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每个国家政权都必须有一定的人材培养、选拔途径,方能保证其政权组织的存在和延续,国家机器才能连续运转。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形成以后,一直延续到清末,科举制度就成为封建王朝选拔人材的重要途径。由读书中科举而做官,这条道路就是所谓的“仕途”。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就围绕着这条“仕途”旋转。科举制度,决定着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自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建立,一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方面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明朝统治者设立贵州行省以后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一面发展儒学教育 ,一面推进科举制度 ,大力培养和选拔封建统治人才。而明朝科举制度在贵州逐步推进和发展 ,客观上促进了儒学文化在民族地区的广泛传播 ,给明代贵州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度下的近代政治、社会与文化赵慧峰科举制度是一种用考试的办法选官取士的制度,是中国古代使用最久,同时也是最主要的一项官员选拔制度,是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作为官员选拔录用办法,从隋以前的荐举到陌以...  相似文献   

5.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相似文献   

6.
苏州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著称于世。同时,她又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成为当今中国经济活跃、投资热点的区域之一。 苏州经济的高速发展,谋求更深更广的发展空间,为了为苏州经济的腾飞创造一个新的生点点,1991年在苏州古城西侧京杭大运河旁建立了苏州新区。 苏州新区,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城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老科协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市协作网第十次会议于2002年11月14~15目在苏州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四市老科协及其有关区、市(县)和基层组织共22个单位39名负责人参加。苏州市委黄炳福副书记也应邀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成立的城区,位于苏州古城北部的相城区建区5年以来.社会经济事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各项指标都有大幅提升。在此同时,相城区的科普工作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该区的科技进步。日前,在江苏省科协组织的省级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得到了江苏省、苏州市两级科协的高度称赞,获得省级科普示范区的称号。  相似文献   

9.
在苏南,乡镇经济小区的崛起,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经济现象。以苏州市为例,全市162个乡镇有130个建有经济小区。至1993年底,实际开发面积已达182.5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小区1.4平方公里。经济小区的出现,是苏南经济从量态扩张到质态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乡镇生产力布局合理调整的重大举措,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集镇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联系苏州乡镇经济小区建设实际,笔者以为有四个问题值得一议。工业小区与经济小区以往的乡镇小区,人们一般称之为工业小区,然而,纵观苏州的乡镇小区,其中不仅有工业性项目,而且有三产项目,还有社会事业设施项目。因而,人们又将小区称之为经济小区。我们认为,从工业小区到经济小区,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从逻辑上讲,经济小区可以揽括工业小区,而工业  相似文献   

10.
丘逢甲自1895年内渡以后,为事业,亦为生计,主要从事兴学育才活动,余事才做诗人。清政府在对日战争中惨败,割地赔款,对国家而言,是深创巨痛。丘逢甲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科举制度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要救亡图存,必须振兴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他主张多种形式办学,办师范,办女子学校,改进教育制度,培养新式人才。他主持的书院,也增加了新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后,以“苏南模式”而著称的苏州经济,侧重发展集体性质的乡镇企业,私营个体经济历来是一条“短腿”?然而近几年来,这条‘‘短腿”正在变长,在苏州外资、国有集体和股份联营等经济板块中,逐渐成了新亮点,这个新“亮点”到底亮到何种程度?如何认识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笔者试从板块结构中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2.
苏州地处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龙颈位置,经济比较发达。中新工业园、苏州新区及分布全市的国家、省级开发区形成苏州对外开放的经济格局,成为对外开放度较高的地区。苏州经济发展起源于有较好的农业基础,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农、工、贸的协调发展。然而,在这世纪之交如何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产业,建设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一、建设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3.
苏州要实现基本现代化,农村是基础,是重点。作为苏州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镇工业,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二,在农村三业中所占比重高达82%,在实现苏州农村基本现代化中负有重任。一、苏州乡镇工业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特征"八五"期间,苏州乡镇工业的经济总量迅速增加。1995年,全市镇(乡)、村两级集体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达1350亿元,工业增加值380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短期职业大学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办起来的。在短短的七年里,这类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的办在省辖地市)已经办起了124所,开设的专业有280多个,在校生已达到近8万人,为国家经济建设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输送了毕业生近3万人。我国职业大学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七年内蓬勃兴起,其主要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协前副主席、中科院院士、著名天文学家叶叔华曾在1997年海峡两天文岸推广教育研讨会开幕式上对苏州的天文科普活动作了很高的评价,她认为“苏州天文站是中国天文科普的排头兵,苏州则是中国青少年天文科普教育活动最富创新思想,最有生气、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集中从清初吏治的腐败和科举制度的弊端二个方面描述分析了《聊斋志异》对清初政治黑暗的批判,并通过与之以前以后的小说家对比,分析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及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江苏省开展了创新型县(市、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把科技创新工作向基层推进。苏州各创新型县(市、区)的建设,对提高苏州经济实力,促进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分析了苏州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现状、取得的成效,深入剖析了苏州创新型县(市、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苏州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常、苏、锡、通民营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常州与苏州、无锡、南通等地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了常州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局面,为常州市乃至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区域开发、经济协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清末科举制度变革考别必亮1905年9月清政府颁布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①宣告起于隋代、风行中华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寿终正寝。科举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在明末清初对科举的批评就已不绝于耳,如顾炎武...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7,(4):103-10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实行教育改革,建立新式学堂。在晚清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苏州正谊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改为苏州府中学堂,紫阳书院亦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先改为校士馆,而后又于光绪三十年(1904)改办为江苏师范学堂。从此,苏州新式中等教育全面启动,涌现了一批不求名利的教育实干家,他们致力于发展新式教育,促进了苏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从苏州新式中等学堂的兴起,教会中等学校的创办等方面,采用史学研究和方志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清末民初的中等教育在苏州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为今天的教育改革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