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组成对PA1010/6共聚物熔融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DSC研究了PA1010/6共聚物初生态及次生态样品的熔融行为,发现初生态样品的高温熔融峰和低温熔峰,对组成有不同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DSC研究了不同PEEK含量不同PEEK粒径对PPS/PEEK熔融共混物中组分PPS结晶行为的影响。发现PEEK含量增加,PPS的T|升高,结晶峰宽增加,并由单峰变为双峰。并随PEEK的粒径减小,两相结晶行为相互影响增强,PEEK结晶峰宽变窄,TCO和TC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用DSC研究了不同PEEK含量不同PEEK粒径对PPS/PEEK熔融共混物中组分PPS结晶行为的影响。发现PEEK含量增加,PPS的T1升高,结晶峰宽增加,并由单峰变为双峰。并随PEEK的粒径减小,两相结晶行为相互影响增强,PEEK结晶峰宽变窄,TCo和TC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的PVC热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TGA-FTIR联用的方式进行了PVC在空气条件下的热解实验,分别用DDTG曲线与FTIR的红外三维图、Gram-Schmidt(GGS)曲线等描述了PVC两个阶段的热解行为,对比了DDTG曲线与GGS曲线中峰的位置以及峰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峰宽等参数,结果表明,TGA与FTIR联用时,FTIR的检测无明显的滞后,及返混等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5.
海仙花开花和衰老过程与膜脂过氧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仙花从大蕾发育至玫红花时,开花时间较长,此后即迅速衰老萎蔫.开花和衰老过程中呼吸速率出现两次高峰,花盛开为乳白花时出现第1个呼吸峰,玫红花时又出现一次较低的呼吸峰.从大蕾发育至粉红花时,SOD和CAT活性逐渐增高,Vit.C含量逐渐降低但保持较高水平,而O-2含量低且变化不大;粉红花后,SOD和CAT活性继续升高,Vit.C含量迅速降低,O-2含量较快升高;玫红花后,SOD活性迅速降低,Vit.C含量达最低,O-2含量则迅速升高.开花前期花内MDA含量低且变化不大,相对透性值缓慢升高,粉红花后,O-2引发膜脂过氧化加强致使MDA含量和相对透性迅速升高,花萎蔫时达最高  相似文献   

6.
用DSC研究PC/PET共混体的酯交换反应对共混体相容性及PET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共混体酯交换反应程度增加,共混体的相容性发生显著变化,即从无酯交换反应时的完全不相容,至部分相容,当反应程度较高时,共混体即完全相容,随反应程度增加,共混体中PET的结晶能力及结晶度均随之降低,共混体在酯交换反应占的升温过程中出现一新的冷结晶峰,该峰的位置及峰面积大小与反应条件密切相关,本文还报道了共  相似文献   

7.
应用2D ^1H NMR技术确定了合成多肽IS4的溶液构象,利用2D DQF-COSY,TOCSY和NOESY实验,对IS4的^1H谱进行了完全的指认,NOESY谱相关峰的积分被应用于结构计算,应用MARDIGRAS程序可以产生比较精确的质子-质子之间的距离约束。在应用距离几何程序DIANA计算时利用由MARDIGRAS产生的距离约束,加上二面角的约束,结果得到5个重叠得比较好的结构,最后对这5个  相似文献   

8.
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三羟甲基乙烷CH3C(CH2OH)3(PG)和三羟甲基丙烷CH3CH2-C(CH2OH)3(TMP)二元系的混合物的贮热性能.PG和TMP具有固-固转变特性,其纯组分的转变温度分别为83℃和55℃附近.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G浓度的增加,低温峰变小,高温峰形变大.尤其是在DSC测试中当第一次加热至固-固相变转化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第二次加热,进行DSC测试,发现绝大多数PG/TMP二元系出现明显的唯一峰,且倾向高温峰方向,这表明TMP对该体系的低温贮热不利  相似文献   

9.
β—环糊精的热稳定性及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环糊精的DSC曲线表明:β—CD在265~370℃之间有一大的吸热峰,温度超过370℃时转化为放热峰;吸热峰对应着β—CD失去结构水(分解过程),而放热峰表明是碳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氧化过程).本文用等温热重法和线性升温热重法在氮气气氛中研究β—CD的分解过程,运用判断机理的三步判别法对实验数据分析证明:该过程是受三维扩散机理(D4)控制.其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168.79kJ/mol,频率因子A=1.1250×1013min-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DSC法研究了单轴拉伸PET膜的熔融与结晶,并对其结晶度和热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白沙蒿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沙蒿全草切碎,经水汽蒸馏,石油醚萃取,提取挥发油,得油率W=1.43%,用CGC/MS/DS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出64种成分,鉴定组分峰面积占全部峰面积的92.91%。  相似文献   

12.
藉助于X-射线衍射(XRD)谱和热重(TG)分析,研究了纳米Co2TiO4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第一次升温测量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上存在两个吸热峰(P1,P2峰)和一个放热峰(P3峰),再次升温测量时,这些峰均消失了。研究表明,这些峰分别起因于物理脱附、化学脱附、相变和晶粒长大。  相似文献   

13.
在EMD中及电解液MnSO4-H2SO4中的微量Pb已用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此微量Pb来源于在制备EMD过程中,新型Pb-Ag-Ca合金阳极的极微溶解。将KCL分别加入用KCL溶解EMD所得的Mnle2中及电解液MnSO4-H2SO4中,作为底液,分别测定其D.P.P图,峰形良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X-射线衍射(W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初步研究了全对位聚芳醚酮酮(PEKK(T))的熔融结晶和冷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光谱法研究无花果蛋白酶(EC.3.4.4.12)在不同浓度脲及LDS存在下的结构变化和活力变化的关系。荧光光谱显示,在1-6mol/L脲范围内,荧光强度均比天然酶高,但剩余活力只有天然酶的20%以下,随脲浓度增大,α螺旋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酶在低浓度(0.5g/L)LDS作用下,荧光强度下降,发射峰红移,在高浓度LDS作用时,荧光强度增强,发射峰基本保持不变,活力则随着LDS浓度增大而下降,甚  相似文献   

16.
菲洛啉铜配合物对体外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咯啉、Cu^2+、还原剂体系在435nm出现特征吸收峰,表明体系中产生了(phen)2Cu^+,维考素C(VC)比巯基和还原剂时(phen)2Cu^+产量更大,·OH清除剂对phen、Cu^2+、还原剂体系损伤DNA无明显影响,但抑制对脱氧核糖的损伤,VC为为还原剂的体系中另入失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或小牛血清白蛋白对反应无影响,而活怀SOD有显抑制作用,利用顺磁共振(ESR)技术证实,  相似文献   

17.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电阻测量研究高温时效对Cu—Zn—Al—Mn合金相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刚制备的试样在第一次升温的DSC测量发现在130℃附近有一个放热峰,该峰可能与正交晶系的9R贝氏体形成之前溶质原子(Zn)产生析出有关。经高温时效后,大约在265℃附近发现了与9R贝氏体成核并且迅速大在有关的放热峰,并得到电阻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8.
极大螺旋藻藻蓝蛋白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凝胶电泳、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极大螺旋藻(Spirulinamaxima)藻蓝蛋白的性质,结果表明:该蛋白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19KD和17KD。吸收光谱显示,该蛋白在348nm和620nm有吸收峰。其荧光发射峰位于646nm。该蛋白的热变性温度范围在40℃~54℃附近。该蛋白的循环伏安扫描曲线显示,当扫描速度为0.1V/sec时,有一个明显的氧化峰。当扫描速度大于0.2V/sec时,呈现两个氧化和两个还原峰  相似文献   

19.
高吸水聚丙烯酸钠的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高吸水聚丙烯酸钠进行了FTIR、DSC、热稳定性、吸湿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在1629cm^-1,1562cm^-1,1457cm^-1处出现-COONa的羰基伸缩振动峰,在1407cm^-1出现了-COOH的羰基弯曲振动峰;残留水分对高吸水聚丙烯酸钠有很大的增塑作用,很难用DSC直接对其Tg进行表征;高吸水聚丙烯酸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吸湿性,并发现水湿在0.5~99℃范围内对高吸水聚丙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融共混法制备了PBT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功能化改性SBS的共混物,用FTIR、WAXD,DSC,MI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熔融共混过程中PBT和SBS-g-GMA的反应机理,研究了SBS-g-GMA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结晶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