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速铁路客流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旭敏 《系统工程》1994,12(5):68-72
采用土壤盒栽和稻瘟病菌接种,研究了施用高效硅肥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高效硅肥,水稻叶瘟和穗瘟和病性指数分别降低50.5%%和26.8%;植株SiO2含量提高3-4倍,细胞壁增厚,全N、蛋白-N、非蛋白-N管含量减少,剑叶表现硅化细胞增加,而不施硅肥的则很少。统计分析表明:不稻植株SiO2含量与叶瘟、穗瘟的病情指数呈负相关,r=-0.9925和-0.683;水稻体内全N和非蛋白-N含  相似文献   

2.
1987-1989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进行的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小麦面积包烘焙品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磷化肥187.5kg/,^2的基础上配合施用16500kg/hm^2绿级鲜草,8250kg/hm^2玉米秸和45000kg/hm^2有机肥,(2)面粉的吸水率较空白对照提高02%-0.6%。(2)面团形成时间较空白对照1-2.5分,面团稳定时间较对照提高0.5-2分。(3)马粪,化肥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施氮量水稻吸肥特点及增产效果的研究,表明水稻植株含氮、磷量生育前期高于后期,随着氮量的增加,植株氮、磷含量明显增加;从水稻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总量来看,至灌浆期,氮、磷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积累总量的70.1%和69.7%。  相似文献   

4.
黑土区大豆适宜NPK肥料用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通过NPK不同用量的试验,阐明目前黑土区大豆生产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施N35kg、P20530kg、K2020kg。施磷配合条件下,施氮增产23.5%;施氮配合条件下,施磷增产13.7%。尽管大豆本身能够固氮,但增施氮肥仍有较好的增产效果。由于磷素的土壤积累,磷肥的用量及增产作用已经明显低于20世纪80年代。大豆产量对土壤的依存率为73.3%—79.0%。图3,表7,参3。  相似文献   

5.
亚麻施钾效果及施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方法,在摸清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前提下,平衡施肥。增施钾肥后原径增产3.4%~27%,长麻率提高,纤维强度提高15.3%~23.2%。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点多年田间试验,对黑龙江省化肥现状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目前农业使用化肥氮磷比例为1:1,全省平均施肥量145.53kg/hm^2,平均化肥增产6.6kg/kg粮豆,要实现本世纪末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3250万t目标,需化肥131.65万t,施肥量197.5kg/hm^2;实现下世纪2010年粮食总产达5000万t目标,需化肥184.65万t,施肥量277kg/hm^2;化肥  相似文献   

7.
水稻施氮量不同时期,不同土壤,气候施氮量不同。应用多元二次回归模型试验求出海伦地区适宜施氮总量是157.50公斤/公倾。其基肥:蘖肥:穗肥=0.57:0.22:0.21。经田间小区检验,其结果与模型相近,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肥料的施用是提高作物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作物产量的一半左右来自肥料的施用。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及需肥特点,结合不同土壤供肥能力及耕层土壤有关营养元素测试结果,经过多年试验、示范结果研制的大豆重迎茬专用肥,大豆多元素专用肥玉米、小麦、向日葵、马铃薯等多功能作物专用肥可显提高单产;作物专用肥的生产施用缺口很大,仅点需要量的十分之一,研制开发高效、多功能专用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水稻丰产栽培技术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氮肥,氮肥施穗肥的比例,栽秧密度为试验因子,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所得资料,建立了中日合作水稻合系28号的产量、有效穗,穗粒回归模型,通过计算模型,筛选出亩产量指标在600-650kg,650-700kg和700-750kg三个类型的栽培技术优化方案。其实用性广泛的是亩产650-700的方案,即氮肥亩施尿素25-29.4kg,其中穗肥占19.5%-28%,亩栽秧4.0-4.  相似文献   

10.
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播期、氮肥、磷肥、农家肥和密度为试验因子,运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所得的资料,建立了春小麦晋2148产量,蛋白质含量,赖氨含量的回归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了产量≥250kg/亩,蛋白质含量≥12.5%,赖氨酸含量≥0.4%的栽培措施优化方案为:播期3月20日-3月25日,施氮量6.52-7.64kg/亩,施磷量4.73-6.31kg/亩,农家肥施用量2148-2532kg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仿真优化的集装箱港口大门作业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N Chun  于越  赵璐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8):1998-2002
提出基于仿真优化的集装箱港口大门通道作业的调度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大门作业的离散事件仿真模型和调度优化数学模型;其次,设计了启发式Tabu搜索算法和仿真模型相结合的仿真优化方法;然后,结合仿真自动化方法和在线数据库实现了仿真优化系统;最后,用实例验证并分析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及效率问题.结果表明了本方法对在线、实时作业调度优化问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HLA的协同仿真运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陈晓波  熊光楞  郭斌  张和明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2):1707-1711,1723
对应基于HLA的多领域建模,提出基于HLA的协同仿真运行。对HLA的标准MOM交互类进行扩充,增加有关仿真运行暂停、继续,仿真撤销,仿真结束的交互类;定义用于仿真运行启动的CORBA接口;对仿真运行管理器增加判断参与仿真联邦执行的所有成员是否正常加入的功能,并管理三个仿真联邦同步点,以保证协同仿真运行。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基于HIA的协同仿真平台(COSIM)的两种开发机制:COSIM开发机制和非COSIM开发机制。基于该平台构建了编队协同作战仿真系统,介绍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各节点的功能,完成了各个联邦成员的对象类和交互类设计,研究了非COSIM机制下的系统开发过程.开发过程表明:该机制在较大程度上封装了HLA/RTI的开发细节,能降低系统的开发难度,使开发过程变得简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构建仿真系统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所构建的仿真系统为编队协同作战能力(CEC)系统应用到水下防御领域的概念论证提供了依据,且为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14.
针对NS-2仿真消耗大量运算时间,占用大量存储空间的缺点,利用Simulink构建XCP 的连续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多个XCP连接竞争一条瓶颈链路的仿真场景.对比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真实再现XCP的收敛特性,并且运算时间在秒级,存储空间在KB级.  相似文献   

15.
基于脆性的复杂系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针对开放的复杂系统进行研究,首次提出并论证了脆性是复杂系统的一个基本特性.以子系统之间的脆性联系为出发点,建立了研究复杂系统脆性的理论基础.根据脆性的定义、特点,定义了复杂系统的脆性基元、子系统间的脆性联系函数、脆性联系熵和脆性正交的概念,同时将非合作博弈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复杂系统的脆性的研究中.并以道路交通系统为例,进行了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连续对策上的计策理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引进连续对策上的计策的概念,分别研究一个局中人中另一个局中人的概率和识破这个局中人的计策的概率,给出局中人的判断的准确性的一种度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最大化网络容量、最优化链路质量、最小化网络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以导频信号强度和链路质量为切换控制策略,对最佳切换带的设计方法及评估要素、所涉及的网络单元或功能、与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在适度考虑终端移动速度分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分析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切换算法各参数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STAGE的单舰防空反导仿真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单舰防空反导是现代海战中舰艇作战使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舰艇战斗力形成的关键。在对舰艇防空反导仿真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STAGE构建单舰防空反导仿真系统的基本框架,并详细描述了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以及运用STAGE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HLA的多领域建模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针对目前缺乏一种具有标准性、开放性、可扩充性,支持分布式仿真,基于商用仿真软件的多领域建模方法,提出基于HLA的多领域建模。首先提出将一个模型的输出变量映射到另一个模型输入变量的原则和实现方法,然后提出HLA应用层程序框架,以支持将各领域仿真软件开发的模型方便、准确地实现成为联邦成员,同时给出了商用仿真软件参与多领域建模所必须提供的与HLA应用层程序框架接口的五个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QBE(QueryByExample)的基础上扩展并构造了一种可视化的空间信息查询语言SIVQL(VisualQueryLanguageonSpatialInformation),论述了SIVQL的基本原理、数学基础,并给出了SIVQL的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