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上所有江河流向都是弯曲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复杂的地形使得河流绝对不可能沿着直线方向一直向前流动,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但就是在宽阔的平原地区,河流也总是弯弯曲曲的。因为江河两岸的土壤结构不可能完全一样,土壤内部所含的盐碱等化学成分及其数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当它们完全溶于水后,就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两岸土壤承受水冲击力的能力。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地球的自载作用也会改变河流的直线方向。它会使北半球的河流冲洗右岸比左岸厉害些,而南半球的河流则刚好相反。由于水流是在依照曲线流动,而当水…  相似文献   

2.
太阳是宇宙中距地球17光年的一颗恒星系统,该恒星系统在距离银河中心24000~26000光年的距离内围绕银河公转。若从银河北极眺望,该系统以顺时针轨道运行,反之则以逆时针轨道绕行。人们常把生活中难以做成的事或难以实现的目标比作“太阳西升(或称反时针)”,默认太阳升起的方向(或运行轨道)只存在东升(或顺时针)而不能西升。本文通过对太阳系的行星组成和运行轨道特点的剖析,阐述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和各自运动规律,结合我国纪年诞生的背景揭示人们对太阳运行方向仅只东升(或沿顺时针)认识的片面性;并从哲学和太阳实际的运动状态观察分析,启迪人们推论也存在西升的可能,给了人们敢冒逆水行舟而居世界屋脊的勇气,对那种认为太阳相对于地球“东升”是“天经地义”的随波逐流的偏激观点,不仅质疑,而且对亚里士多德式的形而上学给予批评。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脚下的地球似乎坚不可摧,并且大部分时间都一成不变,但这仅是因为我们的感知能力有限所产生的幻觉而已。每过23小时56分钟零4秒地球便会以地轴为中心自转一圈,与此同时还会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而太阳系也在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而银河系呢?它也在围绕宇宙中名叫“巨引源”的区域旋转。抛开这些不谈,地球本身也极不稳定。在我们脚下的岩石相互挤压、  相似文献   

4.
地球的第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离极自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视运动是地球基本运动的反映,“地球离极自转”形式被太阳视运动反映出来了。人们以中国的5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为参照,发现北回归线每年持续南移14米。北回归线南移是一种太阳视运动,它所反映的是地球南北方向的运动形式。地球南北极点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移动,地轴却指向天北极不变,这证明地球本体在作离极运动。南北方向的“地球离极自转”现象,被太阳视运动和地球离极运动双重证据所证明。由于其它自转形式的参与,地球离极自转的自转轴收缩到了黄轴和地轴的交点上,轴变成了点。地球离极自转使地球上南北极有煤和60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热带有冰川遗迹,岩石中有反向的剩余磁场等,也使诸多地球现象成了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5.
我们运用哥白尼的"日心说"核心理论"太阳视运动是地球基本运动的反映"研究地球的基本运动形式,"地球速差自转"运动被太阳视运动反映出来.以春分观测点为参照,太阳直射点每年沿地球赤道西移约1 555米,它所反映的地球基本运动是春分观测点每年东移约1 555米.它是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自转速度和地球周日自转速度在一回归年时间中出现的速度差所表现出来的地球基本运动形式.由于这种运动形式是通过太阳直射点和春分观测点的运动速差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把地球的这种运动命名为"地球速差自转".发现地球速差自转,对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复杂运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二七 《科学大观园》2023,(14):70-71
<正>根据一项最新研究,由于人类抽取了过多的地下水,地球的自转轴正在向东倾斜。仅地下水这一个因素,就导致北极每年大致向俄罗斯的新地岛方向移动4.36厘米。在描述地球自转的时候,人们经常会用篮球来打比方:想象一个在手指上旋转的篮球,如果你的技巧足够高超、手指足够稳定,篮球就能保持平衡,绕着中心的轴旋转。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3):18-18
高精度人卫激光测距仪(Sateilite Laser Ranging,SLR)以厘米和亚厘米的精度精确测量卫星与仪器基准点间距离的变化,资料主要用于:卫星精密定轨、测定地球重力场及地心位置变化、国际高精度地球参考架的维持、地球自转参数测定、板块运动等,对天文学、测地学、地球物理学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全球数十个国家研制的50余套SLR系统组成了国际激光测距服务组织(ILRS)的观测网,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测站仅有少数几个处在南半球,这对实现上述科学目标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8.
从太阳周年运动、回归运动、周日运动是地球公转和自传的反映看,太阳的3种视运动形式,对应着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存在对应缺失问题。通过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宇宙形态进行研究,发现地球除公转和周日自转外,还有一种自转形式:“地球周年自转”,它和太阳回归运动相对应。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东向西相对于太阳自转一周,使地球有了太阳西升东落的年昼夜交替和四季分明的环境。“地球周年自转”是与太阳相对而言的,它和地球公转不同。把形式和性质不同的太阳回归运动与太阳周年运动归属到一类问题中,认为它们的奥运动都是地球公转,这是人们对地球基本运动形式的认识缺失。发现“地球周年自转”,在教育教学领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奇妙de植物     
《科学大观园》2002,(11):33
右旋缠绕的牵牛花世间万物,各有其性。以植物而言,枝蔓茎干绝大多数都是直向生长的,而有一些植物却是盘旋生长的。如攀援植物五味子的藤蔓就是按顺时针方向左旋缠绕生长的。与此相反,盘旋在支架上的牵牛花的藤在旋转时,却一律按逆时针方向(右旋)盘旋而上。如果人为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来看,地球自转趋于变慢,科学家预计再过1亿年,一天可以增加半小时。长期来看,地球自转趋于变慢,科学家预计再过1亿年,一天可以增加半小时;而在稍短的时间尺度内,比如未来几万年或几十万年,随着月球的潮汐力减弱等,地球自转减速则会趋缓。8月25日,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山西太原举办。会上,原子钟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被提及。  相似文献   

11.
人们提起“旋涡”,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水里的旋涡,那都是江河流动的时候,因为地势等因素所形成的一个个围绕同一个圆心而飞速旋转的涡流。然而,在陆地上也存在着一个被人们称为“旋涡”的地方,这就是美国著名的“俄勒冈旋涡”,科学家们用了种种办法,也没有解开这个谜团。  相似文献   

12.
珍惜这一秒     
在我们的心里,总觉得时间是永恒不变的.可近日,巴黎国际地球自转学会表示,由于地球自转放缓的原因,2015年将长出一秒.即6月30日,届时原子钟将会在午夜11点59分59秒之后停留一秒钟.  相似文献   

13.
李四光对地质事业的贡献不仅是组织工作,他还创立了地质力学,首次提出将力学理论引入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研究中.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956年4月,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到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作报告,主题是《地壳运动问题》. 其间,李四光将一个金属球套在自行车车轮的辐条上,当车轮旋转加速时,金属球从中心向边缘滑动,当转速变慢,金属球则从边缘滑向中心.用这个例子,李四光想说明一个道理:地壳垂直运动也受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J.H.Oort,1990-)的主要天文学成就。他发现了银河系的较差自转,建立了星系较差自转的动力学理论。在他的建议和指导下,范德胡斯特(H.C.van de Hulst,1918-)从理论上预言了可观测到星际中性氢的21厘米谱线。它是荷兰射电天文学的创始人,并在研究银河系的旋涡结构,探索银河系的中心区域和近距星系的星系核活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在太阳系研究方面提出了著名的原彗星云假说。  相似文献   

15.
吉尔伯特是哥白尼学说的支持者,他相信地球周日自转。但在仅有的两部著作《论磁》和《论世界》中,吉尔伯特没有对地球公转表态。科学史家大多认为吉尔伯特对地球公转持犹豫态度或没有接受。文章对吉尔伯特著作中与宇宙观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研究,以多重证据论证吉尔伯特所构造的天体运行动力体系基于日心体系,并为地球公转做了理论准备。文章认为,吉尔伯特并非在地心和日心体系之间徘徊,而是出于宗教考虑回避直接讨论地球公转。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第6期,访问台湾陈泰然教授的《规范科技名词是一项扎根性的工作》这篇报道中,提到陈教授认为clockwise译“顺时针”不对,clock指的是“钟”而不是“针”。于是他把台湾小学、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都改成“顺时钟”了。文中“编者注”注明大陆译为“顺时针”。笔者认为,“顺时针”指的是“按照时针转动的方向”,似比“顺时钟”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的许多场合都是可以进行健身的。譬如,乘车时就可以做以下一些运动。坐在车椅上时,可以做足踝的运动,即足尖和足踝上下运动,或以足尖为支点旋转脚跟,以脚跟为支点,足尖旋转等。用手抓住车上的上扶手或吊环,将腿部微曲,使身体几乎成悬挂状,如此可充分伸展上体,并能锻炼上肢的肌肉。提着旅行袋时,可以垂臂做耸肩运动,也可做类似负重体侧屈运动,注意换手,反方向做同样的动作。转动头部,使脖子做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转动;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中晚期,朝鲜的洪大容在《医山问答》中提出了地球自转理论。对于他的理论是否是“独创”的问题,学术争论由来已久。通过对《医山问答》的具体解读并结合洪大容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经历,可以得知,洪的理论是有深刻的思想渊源的,其理论传承于宋代理学、汉译西学、17、18世纪朝鲜所制的浑天仪的原理、结构及其先辈对宋代理学、汉译西学的消化受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中期,中国学者黄道周提出了一种地动的宇宙模型,其中地球围绕宇宙中心以23376年为周期进行“公转”。同时,他又从《崇祯历书》中了解到哥白尼的地球自转说,并在自己的学生中对之进行过宣传。近一个世纪后,朝鲜学者金锡文也建立起了一种类似的宇宙模型,并把地球的自转也包括在同一模型之中。最后,另一位朝鲜学者洪大容又在地动说的基础上对地球中心说提出了挑战。这三位学者恰好构成了17、18世纪东亚地动说发展的一幅完整的画面。通过比较当时地动说在中朝两国的发展,可以发现两国天文学思想发展的若干有趣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罗闻 《科学大观园》2010,(22):62-63
地球上已知的蚁种大约1万种蚂蚁,它们也是生活在地球上数量最多的昆虫。蚂蚁已经在这个星球上爬行了1亿年左右。长期的进化与发展使得蚂蚁们的生活具有了很高的组织性。尽管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但每种蚂蚁都适应了其特定的生活方式,甚至学会了改变环境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还有些已经学会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建造精美的建筑物与结构复杂的城市。但有的蚂蚁却过着游牧生活,有的靠捕猎和采集生活,有的种菜甚至饲养牲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