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雍正认为人群为政之要在于选好官员,他认为“清、慎、勤”是官员的基本要求,同时各级官员必须具有全局观念,目光长远。他特别注重提拔那些有才干,有能力的官员,并从各个方面加以督导和关怀。  相似文献   

2.
一、领导干部政治思想素质考核的重大意义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是领导人才任用和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使之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们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有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在重视业务考核的同时,有忽视政治思想素质考核的倾向,致使考核工作不够全面,缺乏科学性。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的措施是提高对领导干部政治思想素质考核的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强调领导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考核,是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为政实践中所形成的诚信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和极其丰富的内容,是一份宝贵的政治文化遗产,对于贞观之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他的"诚信是国之大纲"的政治思想,演化成为贞观政治的一种指导思想。尤其在实际的施政措施中,他强调"令出必信",推动了贞观年间以信立法的政治文明建设;在君臣关系上,他强调"君臣互信",上下相信、和谐共治,促成了贞观政治清明的形成;他还强调"用人以信",任用诚信之士也是贞观之治产生的一种重要保证。魏征的诚信思想对于贞观之治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为政实践中所形成的诚信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和极其丰富的内容,是一份宝贵的政治文化遗产,对于贞观之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他的"诚信是国之大纲"的政治思想,演化成为贞观政治的一种指导思想。尤其在实际的施政措施中,他强调"令出必信",推动了贞观年间以信立法的政治文明建设;在君臣关系上,他强调"君臣互信",上下相信、和谐共治,促成了贞观政治清明的形成;他还强调"用人以信",任用诚信之士也是贞观之治产生的一种重要保证。魏征的诚信思想对于贞观之治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5日召开的海南生态省建设暨海南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海南省将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现象,并强调,要把环保指标和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官员政绩的重要考核标准。论文简述了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的原因、意义,分析了该举措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实施该举措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照是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官员,也是乾隆朝官样书风的代表人物。在康熙年间,他曾与李鱓有交往,并为李鱓画作题诗;乾隆元年(1736),张照又与应试都门的金农有交往,并对金农的隶书予以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有效运行取决于一系列干部选拔任用技术的科学化.要分析干部心理特征,把握人格特质和能力结构,按岗位工作规范选人;要建立相对独立的考察机构,多元的评估主体,科学的考核体系,通过卓有成效的考察方法,提高干部评价的真实可靠性;要严守程序,规范提名,理性地讨论选拔干部;要有效公开信息,完善监督措施,突出用人责任,实现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8.
曹旭  张威  黄泳  朱飞燕 《科技信息》2013,(8):168-169
实验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是关系到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方法,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一套实验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方法,分别为基础性考核、工作量考核等,尤其强调了要重视实验教学质量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通过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给出了定性及定量考核方法相结合考核的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9.
金晶 《科技信息》2011,(33):280-280
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使节制度的创建阶段。甲午战前,出使大臣的任用主要是以王大臣保荐的方式进行,其中,洋务派官员的保荐起主导作用。战后,这种任用方式并没有完全废除,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清政府对华侨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资治通鉴》载有一段周墀和韦澳的对话,颇发人深思。 唐宣宗大中二年,周墀当了宰相后,对他的同僚说,我的担子很重,但能力有限,今后你们怎么帮助我呢?韦澳回答说:“愿相公无权”。周墀听后大吃一惊,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韦澳解释说;任用官员和进行奖赏处罚,凡事与天下志士仁人和黎民百姓商量办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党政管理干部的考核是高职院校干部工作的基础。自中共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来,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干部考核工作的改革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考核方法和内容不够科学、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考核模式单一,过分依赖定量测评,使考核走向数字化、不同类别干部的考核内容、方法相同,使干部考核缺少针对性、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充分等问题。要做好干部考核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颜之推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中的一员,非常重视士大夫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他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原则、方法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本文通过对颜之推道德思想的阐述与挖掘,透视现代政府官员的道德教育问题,得出三点启示:第一,政府官员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第二,政府官员应建立良好家风。第三,政府官员要加强子女的自立教育。以期对今天的道德教育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3.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虽然大体相似,但士人的出仕前途却有很大的不同。明代进士出身的官员升迁的空间很大,能够做到较高官位;举人出身的官员升迁的空间很小,屈沉下僚者居多;贡生的出仕率较高,人数众多,构成社会中下层官员的主体。清代汉人进士出身的官员升迁的空间较小,一般只能做中下级小官吏;举人和贡生的出仕率都较低,升迁的空间都较小,仕途前景黯淡。造成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清代是满人专制的社会,统治者在官员任用上明显偏向于满族士人。  相似文献   

14.
元代许有壬的廉政传播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有壬是一位在元代政坛活动了近50年的政治家,他除了自己为官清正廉洁外,还在保持政治清廉的监察领域反腐倡廉,并结合监察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廉政监察理论探讨,以<风宪十事>为媒介和载体传播反腐倡廉的廉政监察思想.强调廉政监察和监察官员在保障国家政务清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监察官和监察机构吏员的选任要贵在得人,主张把贪官的赃...  相似文献   

15.
从清代乡试阅卷官员的任用程序和政府对阅卷时间的限定这两个角度,分析由于考官素质得不到保证及阅卷时间的紧迫,决定了科举制度下阅卷结果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正。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历程中,宋代涌现出许多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政府制定的较为合理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的.从人事管理角度对这些制度作了初步探讨,并得出结论认为:政府通过采取民间征召、门荫补授、官员推荐、考试录用、临时差遣等较为完善和灵活的人事选拔任用制度,为天文机构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政府在对天文机构人员的考核升迁中比较注重官吏的实际技能,采用技能考核制度、技术成果评定制度等办法来决定官吏的升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官吏在其位不谋其政、因循腐败的弊端;优厚的俸禄吸引和鼓励了官吏们投身于天文研究工作;健全的致仕制度保证了天文机构内研究人员队伍的不断更新和天文机构运转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正拜登政府上台后,任用了大量富有处理朝鲜半岛事务经验的官员,他们基本在奥巴马政府任过职,现在又进入到决策者圈层,阵容庞大。但在半岛事务政策制定方面,拜登政府目前处于"大而全""散而乱"的状态,尚未形成明确框架。要看到,朝鲜半岛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拜登政府嘴上说处理朝鲜半岛问题,实际上心里想的是中国。  相似文献   

18.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 ,强调了人力资源任用的战略导向性。本文依据资源基础理论 ,以人力资源的价值性和独特性将人力资源分为四种类别 ,分析对不同类别的人力资源实现不同的任用模式和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以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导向  相似文献   

19.
干部选拔任用行为,需要适度制度性强化,以对该行为给予更有力的保障和制约,从而利于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进而有效实现干部选拔任用行为的预期目标。制度性强化涵盖选举、异地交流任职、公开选拔与竞争上岗、干部调配、考核评估、责任追究等。  相似文献   

20.
张宇峰 《科技资讯》2014,(30):161-161
为了更好的进行高职课程改革,课程考核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2年时间完成了高职《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开发。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改革的现状,对课程考核进行了改革实践,研究建立了一套多元互动式综合评价体系,开发了新的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评价标准。考核内容结合教学内容的同时,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考核形式采用"说、评、写、做、改"等多样化的任务考核;评价标准注重多元性,强调过程性。改革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