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凯教授     
<正>卢凯(LU Kai),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2000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期间,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土木与环境工  相似文献   

2.
<正>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在我市挂牌,我们继续来关注参加省实验室建设的研发"梦之队"。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院将组建4个教授团队,助力省实验室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院已为国家化学工程与技术、精细化学品技术、应用化学、基础化学、能源高效利用、系统集成及装备等领域输送大批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学院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  相似文献   

3.
刘伟铭教授     
刘伟铭(LiuWei—ming),男,汉族,湖南宁乡人.1963年生。198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路、信号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88至2003年在长沙理工大学(原名长沙交通学院)任教,2004年起在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任教。  相似文献   

4.
程江教授     
程江(Chen Jiang),男,汉族,浙江温岭人,1965年12月生。1986年获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89年和1995年分别获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2004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教授,同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8名。曾任中国制冷学会冷冻干燥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华工学人     
温惠英(Wen Hui-ying),女,汉族,江西于都人,1965年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86—1996年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任教,1997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任教。2003年晋升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自1993年北京大学成立中国第一个知识产权学院以来,如今全国已有十余所知识产权学院,有代表性的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7.
姚小虎(Yao Xiao-hu),汉族,山西朔州人。1997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数力系工程力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2004年在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任教,2007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工程力学系任教。2008年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被破格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已指导硕士研究生10人、博士研究生4人。现任广东省力学学会理事,国际计算力学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8.
利锋教授     
正利锋(LI Feng),汉族,广东蕉岭人。199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为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研究人员;2010年5月出站后,在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水利工程系任教,于2014年晋升为教授,2015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10年至今,指导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2名。  相似文献   

9.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是北京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其前身运输管理工程系创建于1908年。1996年,以运输管理工程系、管理科学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所、自动化系统研究所、运输系统模拟中心等单位为基础成立了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现设:运输管理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旅游管理系、  相似文献   

10.
《科技导报(北京)》2012,30(9):13-13
分子动力学模拟单层石墨烯温度效应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韩强等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温度(0K—3000K)下单层石墨烯的弛豫性能和单层石墨烯在两个方向的拉伸性能进行模拟,研究温度变化对单层石墨烯在弛豫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效应,以及单层石  相似文献   

11.
博士生指导教师简介林维明教授林维明(LiWeiming),男,汉族,广东潮州人,1942年生。1965年华南L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1968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82年获奥地利国立维也纳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J986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  相似文献   

12.
刘国琴教授     
正刘国琴(Liu Guo-qin),汉族,河南人。1983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原郑州粮食学院)油脂工程专业;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业学院)粮油专业;200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制糖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83年6月至2009年11月在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工作。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9年12月调入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粮食、油脂  相似文献   

13.
华工学人     
陈砺教授陈砺(Chen Li),男,汉族,广东南海人,1958年生。1982年、1988年、1999年分别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2起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1993年被聘为副教授,2003年被聘为教授,2004年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至今已指导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8人。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化学工程系主任,“化学工艺”团队学术负责人;兼任教育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化工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化工学会理事,广东省石油学会、广东省太阳能协会会员。陈砺教授长期…  相似文献   

14.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名动力机械工程系,成立于1964年,是我校成立最早的三个系之一。学院现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具有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流体力学等7个硕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请受理期项目的评审结果,华南理工大学共获批各类项目269项,较去年同期增长13%;直接经费1. 6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直接经费数排名全国第19。其中,获批重点项目12项,创历史新高,排名全国第12。此外,在本次公布的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名单中,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潘咏梅、环境与能源学院杨成浩、医学院杜金志和张译月4位教授成功入选。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积极发挥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的培育作用,并在人才引进与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科研机制创新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同时,通过举办专场申报动员会、人才重点类项目交流会、鼓励学院聘请专家辅导等方式提升申请书撰写质量。基础研究能力的稳步提升,为华南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潘慧 《广东科技》2008,(19):41-43
赵谋明教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粮油学会食品专业分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食品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食品工业协会理事、广东省食品学会海洋专业常务理事、《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科技》、《现代食品工业科技》等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17.
正首届国际分析技术哲学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alytic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ISAPT2015)于2015年6月27~30日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召开。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哲学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和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与会学者近  相似文献   

18.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3月,是浙江省第一批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前身为国家重点中专浙江省交通学校,创建于1858年,已有四十余年的办学历史。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22-24日,由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主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文化系中文部、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联合协办的第2届国际汉语教学与习得研讨会在中山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国际交流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昭致开幕辞,学院副院长周小兵教授任大会主席。共有来自7个国家、27所大学的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提交论文43篇,来自国外和国内多所院校列席会议的教师学生有100多人。此次会议中心议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 2 0 0 0年 8月 1 7日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目前我国唯一有关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其前身为原国家教委 1 994年 1月批准成立的传热与节能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 ,该实验室于 1 995年 3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2 0 0 1年 8月重点实验室的扩建报告经教育部批准 ,形成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主体 ,有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参加的联合实验室。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工程科学应用基础研究为主 ,,其研究目标是结合我国能源与化工的发展需要 ,开展工程热物理、热力学、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