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誉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同时商誉侵权现象亦有愈演愈烈之势。虽然我国刑法、民法、经济法均对如何保护商誉权作出相关规定,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侵权行为方式的新变化,我国法律在保护范围和力度方面暴露一些不足。外国立法和判例中关于商誉权保护的规定对我国改进和完善商誉权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荣誉权的性质存有争议。在我国的民事权利体系下,并无独立的荣誉权存在的空间。为此应取消荣誉权,将民事主体获得的荣誉的保护交由名誉权调整。  相似文献   

3.
在理论层面,“荣誉权”的独立性有待斟酌;所谓的“荣誉权”不应当简单的纳入民事权益范畴。在实践层面,“荣誉权”的民法救济可能遭遇“超越公私法”的法理悖谬,荣誉利益的侵害救济应当依凭荣誉之类型化诉诸符合法理逻辑的多种法域保障机制,而非简单的民事侵权救济模式可以涵盖。  相似文献   

4.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债权制度和侵权制度的竞合,其构成要件和责任归属有其特殊性。我国的合同立法有必要在借鉴国外立法的基础上创立此项制度。  相似文献   

5.
试图从相邻权和采光权的关系,论述采光权侵害这一法律问题,在结合各国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采光权侵害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立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婚姻家庭权益公益与私益之糅合,行政救济所兼具的补偿与惩罚一体化特征及责任力度的中庸之态,弥补了民事救济及刑事救济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局限性,在婚姻家庭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环境侵权     
环境侵权是指因产业活动或其他人为原因,致生环境介质的污染或破坏,并进而对他人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或有造成损害之虞,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侵害环境权是指侵害自然人享有的适宜其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的权利,依法应当承担各种法律责任的行为.两者的概念、性质及其救济均不相同.因此,必须建立两个法律体系分别予以救济.  相似文献   

8.
人格权诉前禁令,网络侵权责任避风港原则及人格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在民法典人格权法中的确立,为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保护提供了事前、事中、事后三重权利救济机制.确立人格权请求权的独立性是构筑三重权利救济机制的基础.诉前禁令的适用条件、审查标准、申请禁令的担保、禁令的效力及错误申请的赔偿等是签发诉前禁令的考量因素.网络侵犯人格权适...  相似文献   

9.
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诚实信用、正当竞争等原则,对债权采取类似物权的保护方式,强调与债的关系无关的第三人不得侵犯债权十分必要。学术界对于侵害债权的理论基础等问题还存在争议。由于合同债权在债权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就侵害合同债权的理论基础做一些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僵局的不明确定义,借鉴国外相关立法规定,提出了解决公司僵局的原则性规定,着重探讨了司法介入的合理性及前提、股东的解散请求权及相关立法规定、法院强制解散、股权转让等司法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博客被称为“新媒体”,即一种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一种表达个人思想情感以及个人见解,和提供网络连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并供网络使用者浏览的新型出版方式.博客的出现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侵犯名誉权的纠纷,对于应当如何认定博客名誉侵权的认定应当进行一定的探讨.本文从博客名誉权认定的角度展开探讨,得出了责任主体认定、侵权行为认定和侵权损害程度认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和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立法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是诉讼当事人,但司法实践表明,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不仅承受着实体权利的丧失,程序权利也未得到有效保护。我国应通过保障被害人的司法信息知情权、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扩大损害赔偿请求权范围、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和被害人救助制度等来完善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和救济。  相似文献   

13.
鉴于隐私权在理论上不成熟,在实践中常与名誉权混同,本从客体特征、主体范围、侵害方式及责任承担四个方面,围绕两的主要区别进行学入的比较分析研究。从外国立法先例、立法的目的和理由以及隐私权的的性质和特征,论证隐私权与名誉权不同,只有公民才是隐私权的主体;指出隐私作为隐私权客体与名誉权客体名誉区别突出体现在隐私的个人性和秘密性;通过司法实践中真实的案例分析,阐明侵害名誉权与侵害隐私权在行为特征和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媒体中的名誉侵权行为相比,因特网中的名誉侵权行为出现新的特点:侵权行为主体的不确定;侵权主体的低龄化;侵权行为审查的有限性;侵权行为的互动性;传播区域更具广泛性。这些新特点使得我国法律的预防作用在因特网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使得我国法律发挥制裁作用的难度加大。目前我国因特网行业的立法尚处于起始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加强网络服务商自身的管理,增强用户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在人类历史上饱受歧视和虐待,对残疾人的救助不同时代和国家给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残疾人救助伦理观念的转变是人权进步的要求,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残疾人权利乃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对残疾人的切实关心,任何社会都是有缺憾、非人道的;残疾人救助应当像正常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一样,同样都是福利社会和人权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塑造企业信誉加强企业信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企业信誉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信誉管理的具体措施,说明了加强企业信誉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在城市化工程中出现了失地农民数量庞大、失业、社会保障不到位等状况,造成了一些个体和群体事件,引发了诸多伦理问题。加强城市化工程性搬迁移民的伦理救助制度建设,就要把伦理救助制度与政策性物质补偿资助制度紧密结合;伦理救助制度要体现公平与公正;健全救助行为规范制度;积极促进搬迁移民自身发展制度建设;强化搬迁移民的伦理道德教育制度;形成对搬迁移民进行伦理救助的系统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民主法治国家,舆论监督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我国舆论监督却日益被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名誉"诉求所阻却,所以,我国学习借鉴美国司法机关面对"名誉侵权"的指控而对舆论监督所采取的保障机制和法治理念。舆论监督与政府机关、政府官员名誉权的本质关系是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政府机关不享有名誉权,并提出了舆论监督与政府官员名誉权冲突的解决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名誉权法律保护存在着言论自由和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协调问题。合理界定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范围与边界是化解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困难的出发点。加强公众人物名誉权的保护需要明确引入公众人物的法律概念,建立我国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强化机制,引进西方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恶意不实诉讼"制度和"实际恶意原则"。同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的保护也应受到合理的限制,国家需要制定新闻法以及相关法律保障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