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枯梢病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系列稀释法,从健康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叶栖细菌891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16株对枯梢病菌丝有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 mm.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个菌株进行温室马尾松盆栽苗防病试验,从中筛选出3株(菌株编号为N29、S(1)102、M(2)21)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8.5、37.5、31.0 mm及防效达60%以上并对松苗无不良影响的拮抗细菌.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松苗猝倒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宝芝  李华峰 《甘肃科技》2006,22(9):217-218
松苗猝倒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苗木病害。其发病率高,发展速度快,危害程度大,是苗圃中的第一大病害。经过多年的实践观察,及研究总结,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科学的松苗猝倒病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外生菌根真菌对不同松树出苗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7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接种外生菌根菌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并使出苗时间提前.菌根菌能显著提高松苗的苗高、地径、侧根数和干重.3种松苗中,菌根菌对马尾松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其次为黑松,再次为湿地松.就各种菌根菌而言,以504菌株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EG;Pt2对马尾松和黑松的促生效果较好;Pt1和ZJ对3种松苗促生效果相对较差;505和HX仅对马尾松的促生效果较明显.菌根菌对松苗促生作用的大小与菌根形成状况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蜡样芽孢杆菌NJSZ-13是1株能杀死松材线虫的松树内生细菌,研究该菌株能否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菌株抗松材线虫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年生马尾松苗根部施用NJSZ-13菌株菌悬液和灭活的菌悬液后4 d再接种松材线虫,以观察不同处理的病情发展。测定该菌诱导处理后4天内和接种松材线虫AMA3虫株后28天内马尾松体内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接种松材线虫后42 d,菌悬液和灭活菌悬液处理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效果达54%和33%,且发病时间延迟。接种NJSZ-13菌株后,马尾松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松材线虫后,菌悬液和灭活菌悬液处理的马尾松这5种酶活性明显高于未接种菌株的马尾松苗。总体上,菌悬液处理比灭活菌悬液处理的马尾松防御相关酶活性变化显著。【结论】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能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并且菌悬液的诱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简称Be)、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简称Rl)及其混合菌剂分别对湿地松苗接种,以小区对比试验设计,观测接种后的湿地松菌根形成率、成活率、生长量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可以显著提高湿地松的菌根形成率和成活率,增加松苗叶绿素含量,对松苗具有显著的促生长效应。同时对接种后的湿地松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地松根际细菌数量显著增多,真菌数量显著减少,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外市场对松树化工产品的需求量日增,出口创汇率甚高。国内松树化工产品亟待开发,综合利用松树全株,使废弃物成为系列产品。我国山区松树资源丰富,松树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是山区乡镇企业一条致富门路,其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是: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松材线虫病的研究方面,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松材线虫在整个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多数学者认为松材线虫是唯一病原,还有认为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与松材线虫一起导致发病。在致病机理的研究中,有三种主要观点:(1)松材线虫分泌的酶破坏了松树薄壁细胞的壁和膜,导致松树死亡;(2)松材线虫入侵松树后,松树体内出现了导致松树死亡的毒素;(3)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木质部内挥发性物质增加,管胞中形成了空洞,致使松树体内水分输导受阻,松树萎蔫死亡。在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抗性方面,树种之间抗性的差异性较显著,而同种松树不同地理种源之间抗性的差异性的显著程度因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8.
<正>三种内吸杀菌剂防治以丝核菌和镰刀菌为主要病原的马尾松苗猝倒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对松苗生长和菌根形成均无不良影响,乙磷铝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瑞多霉基本无效。施药方式以药土垫床和苗期喷洒效果为好,药剂拌种和浸种较差。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5克按1:200比例与细土混匀垫床或500ppm药液苗期喷洒2~3次可以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9.
吉安县是江西省马尾松、湿地松的主要产区之一,但大量松树针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叙述了松树针叶的综合利用方法及其在各方面的经济价值,对开发利用吉安县的松树针叶资源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种类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树是我国重要的造林先锋树种与景观绿化树种,然而,近年来在许多地方发现有不明原因、不同症状的枯萎松树,不同种类的寄生线虫在枯萎松树中被发现.笔者对松树体内的寄生线虫以及这些寄生线虫的致病性进行了综述.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松树上已经发现寄生线虫有11属42种以及11个未定种.除松材线虫外,一些线虫如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sexdentati等也能够引起某些松树的死亡.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超氧自由基(O2)动态变化与寄主组织病变的关系,对黑松、马尾松和火炬松与松材线虫互作中的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松树在接种早期(接种后4 h)O2含量增幅和SOD活性大小依次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且抗性松树上升幅度大,抗性松树受害较感病松树轻;至接种后期(接种后72 h至120 h)3种松树体内O2含量和SOD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火炬松病程发展较黑松和马尾松慢(马尾松慢于黑松),受害轻.这表明不同抗性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其体内O2和SOD酶活变化与寄主组织病变密切相关,超氧自由基可能是松树受松材线虫侵染后介导抗病信号转导的重要信号物质.  相似文献   

12.
叶本莹 《安徽科技》2007,(12):33-34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松树的主要害虫,取食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树的针叶,严重发生时将松树针叶吃完,导致松树死亡.  相似文献   

13.
不同线虫在黑松体内的扩展速度与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用强、弱致病力松材线虫和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接种2年生黑松苗.观察结果表明:强致病力松材线虫在黑松体内扩散速度较快,4 d针叶开始发黄,7d松苗新梢开始萎蔫下垂,10 d松苗萎蔫,线虫在松苗体内大量繁殖,超过接种时的线虫数;弱致病力松材线虫在黑松体内扩散速度较慢,7 d针叶出现发黄的迹象,15 d新梢开始蒌蔫,25 d松苗整株萎蔫,线虫数量开始增加,超过接种时的线虫数;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接种后7 d仅在树梢分离到少量线虫,梢部部分针叶发黄,之后线虫基本未繁殖,25 d松苗体内已分离不到线虫,梢部针叶症状未加剧,松苗生长与对照类似.因此,黑松感染线虫后,是否发病与线虫能否在松苗体内存活有关,发病速度快慢与线虫在松苗体内扩散速度及能否大量繁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出一种色调-饱和度-明度(HSV)阈值划分方法,提高变色松树的调查效率,为疫木的砍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变色松树与其他地类在“H-V空间”上的差异建立变色松树阈值提取规则; 对比分析HSV阈值法和红-绿-蓝(RGB)阈值法在不同情景下提取得到的变色松树识别结果,并对识别结果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① 变色松树样本在“H-V空间”散点云图中有明显的聚类现象,而在“G-R空间”散点云图中呈条带状分布。② RGB色彩空间中的R和G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直接采用阈值法提取变色松树时漏分误差较大。HSV阈值法由于在色彩变换过程中能够分离出色调值H和亮度值V,便于进行阈值划分,对基于无人机数据的变色松树识别的总体精度要优于RGB阈值法。③ HSV阈值法对变色松树的识别适合于病死松树发展的后期监测,在对借助高分辨率影像提取的发病前松树分布进行掩膜后,可实现60%~65%的变色松树提取精度。【结论】HSV阈值法对于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变色松树监测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提高人工判读的效率,可为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变色松树监测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5.
抗性黑松接种松材线虫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松材线虫接种l年生抗病和感病黑松苗,比较线虫侵染后引起寄主细胞和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相同时间的茎段上抗病黑松细胞的病交及破坏程度要比感病松苗轻.感病黑松苗皮层树脂道及其周围薄壁细胞较早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木质部最外层病变也明显.抗病黑松首先在皮层薄壁细胞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然后发生变性和死亡的是树脂道及其周围薄壁细胞,而木质部最外层完好.可见,松材线虫诱导寄主组织病理学变化与松苗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松树与杨树是我省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松树和杨树开展了大量的良种选育工作。选育出多个杨树品种,建立了多处针叶树种的林木种子园,为我省林业及园林绿化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是对我省松树与杨树过去良种选育工作的初步总结,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和良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松树与杨树是我省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松树和杨树开展了大量的良种选育工作。选育出多个杨树品种,建立了多处针叶树种的林木种子园,为我省林业及园林绿化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是对我省松树与杨树过去良种选育工作的初步总结,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和良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24个松树枯梢病菌菌株的培养性状、离体生长速率、产孢特性、分生孢子表面纹饰及致病性等方面的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菌株问的培养性状存在显著变异,国内17个菌株可分为两类,第1类菌丝平铺,第2类菌丝为绒絮状气生。国外7个菌株除上述两类,尚存在其他类型。光照和营养是影响产孢的两大重要因素,各菌株在全黑暗的PDA培养基上培养50d以后均产生厚垣孢子。各菌株在灭菌湿地松松针上的产孢量有明显差异。分生孢子表面纹饰与菌株类型无关。各菌株对供试3种松苗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菌株能无伤直接侵入一至多个松种。大多数菌株在培养性状、离体生长速率、产孢量、分生孢子表面纹饰与致病性等性状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松树是人们对松类植物的总称,在我省生长的有油松、华山松和马尾松等品种,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植物。除了木材可作建筑、枕木、矿柱的主要用材外,松树的副产品松脂可提炼松节油,松子球可以制碱,松根可以炼油,它们都是工业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20.
松树枯梢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关系密切。砂质土和粘质土壤上生长的松树病害发生严重,而相同条件下壤土上生长的松树,病害发生要轻。土壤水分状况对病害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相对长期土壤水分亏缺的土壤上生长的松树其病害明显严重。土壤厚度、肥力状况及疏松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相对要小些。20~30 cm层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而水解氮、有效钾、土壤密度和土壤pH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