金刚石膜的成键结构.结果表明,金刚石膜经10keVN离子注入后,在Raman光谱中出现一个较强的金刚石峰(1332cm-1)和一个弱的石墨峰(G带,~1550cm-1).而XPSN15资料显示两个主峰分别位于~398.5eV和~400.0eV.金刚石膜经60keVN离子注入后,N15XPS光谱中的主峰位于~400.0eV;相应地,Raman光谱中的石墨峰变得较强.通过比较,对注入样品的XPS谱中N15的成键结构作如下归属~400.0eV属于sp2C-N键;~398.5eV则属于sp3C-N键.  相似文献   

2.
使用 N离子 (能量分别为 1 0 ke V,60 ke V)注入金刚石膜方法合成 CNx 膜 ,用 Raman光谱和 XPS光谱研究注入前后金刚石膜的成键结构 .结果表明 ,金刚石膜经 1 0 ke V N离子注入后 ,在 Raman光谱中出现一个较强的金刚石峰 (1 332 cm- 1)和一个弱的石墨峰 (G带 ,~ 1 550 cm- 1) .而 XPS N1s资料显示两个主峰分别位于~ 398.5e V和~ 40 0 .0 e V.金刚石膜经 60 ke V N离子注入后 ,N1s XPS光谱中的主峰位于~ 40 0 .0 e V;相应地 ,Raman光谱中的石墨峰变得较强 .通过比较 ,对注入样品的 XPS谱中 N1s的成键结构作如下归属 :~ 40 0 .0e V属于 sp2 C— N键 ;~ 398.5e V则属于 sp3C—N键 .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铁磁共振(FMR)研究磁泡石榴石膜内氮离子注入层的磁各向异性特性。建立了计算注入层感生各向异性的公式。根据实验测得的垂直FMR谱,确定了氮离子注入层的磁各向异性随注入剂量而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Mo膜中的杂质氧明显减慢了Xe~+离子轰击诱生的MoSi_2的生长速率,氧的内扩散和再分布是由损伤分布支配的.小电流密度(<5×10~(-7)A/cm~2)Xe~+离子轰击引起的Mo/Si混合区,随轰击剂量增大而增大,但不生成钼硅化物相;衬底适当加温(>300℃)条件下,Xe~+离子轰击诱生的MoSi_2为六角结构.后退火温度大于850℃时,六角结构的MoSi_2转变为四角结构.选择适当的轰击剂量和衬底温度,利用离子束混合技术可以生长出不含氧杂质的均匀的Mosi_2层.  相似文献   

5.
利用Si(Li)探测器测定了动能350~600keV的Xe~(q+)(q=26,28,29,30)离子入射Mo表面发射的X射线谱.当q分别为28,29,30时,谱线中出现了峰位分别为1.572,1.592和1.611keV的射线,该射线是Xe~(q+)在Mo下表面形成的空心原子中性化过程发射的,射线峰位能量与离子电荷态、靶原子电子束缚能、探测器能量下限及Be窗衰减等因素有关.1.592keV附近X射线产额与离子动能无明显关系,但随离子M壳层空穴数目的增大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MEVVA离子注入机引出的Ag离子进行了聚酯薄膜改性研究,注入后的聚酯膜表面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注入样品表面形貌的变化,表面粗糙度与注量密切相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注入聚酯膜的横截面表明,随注量的增加,在注入层形成了纳米颗粒和富集的碳颗粒。这些颗粒增强了注入层表面强化效果。注入层表面电阻率随注量的增加而明显地下降,用纳米硬度计测量显示,Ag离子注入可明显地提高聚酯膜表面硬度和弹性模量,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表面抗磨损特性。讨论了Ag离子注入聚酯膜改善特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用Mev的硅、氧离子注入SI-GaAs形成了相互隔离的N-SI-N双导电层结构.6 MeV的Si离子注入半绝缘的GaAs,在950℃5s条件下进行快速退火,可以得到最佳电特性,在表面下2.8μm深处形成n~+深埋层.采用双能量的硅离子注入半绝缘GaAs:6 MeV(1×10~(14)cm~(-2))+80 key(5×10~(13)cm~(-2)),在950℃5s退火,然后用1.2MeV的氧离子注入该样品,注量为10~(10)~10~(11)cm~(-2)时,形成了上、下相互隔离的双导电层,隔离击穿电压为10~20V,该结构在600℃以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用15keVAr^ 和N^ 注入纯PES膜和掺碘PES膜,掺碘PES样品离子注入后的介电谱表明,随注入剂量的增加,损耗峰秽向高频,损耗峰的高度下降。离子注入纯PES膜的介电损耗在(0~10)MHz内小于0.062,没有松驰特性,是制作布线的理想材料。红外光谱表明,离子注入引起PES膜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9.
用电子束蒸发制备一系列纳米ZnO薄膜,用XRD和AFM研究其结构和形貌,重点研究其拉曼谱.ZnO靶的拉曼谱出现了4个明显的峰,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室温下沉积的ZnO薄膜中存在大量缺陷和氧空位,其拉曼频移只有LO模和低频E2模,且其LO模有相对频移,峰展宽,强度加强.ZnO膜的高频拉曼谱对其结构不敏感,各种制备条件下的ZnO膜其高频拉曼谱基本一致.对拉曼谱,结合XRD和AFM分析给出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Ti离子注入聚合物纳米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MEVVA源引出的Ti等离子注入聚酯 (PET)薄膜 ,注量在 1× 10 172× 10 17cm- 2 范围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金属离子注入PET纳米结构随注量增加的变化 .结果表明 ,注入的Ti原子在PET中形成了密集的纳米相 ,这些纳米相均匀地弥散分布在注入层中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观察横截面表明 ,注入层为 3层结构 .可见Ti的注入已经在注入层中形成了金属化表面 .表面硬度、抗磨损特性和电导率明显地增加 .最后分析了金属离子注入对聚合物特性的改善机理 .  相似文献   

11.
在200keV重离子加速器上,使用120keV的H+,He+,N+,Ar+等离子对C60分子薄膜进行了辐射处理,对辐射后C60膜的Raman谱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离子辐射会影响C60薄膜的结构,不同的辐射注入剂量会使C60分子薄膜产生聚合和非晶碳化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与辐射离子的剂量大小有关,并存在一剂量阈值.研究表明C60分子的聚合与辐射碰撞过程中的电子能损有关,而C60薄膜非晶碳化现象则主要受核能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成功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研究了溅射功率和基片温度对所沉积薄膜的的影响,对所制备的类金刚石薄膜用拉曼光谱、紫外光谱进行表征,所沉积的类金刚石碳薄膜是簇状分布的SP^2碳键和网状分布的SP3碳键互相随机交织的一起的非晶 研究了非晶碳膜的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探索了制备各种不同带隙非晶碳膜的工艺条件,为该类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使用快速热退火设备,经多次循环退火诱导,在普通玻璃衬底上生长非晶硅薄膜晶化的实验方法.利用拉曼(Raman)光谱、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spectrophotometer)和霍尔(Hall)测试系统对薄膜的结构、形貌及电子迁移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达到680℃时,薄膜开始出现晶化现象;随着快速热退火次数的增加,拉曼光谱在500 cm-1处测得多晶硅特征峰;在循环退火5次后,其最佳晶化率达到71.9%,光学带隙下降,晶粒增大,载流子迁移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用标记 Xe~+ 及背散射分析研究 Nb 的阳极氧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注入不同深度Xe原子标记法和卢瑟福背散射分析技术、X射线谱、Auger电子谱法分析研究了Nb在质量分数w为5%柠檬酸铵溶液中阳极氧化成膜机制,计算了不同阳极氧化电压下离子迁移数。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主要是由于Nb离子和O离子相向迁移,随着阳极氧化电压的升高,生成氧化膜的区域向外(溶液侧)迁移,氧化膜的成分是Nb2O5。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子柬蒸发技术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ZnO薄膜,以N离子注入的方式及后期退火处理实现N掺杂ZnO薄膜.借助拉曼散射光谱、透射光谱和霍尔测试等手段研究了ZnO:N薄膜的拉曼及光电特性.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呈现ZnO纤锌矿结构,在ZnO:N薄膜拉曼光谱中发现与N相关的振动模式(位于272.5,505.1和643.6cm-),分析表明N已掺入ZnO薄膜中;霍尔测试表明,通过适当退火处理后,ZnO:N薄膜向P型转变,其空穴浓度为7.73x10^17cm-3,迁移率为3.46cm2V-1s-1,电阻率为2.34Ωcm.然而,长期进行霍尔跟踪测试发现ZnO:N薄膜的P型性能随时间并不稳定,结合拉曼散射光谱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认为由于p-ZnO:N薄膜中存在残余压应力,同时薄膜中还出现了易补偿空穴的施主缺陷(N2)o是P型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上进行了普鲁士蓝膜的电化学沉积,并对两种不同组成电解液中沉积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现场电化学拉曼光谱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的测量和表征.扫描电镜的测量结果表明,加入邻菲咯啉沉积的普鲁士蓝膜的形貌与不合邻菲咯啉的膜有明显不同,拉曼光谱测量证明了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电化学阻抗谱则进一步验证了两类膜不同的电荷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用射频等离子体溅射的方法在高阻单晶硅衬底上制备碳氮非晶薄膜,并利用拉曼光谱和红外吸收谱对其进行的结构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膜中氮主要以CN,CN键形式与碳结合.在对薄膜进行退火处理后,薄膜的红外透过率增加,同时还观察到CN单键的红外吸收峰.说明高温退火对CN单键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mass recognizing property of DLC film for formic acid vapo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carbon films are prepared by r. f. plasma method with n-butylamine as carbon source. The analysis of Raman spectrosewpy shows that this kind of carbon film has diamond-like structure, and IR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 indicats that there are SP2 bonding, SP3 bonding and amino-group in the film. It is the existence of amino-group and hydrogen atom that cause the amorphous structure and the deformation of bonding to increase, thus leading the Raman spectrum to form a broad absorption band. The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QCM) deposited with this kind of carbon film as recognizing coating is very sensitive to formic acid vapors. This QCM sensor has good reproducibility, high stability, rapid response and long lifetime.  相似文献   

19.
利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 PECVD)工艺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a-C:H膜,利用激光Raman光谱表征所沉积碳膜的微观结构,特别是通过对拉曼谱图进行洛伦兹分解来评价所沉积碳膜的sp3含量,分析了沉积电压和过渡层对a-C:H膜生长过程及膜中sp3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拉曼光谱的洛伦兹分解能够有效分析a-C:H的结构特性,碳膜沉积过程中沉积电压和过渡层对a-C:H膜的生长均具有重要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以Ti/TiN/TiC为过渡层沉积电压为2500 V时所制备的a-C:H膜中的sp3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