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调查"活动,揭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文章旨在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驭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培养正确美好的网络道德情感及途径.  相似文献   

2.
胡彪 《科技信息》2009,(22):I0041-I0041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日常使用工具,其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深远。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不仅会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冷漠与信任危机,还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模糊与人格扭曲,延缓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学生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参与者。在全新的网络社会里大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方面必然产生新的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项新课题,其产生应该在网络、大学生、高校等参与主体方面寻找原因。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根本上需要媒体、个人、高校等各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理论的延伸与拓展。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出现了网络道德认知迷失、网络道德情感缺失与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是: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网络社会特殊属性、网络立法滞后、高校人文教育缺失。化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践路径在于:提高大学生自律、净化网络环境、加快网络立法、重视高校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5.
网络生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和学习生活,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导致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高校内外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人格、道德人格以及法律人格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使大学生人格出现不和谐音符。文章从政府加强网络技术防范、学校筑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红色网站”、思政课教师注重人文情感教育、大学生自觉提升网络审美情趣等四个方面论述采取干预对策,塑造网络视域中的大学生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7.
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着重分析探究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以期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高速、便捷的互联网正以其锐不可挡之势冲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地方,网络在给莘莘学子带来丰富信息、交互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道德问题。文章就网络道德问题,论述了网络道德的内涵,并从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失范现象,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从而提出了一些加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着重分析探究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以期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论述了网络文化的特点及现状,然后就网络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青年学生网络道德凸现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进行了着重论述。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出现的盲目攀比、情感冷漠、价值判断混乱等问题,我们应通过大学生的自我养成和外部塑型等途径,遵循无害原则、适度原则及自我发展原则,用道德的力量引导网络信息消费,构建和谐的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陈海涛 《科技信息》2009,(7):114-114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的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现代化网络工具扩大知识范围、开拓眼界,同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是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本文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赵海华 《科技信息》2007,(6):228-228
网络的迅速普及所带来的网络道德问题,已引起了全社全的关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本文在分析网络道德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上行为失德现象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本文探讨了开展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手段,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实现网络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的来临,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交往的重要手段,并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类型及基本特征的研究,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交往,提高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素质,使他们不仅能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交往,而且能健康、有道德的进行网络交往,真正成为能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高不开网络.网络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如何避免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带来不利的影响,确保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制定有效的网络道德策略,对于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既是大学生的自由地,又是大学生的成长地。但是,作为一种虚拟世界,网络遵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基本规则,网络成了大学生的温柔陷阱;它引发了大学生的情感迷失症、道德失范症和安全淡漠感。因此,从混乱的网络世界中寻找新的秩序将是大学生新的发展起点。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给高校德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网络的社会问题,引发了大学生道德失范。文章论述了大学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网络道德观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是辨证统一的。依据对部分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利用大学生德育平台的优势,将网络德育教育具体化;强化校园网建设,进行创新服务;利用科学的手段,齐抓共管;强化教师引导,营造和谐的网络氛围。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培养高职大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具有一定的自辩、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20.
面对网络社会带来的道德难题,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的研究与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我们应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网络人际关系,规范网络行为,促进网络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