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杭州科技》2004,(5):39-39
自2004年6月余杭区引进香港科技大学建立先进制造业研究所,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最近又与浙江理工大学达成合作共识,在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立数码彩色纺织技术产业化基地,推进数码纺织产业化。余杭区家纺布艺产业近年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有家纺企业2700余家,成为国内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家纺布艺生产地区之一,2002年度被中国纺织品协会和中国家纺协会命名为“中国布艺名城”。该项目的引进将为提升余杭家纺传统产业,打造“国际先进家纺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余杭区大力引进创新载体提升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2.
《杭州科技》2014,(1):50-51
<正>2013年是余杭区实施创新强区战略,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余杭区启动了"523"计划,使科技创新工作迎来了最好的时期。余杭区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县、区),被科技部评为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2012年余杭区科技进步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列全省第五,转型升级综合评价、创新环境综合评价均列全省第二。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5月18日,余杭区举行科技创新大会暨2018"创新余杭"人才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大会上,余杭区对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科技进步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等245家企业和18位创业创新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共发放奖励资金超过1.4亿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余杭区创新驱动发展出新手笔:新建50个科技创新园,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到2015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000家以上,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2013年3月19日,杭州市余杭区委、区政府作出一项重要的决定:出台新的政策,大力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徐立毅说:要通过三年努力,再造一个"创新余杭",实现"余杭梦". 这是余杭区2012年提出打造"产业余杭"之后采取的又一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余杭区高企培育现状余杭区科技创新工作紧紧抓住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的大好机遇,以"创新余杭"建设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构建创新体系,推进自主创新,争创全省科技强区和建设创新型都市新区,4月5日余杭区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和首届科技创新成果展。创新大会总结回顾了近三年余杭区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部署了“十一五”时期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提出用10年时间,把余杭建设成为创新城区的宏伟目标。会上公布了一批新认定的余杭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和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表彰了10个科技工作先进单位,30名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出2004~2005年度科学技术奖32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  相似文献   

7.
正科技创新引领双创升级,主场活动影响大评价好科技创新创业高峰论坛6月13日下午,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浙江省科技厅、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科技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作为启动仪式后的第一场主会场活动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科技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徐南平,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出席论坛并致辞。著名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8.
余杭区举办知识产权(专利)培训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科技厅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2005杭州科技合作周10月27日拉开帷幕。作为西湖博览会的主要项目,本届科技合作周在以往几届"名城、名院、名校创名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出"自主创新,合作共赢"的主题,让整个活动由共建模式向创新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9.
许平 《杭州科技》2008,(3):21-21
由余杭区人民政府主办,余杭区科技局承办的“2008杭州市余杭区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广场科技服务咨询”活动,5月17日在临平人民广场举行。本次活动邀请省、市、区科技中介机构、风险投资、金融担保、法律法规等行业的中介机构和在杭的有关高校为余杭区的企业和市民开展广场科技、  相似文献   

10.
沈钢 《杭州科技》2006,(2):22-25
一、余杭区近三年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⒈科技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据2005年发布的全省科技进步监测报告显示,余杭科技综合实力列全省第11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技实力明显增强。通过引进、培育和共建等途径,全区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达57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载体32家,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余杭区…  相似文献   

11.
《杭州科技》2004,(6):39-39
余杭区科技局把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深化为企业科技服务,作为创新科技管理工作,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度的一项重要抓手来抓,全区科技创新工作显示出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委、省政府近日发出关于表彰第二批"浙江省科技强县(市、区)"的通报,决定授予杭州市余杭区等16个县(市、区)"浙江省科技强县(市、区)"称号.这是余杭区继1998年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称号之后的又一殊荣.  相似文献   

13.
《杭州科技》2004,(6):14-14
10月29日,由余杭区委、区政府主办的“杭州市余杭区科技合作洽谈与项目推介会”在余杭大厦举行。这是2004年西湖博览会科技合作周的内容之一。以“合作、交流、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余杭区科技合作洽谈与项目推介会,旨在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引进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和高新技术项目,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先进制造和现代数码纺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努力把余杭打造成一流的国际先进家纺织造基地,实现余杭经济总量的新扩张。改革开放以来,余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2003年列全国百强县(市)第20位。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突…  相似文献   

14.
沈钢 《杭州科技》2005,(5):33-34
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先后引进建立了浙江大学国家光学仪器工程研究中心余杭产业化基地、国家纺织CAD余杭科技发展中心、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现代数码纺织技术与创新产业化基地等一批与大院名校共建的创新载体,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政府搭台,市场运作近几年,余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提出了强…  相似文献   

15.
沈钢 《杭州科技》2008,(3):60-60
为加快推进余杭创新基地——生态科技岛建设,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余杭区在创新基地核心区块中都科技孵化器,成立中都·西溪CIC浙江风投总部基地。该基地以中都高新  相似文献   

16.
《杭州科技》2003,(2):32-33
科技部门如何发挥工作特色和自身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交流与合作,为加快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向经济强区跨越。围绕这一问题,余杭科技局进行了调研和思考,并结合余杭区科技工作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层视点     
<正>路甬祥:实施"创新2020"体制是关键路甬祥认为,实施"创新2020"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后危机时代的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着眼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历史机遇,着眼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周坚 《今日科技》2023,(9):29-30
<正>杭州市余杭区科技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落实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抢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机遇,以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一号工程“创新策源工程”为抓手,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19.
正德国工业的基础是"制造科技"。而为了使"制造科技"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德国政府确立了三大创新目标,即"绿色制造"、"信息技术"和"尖端制造"。正是这些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使德国工业在世界经济不振时保持相对良好的发展状态。所以,持续的欧债危机并未重创德国经济,反倒是通过贸易、资本流入等途径让德国大发"危机财"。一、企业是德国国家创新系统的主体经过长期的竞争与发展,德国企业无一例外地十分重视技术创新,把科技水平作为竞争力强弱的标志,把科技成果当作效益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杭州市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创新载体的势头不断上升,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形成良性发展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底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创新载体有近80余家,近40%的企业有产学研合作背景,其中产学研合作联合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进步奖项目达50%以上。2004年有合作共建需求的企业达40余家。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政府层面为促进区域产业发展而引进联合共建⑴余杭区:2004年6月15日余杭区人民政府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同组建“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签约。以香港科技大学的技术、人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