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论环境侵权     
环境侵权是指因产业活动或其他人为原因,致生环境介质的污染或破坏,并进而对他人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或有造成损害之虞,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侵害环境权是指侵害自然人享有的适宜其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的权利,依法应当承担各种法律责任的行为.两者的概念、性质及其救济均不相同.因此,必须建立两个法律体系分别予以救济.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层面,“荣誉权”的独立性有待斟酌;所谓的“荣誉权”不应当简单的纳入民事权益范畴。在实践层面,“荣誉权”的民法救济可能遭遇“超越公私法”的法理悖谬,荣誉利益的侵害救济应当依凭荣誉之类型化诉诸符合法理逻辑的多种法域保障机制,而非简单的民事侵权救济模式可以涵盖。  相似文献   

3.
沈荔娟 《科技信息》2009,(18):313-313
重庆“钉子户”的维权斗争是我国目前民众权利意识觉醒的直观体现,对于权利的追求应是权利不被滥用亦不被侵害。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是对受损权利的救济,应当从物质和精神利益两方面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4.
关于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人身权利受到侵害的赔偿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绝大多数人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民的人身权受到侵害,侵害人应赔偿被侵害人由于这种受侵害而遭受的物质损失,而对被侵害人遭受的精神损失这一点,则仅仅承认有此损失的事实存在,但是这种损失无法以物质(即金钱)的形式予以赔偿。其理由是:用这种方式予以赔偿是资本主义那种“一切商品化”的体现,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商品的影响,人的人身权利是无法用金钱来估价的。因此这种损害既不能用报复式的形式使侵害人遭受同样损害的形式来补偿,也不能用物质赔偿的方式或任何其他方式来补偿,只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的概念应是家庭成员以暴力或胁迫、侮辱等手段,侵害其他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包括身体上、精神上和性方面的权利),造成一定损害后果的行为.家庭暴力的特点有(1)主体具有特定性;(2)施暴行为的故意性;(3)暴力行为的隐蔽性;(4)暴力行为的周期性和反复性.完善家庭暴力法律救济应包括:《刑法》中增设家庭暴力罪;引进民事保护令制度;完善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制度;改进执法过程;完善司法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美珠  甄万和 《科技信息》2009,(36):I0178-I0178
隐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可采取公力救济或私力救济的办法来保护权利。目前我国在人格权保护上,制定的法律日趋完善,但尚未形成价值取向明确的体系。对隐私权的保护,只是参照人格权中对名誉权的保护模式进行,因此需要通过立法形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致害人不明的高空抛坠物侵权责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空抛坠物侵权责任不同于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致人损害侵权责任,也不同于共同危险行为。高空抛坠物侵权行为构成后,一定范围内的可能行为人应当分担受害人的人身损害责任,但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此种责任的正当性在于有利于对受害人的救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以及有利于真正致害人的发现和类似损害后果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赵江鹏 《科技资讯》2006,(5):234-235
环境侵权越来越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本文从环境侵权的主体、对象、原因行为、侵害过程度损害结果等方面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环境侵权越来越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环境侵权的特征乃是环境侵权迥异于传统侵权行为的内在根基。本文从环境侵权的主体、对象、原因行为、侵害过程及损害结果等方面对其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专利许可中,专利许可方承担的义务应当限于专利权利的许可权担保和在遵循诚信原则下的告知义务,而不应承担被许可方使用专利技术对第三人权利的侵权责任和技术指导义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检察机关拥有批捕权的体制既是长期司法实践的惯性使然,更重要的是这种体制契合检察监督理论体系,是检察机关实现法律监督权的重要方式。但检察机关行使批捕权存在正当性疑问。法院行使批捕权并不会使法院产生预断,也不会影响批捕效率,还可大幅降低高羁押率。因此,我国应建立法院行使批捕权模式。法院行使批捕权,应从批捕机关的设置、批捕审查方式、逮捕证明标准以及救济程序等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闻报道侵害商主体名誉权的案件时有发生,很多人主张当商主体名誉权与新闻报道权发生冲突时,法律的保护应当向新闻报道权倾斜。本文从利益权衡角度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多车致一人损伤事故情形下,应将受害人的权利救济作为考量的首要因素。部分机动车未投保交强险,认定交强险保险人和投保义务人的责任方式,应考虑交强险的功能定位;部分机动车不承担事故责任,认定交强险的责任主体,可突破事故的关联基础事实。对于超出或不属于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的部分,认定多侵权人的责任方式,应区分多人侵权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权力,但目前人大在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失偏现象。其原因在于:一是理论上对人大监督权的构成及运行规律没有准确的定位,对共产党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一身两任的地位的认识存在误区;二是宪法规定的政体失衡,两院的宪法地位没有落实;三是程序法律的缺失,监督权的行使随意性大,刚性不足。相应矫治这种失偏现象,也必须以此三者为突破口,使人大监督权的行使回归到理性和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鉴于隐私权在理论上不成熟,在实践中常与名誉权混同,本从客体特征、主体范围、侵害方式及责任承担四个方面,围绕两的主要区别进行学入的比较分析研究。从外国立法先例、立法的目的和理由以及隐私权的的性质和特征,论证隐私权与名誉权不同,只有公民才是隐私权的主体;指出隐私作为隐私权客体与名誉权客体名誉区别突出体现在隐私的个人性和秘密性;通过司法实践中真实的案例分析,阐明侵害名誉权与侵害隐私权在行为特征和行为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荣誉权的性质存有争议。在我国的民事权利体系下,并无独立的荣誉权存在的空间。为此应取消荣誉权,将民事主体获得的荣誉的保护交由名誉权调整。  相似文献   

17.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赔偿救济制度的嵌入有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运行,将使争端解决中胜诉方的经济权益得到更为现实地保障.发展中成员方在参与和变革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发达成员方也有强化争端机制的需求,使得赔偿制度的嵌入有其现实和可行性.赔偿救济制度的构建内容包括明确其在整个救济措施体系中的地位和性质、赔偿制度的适用情形、赔偿范围和数额、赔偿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应包括法院和行政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行政诉讼权利义务关系及行政诉讼参与人相互之间的行政诉讼权利义务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在主体、内容、客体等要素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行政审判权力与行政诉讼权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成为整个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中心和枢纽。研究行政诉讼法律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掌握行政诉讼法律规范的精神实质,有助于人民法院正确行使行政审判权,有助于引导行政诉讼参与人正确地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  相似文献   

19.
宋朝政府完备的救灾体制,以及及时、高效的救灾措施,是形成其三百余年统治,保持社会内部相对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名誉权法律保护存在着言论自由和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协调问题。合理界定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范围与边界是化解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困难的出发点。加强公众人物名誉权的保护需要明确引入公众人物的法律概念,建立我国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强化机制,引进西方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恶意不实诉讼"制度和"实际恶意原则"。同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的保护也应受到合理的限制,国家需要制定新闻法以及相关法律保障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