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B 型超声系统中采用硬件电路完成数字扫描变换缺乏灵活性且成本较高的问题,采用R theta插补法以及帧相关降噪实现了凸阵式超声数字扫描变换。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能够快速地显示图像,最终图像显示帧频为30 f/s,满足B型超声系统的实时显像要求。  相似文献   

2.
具有漏点弥补和漫游窗口的高速数字扫描变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显示现代雷达、超声检查、声纳的图象,比较了由极坐标到直角坐标的数字扫描变换器(DSC)的各种实现方案。提出了一种单元增量计数法实现的高速数字扫描变换方案,并讨论了用新方案消除moiré赝象的弥补算法及一种结合DSC结构的漫游开窗算法。该方案可以集成于一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中,并已应用于多种雷达数字显示系统。结果证明应用该方案可以达到50MHz的点变换速度,并同时完成弥补漏点和放大漫游窗口。  相似文献   

3.
采用冲激响应不变法在IIR数字高通和数字带阻滤波器的设计过程中,如果在模拟信号频带之间进行频带变换将会发生频谱混叠失真,如果将频带变换放在数字信号频带中进行则可以消除冲激响应不变法带来的频谱混叠失真问题。通过巴特沃斯数字带阻滤波器的设计实例提出了抗混叠失真的具体设计方法和步骤,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数字-数字频带变换"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混叠现象发生,是一种有效可行的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手写体数字识别技术,介绍并验证了具有统计不相关性的最佳鉴别变换在手写体数字识别中的优越性.与经典的Foley-Sammon鉴别变换法相比,具有统计不相关性的最佳鉴别变换相关性更小,提取的特征更有效.提出利用具有统计不相关性的最佳鉴别变换来提取特征并结合BP网络设计分类器用以实现手写体数字识别.通过3个对比实验证实了基于具有统计不相关性的最佳鉴别变换方法的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而双线性变换法是间接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双线性变换法的设计原理,并以巴特沃斯数字低通滤波器为例,归纳了双线性变换法的设计步骤,对设计过程中较难理解的过渡滤波器和频率预畸变进行了分析,对变换常数和采样周期的取值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以实例给出了MATLAB实现的程序.  相似文献   

6.
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并解决了下列问题 :双线性变换的原理 ;数字滤波器的频率与相似图形的模拟滤波器的频率的转化在及模拟滤波器的数字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全息元件光扫描原理,对双曲线、椭圆、线波带片用于多方向扫描作了分析,提出用无透镜付里叶变换全息图扫描复杂函数曲线的方法,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无限长单位冲激响应(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中,用冲激响应不变法模拟滤波器的数字化过程,会发生频谱混叠失真,所以该映射方法一般不能应用于设计IIR数字高通和数字带阻滤波器.用"数字-数字频带变换"方法设计滤波器,可消除冲激响应不变法带来的频谱混叠失真的问题.通过具体的设计实例,提出"数字-数字频带变换"的方法.仿真结...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数字全息技术、双随机相位加密技术和数字印刷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菲涅耳全息术水印隐藏方法.该方法将待隐藏水印信息经过菲涅耳加密面进行随机相位加密,并离轴记录其像全息图像,将离轴记录的菲涅耳变换加密面像全息图像,以适当的强度叠加隐藏在载体数字图像中,通过正确密钥可从含水印图像中恢复水印信息.通过打印或数字印刷技术可以将含水印图像印制在证件等印刷品中;印刷品中的含水印载体数字图像通过扫描输入生成数字图像,就可以从中提取所隐藏信息.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安全性、鲁棒性和不可见性.该方法在解密时通过解密模板紧贴解密,且只需进行一次逆菲涅耳变换就可提取隐藏水印信息,若使用光学系统解密,调整简单,有利于提高恢复隐藏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抛物线Radon变换中的参数采样与假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物线Radon变换可作为消除多次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频率域对最小平方抛物线Radon变换中的曲率参数和偏移距参数的采样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保证方法稳定及抗假频的曲率参数的最小采样间隔和扫描范围 ,分析了由于偏移距采样不足造成的后果。研究表明 ,变换中曲率参数采样不足时 ,远炮检距数据道重建误差较大 ,采样过密只能稍微改善重建的结果 ,但会使最小平方反问题的方程组变为病态 ,而且还会增加计算机时。当偏移距采样不足时 ,整个变换过程不稳定 ,且会产生假频 ,表现为变换域中能量的发散 (拉伸 )。此外 ,若变换过程中曲率参数的扫描范围不能满足采样条件 ,变换时也会产生假频。利用数值计算对文中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存取转换法,可用于会议电视系统中将扫描格式的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符合ITU-TH.261标准的CIF格式的视频信号。讨论了这种方法的设计要点和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12.
动态孔径控制技术是超声成像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动态孔径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图像质量.在深入分析超声信号的合成波束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够消除聚焦波束扫描死区的动态孔径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探头阵元数对探测区域进行均匀的区域分割,计算得到完全覆盖相邻两条扫描线之间区域的聚焦波束在该深度下所需的波束宽度,再根据不同探测深度的波束宽度反推该深度下所需的孔径大小.该方法不受探头参数特性改变,以及探测对象变化的影响,在超声成像系统具有普遍适用性.仿真成像表明:采用该动态孔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超声图像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3.
增强型复合碳纤维材料的弹性常数矩阵及超声传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声学方法测量了各向异性增强型复合碳纤维材料的弹性常数矩阵.由此矩阵,根据各向异性体的声波特征方程,给出材料在有关截面内的慢度曲线。所建立的方法可进一步用于这种材料的检测,并为研究材料的阵列扫描检测技术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用于成象和自动评估的超声波手动扫描成象分析系统的开发,并采用常规的UTRT方法对成象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超声波成象系统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地形图扫描数字化成图过程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阐述了地形图扫描数字化成图过程;由地形原图到栅格式数字图;由栅格式数字图到矢量式数字图,数据处理,编辑出图,并从侧面推出 了一种有效的数字化成图方法,分析了这一过程中的精度和误差,使这一过程及方法更具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XML以其简洁规范,数据复用,扩展性和平台无关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各个领域,利用XML设计实现了超声影像系统中报告格式的自定义,通过报告格式设计器,用户可以简单直观地实现图文混排报告的设计,达到了满足不同用户,不同科室对报告的多种需求.  相似文献   

17.
胡晓晔 《河南科学》2014,32(7):1255-1258
透彻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计算机反病毒技术.当今比较先进的反病毒技术有实时扫描技术,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虚拟机技术和主动内核技术等.但是目前杀毒软件主要还是以特征代码法为基础.所以重点研究了一个基于特征代码法的病毒检测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首先,分析了二进制可执行病毒脚本病毒和宏病毒的特征提取技术,设计了一个简单蜜罐系统来获取病毒样本.其次,为了解决特征代码不能检测未知病毒的问题,对引擎做了改进.通过对PE文件格式的分析,总结了一系列与PE文件头节表有关的染毒标志性行为,利用这些行为特征设计了基于PE文件状态的病毒检测方案,两种病毒检测方法的结合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方案设计了一声电路板用于声致发光层析成像(SLT)的扫描成像系统。电路板设计上兼具高性能与灵活性,可独立实时地运行扫描成像的所有相关功能,包括超声信号的发射、光学信号的接收、机械驱动与定位、扫描策略的控制与图像的处理等。电路板也可通过串行协议将所得数据输给PC机进行成像算法的后处理研究。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纳米石墨以其众多的优异性能,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以0.074 mm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首先制备膨胀石墨,而后分别采用机械搅拌法、超声波法和超声波辅助机械搅拌法进行纳米石墨片的制备,并分析不同时间对三种制备工艺的影响.利用SEM、拉曼光谱对制备出的纳米石墨片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不出纳米石墨片,超声波法5h可制备出纳米石墨片;超声波辅助机械搅拌1h即可制备出纳米石墨片,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变弱,当时间达到7h,其效果又变好.  相似文献   

20.
马春阳  柳世达  邢子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4):3284-3286,3298
采用机械搅拌和超声波搅拌的电镀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Ni-TiN复合镀层。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扫描电镜(SEM)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镀层的TiN粒子复合量、显微组织及其耐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搅拌-电沉积制备的Ni-TiN复合镀层,其TiN微粒的复合量最大值为10.7wt%,而机械搅拌-电沉积制得的Ni-TiN复合镀层,其TiN微粒的复合量最大值为8.8wt%。采用机械搅拌时,Ni-TiN复合镀层表面有大量粒径较大的颗粒出现,其平均粒径在3μm;而采用超声波搅拌时,Ni-TiN复合镀层表面颗粒相对较小,约为1μm。摩擦磨损试验表明,超声波搅拌-电沉积Ni-TiN复合镀层的磨损程度较小,而机械搅拌-电沉积Ni-TiN复合镀层的磨损程度则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