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科技创新存在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取决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充分沟通和密切配合,科技创新团队对成员的选择要求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复杂的决策问题。因此,科技创新团队成员选择过程中,历史合作信息对于决策者具有重要价值,决策者应当优先选择历史合作好的成员组合。除个体素质方面应当考虑知识背景、学术资格、项目经验、论文水平、创新意识、反应能力、个人需求等外,还应考虑合作精神、合作论文数量、合作论文级别、合作项目数量、合作项目级别等协同信息。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地融合,解放和释放科技“第一生产力”,多年来,广东不断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创新科研机构的发展加大产学研合作,以搭建各类创新平台等举措实现改革与发展。在广东产学研合作工作推动下,在广东大手笔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促进下,一个个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在此落地生根、萌芽创新、茁壮发展,并成长为辐射带动广东科技创新的新兴力量——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广东实施“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产物”和重大“成果”,这一颗颗闪耀的“新星”正以燎原之势,照亮南粤大地。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中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转变创新理念和模式,促进社会各类创新力量的协同创新,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高校在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科研创新优势,大力协同社会各种创新力量和创新资源,构建一批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社会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议将原来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三个环节的两头,再分别加上政府和金融机构,拓展深化成为“政、产、学、研、金”的协同创新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4.
“星系形成和演化”是当今天体物理的主攻方向,上海师范大学“星系形成和演化”创新团队依托上海市“星系与宇宙学半解析研究重点实验室”,团队负责人为束成钢教授,团队成员包括黄家声教授(哈佛-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高级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罗智坚副教授、傅莉萍副教授、陈建珍副教授.团队成员都具有在欧美进行科研工作的背景.该创新团队的工作方针是: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规划,立足于观测事实,围绕国家大科学工程科学目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培养高质量研究生,在本学科主流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并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地方大学都组建了科技创新团队。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是地方大学增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加强其激励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合作为基础研究了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从理论探讨了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的可能,构建了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模型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技》2002,(9):16-17
2001年,杭州市以建设“两港三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全国、省、市技术创新大会精神,重点加强科技合作与创新创业环境和服务体系建设,立足创新、改善服务,增强了高新技术成果在杭州的转化力度,促进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和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一、提高认识、转变职能,促进了科技管理创新创新是新时期科技工作的灵魂,我们在进行科技管理工作中,首先开展了“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大讨论”,引导干部群众树立起“经济、科技”一体化的新的大科技观,思想上做到“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化工过程强化科技创新团队”是在长期科技项目合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集“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在化工过程强化技术上有引领作用的研发团队。2011年3月经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开始立项建设,团队由杭州师范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章鹏飞教授负责),与浙江大学、台州学院、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瑞树生化有限公司、浙江启明药业有限公司、浙江联盛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等3所高校、7家企业为主体组成,参与的企业中有4家为上市公司、6家为到家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高校包括地方高校纷纷以团队为组织形式开展科技创新,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在实践中,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仍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缺乏领军人才、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等问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在建设思路上应变“被动”为“主动”;在组织形式上变“虚体”为“实体”;在考核机制上变“粗放”为“精细”。  相似文献   

9.
《创新科技》2010,(4):57-57
我们都知道西红柿富含酸性物质,但从没想过它可以点亮一间屋子!来自以色列的d-vision设计团队发明了一盏让人难以置信的灯——一盏完全靠真正的西红柿点亮的LED台灯。当礼会在思考如何利用身边之物提供更多能源时,这盏西红柿灯给了公众很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张长生  刘殿兰 《广东科技》2012,21(18):39-43
“十一五”以来,广东以“大科技、大开放、大合作”理念,实施了省部院产学研合作、重金延揽世界一流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大力发展新型科研机构、选派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颁布全国首部自主创新地方法规等举措,努力构建开放型国际化的区域产学研合作新体系,从而显著提升了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当前,科学研究进入强调多方合作、橼同创新的“大科学”时代,高校是科技文化创新的主要力量,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协同合作,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开展问题驱动式的原创研究,开拓学科新方向,打遣跨学科研究团队,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推动高校科研的综合改革,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过程往往存在多种问题,这对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成果产出将会带来不利影响。构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组建过程中的培训机制,是解决多种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培训,可提高团队成员的道德水准、身心素质、科研效能以及团队整体的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优秀的创新团队是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已成为高等学校及其他科技管理部门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为提升高等学校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2004年起教育部启动了“长江学者和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经过三年的努力,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进展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资源配置范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西方一流科研基地团队建设的成功经验,分别构造了资源配置范式、个性配置范式和需求配置范式等三种科技创新团队配置范式,用于进行创新团队内人力资源的总体配置、创新团队的个人能力特点配置以及创新目标与成员需求间的配置。进一步分析了资源情况、个性能力和成果需求等三个主观条件的量化关系,构造出主观条件量化立体模型。给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资源配置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5.
由杭州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鸿雁电器公司联合承办的“创意杭州·国际电器创新设计营”(以下简称“设计营”)设计成果发布会,于7月19日在鸿雁公司总部华鸿大厦举行,褚志、徐源泉、庄夏麒、陈鼎业等分别获最佳创意奖、最佳团队合作奖、最具市场潜力奖、最佳表现奖和最佳贡献奖。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已经广泛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论证工作不够完善,创作实践基地较少,科技创新作品成果转化率不高。因此,应调整原有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外部环境,加强大学生自身内在创新素质的培养,开设创造学课程,纳入课程考核体系,突破单一专业的限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2005年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创新”是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据笔者粗略统计.这个词在教育部科技司领导的主报告中出现了98次,在会议所发的文件中出现近千次。原始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创新成果、创新体系.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创新文化……成了这次会上炙手可热的话题。“创新”已成为贯穿整个高校科技工作的主线。“科技的灵魂在创新,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已经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18.
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首都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上,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都十大危险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实施以来,在十大疾病领衔专家和科技支撑体系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9.
《杭州科技》2008,(1):49-50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一目标三主线”和“创业创新、联网成片、三线并进、品质为先”的总思路,按照培育“四个一批”的要求,依托两个基地(科技经济园、丁桥工业区块),突出三个重点(深化科技强区、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坚持“四位一体”(创新环境、人才、平台、项目),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注重“三科”(科技园区、科技商贸、科技楼宇)建设,认真实施“五专项工程”,  相似文献   

20.
刘蓓 《镇江高专学报》2010,23(1):F0002-F0002
“镇江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结果日前揭晓,我校有12项成果获奖。其中,杨国祥、尹家明等人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著作)和潘天华的《梦溪笔谈说解》(著作)荣获一等奖;万碧波、丁钢等人合作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著作)荣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