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0-2004年山东中西部五城市大气污染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0-2004年山东省中西部五城市(济南、济宁、德州、淄博、泰安)的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的浓度资料为依据,分析了2000-2004年五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年际变化趋势.根据2004年五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的日均浓度值,分析了2004年五城市的空气质量现状.结果显示:2004年五城市的空气质量,济南市最差,其次是淄博、德州、济宁,泰安市最好.大气污染物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污染最严重,夏季空气质量最好;总体来说,2000-2004年大气污染物SO2、PM10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NO2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到2004年,PM10污染浓度依然较高,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同时分析了引起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原因,表明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是地形、污染源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近20年来上海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同时研究了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与降尘量相关性,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与降尘量、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浓度相关性,以及酸雨频率与SO2、NO2浓度相关性.发现上海空气质量优良率、TSP,PM10,SO2和NO2浓度以及全市区域降尘量等指标均呈波浪式改善趋势,但酸雨频率和酸度呈恶化趋势.城区和全市TSP浓度与城区降尘强度、城区PM10浓度与全市区域降尘量及城区NO2浓度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城区PM10浓度与道路降尘量关系不如与全市区域降尘量密切,与城区SO2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全市酸雨频率与城区SO2浓度在1990~1999年有极显著相关性,在2000~2013年无显著相关,在1997~2013年与城区NO2浓度无明显相关.有效降低降尘量将是降低TSP和PM10浓度的有效手段之一;严格控制城市机动车等NOx排放量,是控制城区PM10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十二五"期间黔江城区大气观测数据,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气象因子与空气污染指数(API)及PM10,SO2,NO2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关系.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变化产生一定影响,降水对改善空气质量作用明显,日降水量为24mm时,API下降值达到最大,日降水量持续达到49mm以上时,净化作用减弱.气压、温度、湿度对API,PM10质量浓度影响较大;风向、风速对API、污染物质量浓度影响程度不大,风向在低风速区对空气质量变化产生一定影响.相关分析表明,降水对API,PM10的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O2,NO2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气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对API,PM10,SO2,NO2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因子分析表明,气压、温度、湿度、风速对黔江城区大气质量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塘沽供暖期前后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变化特征,利用2013年10月1日~12月29日NO2、SO2、PM2.5、PM10的连续在线监测数据,以供暖前10月1日~11月14日及供暖期11月15日~12月29日2个时间段来分析各污染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滨海新区塘沽供暖期比供暖前PM10、PM2.5、NO2及SO2的日均浓度分别上升了46.7%、8.9%、60.5%和117.9%;4种大气污染物的日均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供暖期;供暖期PM10、PM2.5、NO2及SO2的日均超标平均倍数较供暖前均有所上升;供暖期PM10、NO2及SO2的超标率均比供暖前上升,而PM2.5的超标率则下降。  相似文献   

5.
天津滨海新区塘沽2013年供暖期前后大气污染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海荣  徐洁 《天津科技》2014,(12):36-39
为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塘沽供暖期前后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变化特征,利用2013年10月1日~12月29日NO2、SO2、PM2.5、PM10的连续在线监测数据,以供暖前10月1日~11月14日及供暖期11月15日~12月29日2个时间段来分析各污染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滨海新区塘沽供暖期比供暖前PM10、PM2.5、NO2及SO2的日均浓度分别上升了46.7%、8.9%、60.5%和117.9%;4种大气污染物的日均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供暖期;供暖期PM10、PM2.5、NO2及SO2的日均超标平均倍数较供暖前均有所上升;供暖期PM10、NO2及SO2的超标率均比供暖前上升,而PM2.5的超标率则下降。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其中PM2.5、PM10等污染物是引起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07—2016年10年中全国主要城市SO2、NO2、PM10等污染物因子的年平均浓度变化,利用Ocean Data View软件分析主要城市大气污染主控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的排放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各污染物的区域性分布明显,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北方高于南方,SO2、NO2、PM10年平均浓度北方分别高于南方108.15%、7.60%、48.36%;从大气污染组分来看,颗粒物的增长速度最快,石家庄2007—2016年PM10增速为28.10%;而SO2的污染物浓度在下降,乌鲁木齐的降速为84.10%.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数据,分析2006—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度计算社会经济因素与珠三角、香港和澳门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内SO2、NO2和PM10年平均浓度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月平均浓度呈U形变化趋势;O3年平均浓度呈上升趋势,月际变化呈M形趋势;工业、能源消耗、人口、机动车数量和环境管理政策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强化联合防控,严格管控工业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和加强车辆管制,是持续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北海市2002~2012年中NO2,SO2和PM10浓度的监测数据,分析城区大气污染物的月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海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整体状况较优,主要污染物NO2,SO2和PM10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污染物在时间上呈冬高夏低的季节性变化,并受季风、降水湿沉降的影响明显;在空间上,污染物呈南高北低的区域性变化,市区及近郊高于远郊.污染物浓度和GDP增长关系明显,GDP增长幅度较污染物增长幅度大,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北海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对污染物排放量贡献大于第二产业(工业及建筑业).  相似文献   

9.
搜集了武汉市2006年~2013年8a间的PM10和气态污染物(包括SO2、NO2、NO、CO和O3)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利用基于Loess的季节趋势分解和窗口滑动平均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提取了各种监测指标的长期趋势、季节变化和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武汉市PM10历经了6a的缓慢下降后于2012年后开始急剧上升,SO2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污染物在2013年之前呈现出小幅上升或基本稳定的趋势,2013年有明显上升;季节规律方面,PM10、SO2、NOX和CO都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特征,O3则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另外每年4月PM10会出现一个小高峰现象;PM10表现出明显的周变化规律,呈现出以周三为谷值周六为峰值的周期性变化,而其他气态污染物基本没有明显的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河北省邢台、保定、石家庄、邯郸、衡水、唐山、廊坊和沧州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为研究对象,以PM2.5、PM10、SO2、NO2、CO、O3作为空气污染因子,分析河北省2014-2016年的空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8个城市2014-2016年AQI、PM10、PM2.5、SO2浓度呈下降趋势,整体空气质量好转,而沧州和衡水NO2年均浓度以及衡水和唐山O3年均值变化呈逐年上升趋势。8个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均超标,超标倍数最高达2.3,除2014年沧州外,其余城市各年NO2年均值均超标。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除O3外,8个城市的其余空气污染因子和AQI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夏、秋季的空气质量优于春、冬季,冬季最差,O3恰好相反。PM10、PM2.5、SO2、NO2、CO浓度高值主要分布在1月和12月,低值分布在6-9月。8个城市之间的空气污染比较显示,廊坊和沧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超过50%,空气质量较好,邢台、保定、唐山、石家庄空气质量较差,这与地理位置和产业布局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气污染区域分布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2000-2005年北京市8个国控点PM10、SO2、CO、NO2和NOX等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了北京各区域大气污染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以及近几年大气污染变化趋势.方法以主成分分析为主,辅以时间序列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大气污染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第一、二主分量可以很好地表征城市大气污染属性,所有污染物对第一主分量贡献都为正值,能够清楚区分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城市与区域背景的异同,第二主分量可以区分城市污染的源排放特征.基于此标准,全市范围内大气污染划分为燃煤型、机动车排放型、过渡型以及环境背景等四种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后,大气污染物监测指标与频次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评价及污染特征判定。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为地方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支撑,通过运用统计分析、趋势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济南市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后,各时段城市空气质量及6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识别了空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自2013年起,PM10、PM2.5浓度不断下降,SO2、CO持续达标,近3年间全市无污染天数占50%左右;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夏秋两季空气环境质量较好;PM10、PM2.5与NO2长期处于超标水平,O3污染愈加严重。可见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虽日趋改善,但以PM10、PM2.5和O3污染为代表的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拉萨市几种主要污染物SO2、NO2及PM10的浓度逐日监测数据,以及风速、风向、降水、水平能见度及太阳总辐射量等资料,分别对拉萨市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与同期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冬夏气候特点,分析了夏半年、冬半年拉萨市NO2污染物浓度与太阳总辐射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拉萨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水平;三种污染物浓度与降水强度呈显著负相关;SO2和NO2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与风向变化不大,而PM10与风速、能见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干(冬)季时,NO2的浓度值要比湿季时略高,且NO2浓度值与太阳总辐射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5~2009年广西14个设区市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了主要污染物浓度以及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和污染负荷系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探讨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广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的水平,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二氧化氮的污染程度虽然比较小,但是其浓度却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呼和浩特大气污染防治效果,选取呼和浩特市2017—2022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气象要素数据,对污染物浓度的年、月变化、浓度比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对2020年3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2017—2022年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呈上升趋势。各污染物浓度年变化特征明显,各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趋势除O3均呈“U”形分布。PM2.5、PM10污染是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主要研究对象,PM2.5/PM10的值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5月份为全年最低值。PM2.5和PM10高度相关性,而NO2和SO2与PM2.5、PM10均呈现正相关性。受气象要素影响,PM2.5和PM10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为夏低冬高,7、8月降雨量大,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降水可带走、稀释更多的污染物。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得4条气团...  相似文献   

16.
张军 《河南科学》2010,28(1):98-100
为估算西安市大气环境容量,了解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用国标《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规定的以箱模型为基本模型推导出的宏观总量控制A值法,结果为西安市SO2,NO2,PM10大气环境年容量分别为4.2450×10^4,3.7351×10^4,9.5937×10^4t。估算结果表明,SO2和NO2环境容量剩余,可以满足当前工业生产的需要,而PM10的排放量已超过了西安市环境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2012~2013年北京大气环境质量整体较差,且多天的PM2.5日均浓度值超过0.500 mg/m3。鉴于此,为了解大气污染期间住宅室内外PM2.5的浓度水平,于2014年4~5月对北京市内4所住宅A、B、C和D的室内外PM2.5浓度分别进行了随时间变化的同步测试,并对其浓度水平及影响室内PM2.5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测试期间4所住宅中,B、C和D住宅室内外PM2.5的平均浓度均高于0.075 mg/m3,室外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0.143 mg/m3、0.122 mg/m3和0.124 mg/m3,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0.129 mg/m3、0.089 mg/m3和0.104 mg/m3;(2)在室内无明显污染源或污染源强度相对较低时,较高的室外PM2.5浓度对室内PM2.5浓度水平起主导影响;(3)吸烟和烹饪对室内PM2.5浓度影响较大,开、关窗时间及室外PM2.5浓度水平影响室内PM2.5的衰减时间;(4)北京市朝阳区2014年测试的住宅A、B和2015年同期测试的住宅Z1的室外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0.037 mg/m3、0143 mg/m3和0.028 mg/m3,2014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使2015年北京市室外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重庆市首要空气污染物 PM2. 5 与 PM10 、SO2 、NO2 、CO、O3 的动态影响关系,为政府制定防治大气 污染措施及相关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方法 收集重庆市 2021-05-01—2021-10-31 日的 PM2. 5 、PM10 、SO2 、 NO2 、CO、O3 这 6 项大气污染物的日浓度数据,利用 Eviews8. 0 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序列平稳性检验;根据 Granger 因果检验结果选择变量,建立时间序列 VAR 模型,并检验模型的稳定性;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 解分析,研究各污染物浓度对 PM2. 5 的动态影响及相对重要性。 结果 Granger 因果检验表明:PM10 、SO2 、NO2 、O3 是 PM2. 5 的 Granger 原因, CO 不是 PM2. 5 的 Granger 原因;广义脉冲响应分析表明:NO2 对 PM2. 5 的影响最大;方差 分解分析表明:NO2 的浓度对 PM2. 5 的影响最大;O3 对 PM2. 5 的影响次之,对 SO2 的影响作用最小。 所以,从长期 影响效应看,NO2 对 PM2. 5 具有长期较大的影响,SO2 对 PM2. 5 的影响最弱。 结论 防治 PM2. 5 对重庆市空气的污染 应着重控制 NO2 的污染,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控制交通污染;大力监管高污染行业,将烟雾、粉尘、颗粒 物等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作为工业污染源治理的重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化石燃料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两套新型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仪,对太原市交通要道——迎泽街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颗粒物上附着的多环芳烃(PPAHs)的浓度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时监测。初步结果表明:迎泽街PM10的日平均质量浓度为0.520mg/m^3,是国家二级标准(0.10mg/m^3)的5倍;PPAHs的日平均质量浓度为54ng/m^3,相当于人均日吸烟3支;浓度值日变化呈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