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制备条件对Cu—Fe系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制备高碳醇催化剂进行了综述与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催化剂体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Cu Mn催化剂对于由合成气一步法合成甲酸甲酯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采用草酸盐胶态共沉淀法 ,相转移法 ,络合物溶液法及快速燃烧法来制备Cu Mn催化剂 用XRD ,BET ,TEM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发现采用这些方法所制得的催化剂达到了纳米超细粒子水平 ,对于合成气一步法合成甲酸甲酯显示出了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5.
Cu—Zn—Al—Zr甲醇合成催化剂的UVDR、TPD和TPR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Cu-Zn-Al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氧化锆助剂,制得Cu-Zn-Al-Zr催化剂及表征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Cu-Zn-Al-Zr催化剂最佳反应温度为230℃,比Cu-Zn-Al低约10℃。热处理前后甲醇得率分别比Cu-Zn-Al高16%和38%。UVDR表征显示,反应后催化剂在598nm 处观测到在ZnO晶格介面上的Cu^ ;CO-TPD表征显示,经450℃热处理后的催化剂只在182℃-197℃处出现一个由Cu^0位贡献的吸附峰;热处理前在261℃-274℃处由Cu^ 位贡献的吸附峰消失。Cu-Zn-Al-Zr催化剂对CO的吸附量和Cu^ 含量均大于Cu-Zn-Al催化剂,这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负载型Ru-Co羰基簇催化剂,用X-ray光电子能谱(XPS)和程序升温脱羰(TPD)等技术,对负载型双金属簇催化剂的表面化学性质和不同气氛中的脱附产物进行了研究,发现负载后,簇合物KRuCo3(CO)12中的RuCo3簇骨架与担体表面原子发生强相互作用。在反应温度下,可形成高分散型催化剂。认为CO加氢反应是按碳烯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7.
添加剂对Cu—Fe系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纯氢气下Al,Mn,Sm,Th等元素和在氮氢混合气下Y,Nd等稀土元素对Cu-Fe系加氢制备高碳醇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醇盐法制备Cu-ZnO/SiO2催化剂,该催化剂在甲醇脱氢合成甲酸甲酯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均优于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ZnO/SiO2催化剂,根据差示扫描量热图谱和程序升温还原图图的测定,研究了焙烧温度及还原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ZnO的助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Ni催化剂上CO2和CO的TPD及TPS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两种Ni催化剂上,用TPD及TPSR技术研究了CO2及CO的脱附过程。结果表明,在催化剂I上存在两种活性中心,在催化剂Ⅱ上存在3种活性中心,并进行了相应的脱附活化能计算及反应机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T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F-T合成用Fe/Cu/K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发现在H_2气氛下还原时,催化剂的物相变化为: α-Fe_2O_3→FeO_4→α-FeK助剂对还原起抑制作用,Cu助剂可使还原温度下降,起了促进还原的作用,助剂的加入及配比变化对第一步还原的影响尤为显著。TPR曲线的定量解析,得到了还原动力学参数v,E和n,并发现E是还原度α的线性函数,证明催化剂表面为非均匀表面,还从助剂Cu/K含量比发现了助剂对还原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以废Cu-Zn-Al催化剂为原料制备五水硫酸铜的一种方法,着重讨论了废催化剂中铜的溶出率和分离问题。在确定的工艺条件下,铜的回收率达90%以上,制备出的五水硫酸铜产品质量符合GB437-93非农用合格品技术标准。该工艺简单,无废液排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性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分析,指出用氨水作沉淀剂,共沉淀法制备主组分为铁、镁和锌的无铬铁系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催化剂时,重现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锌和镁的沉淀不完全。从催化剂组成的稳定性、制备的经济性以及反应性能等方面阐明了氢氧化钠是比氨水更优选的制备无铬铁系催化剂的沉淀剂。通过对催化剂的晶相分析和酸度测定,指出催化剂中的钠是降低催化剂的酸度使其活性和选择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LiOH作催化剂,DMF为促进剂,利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八苯基环四硅氧烷为单体,制备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其分子量可由加水或LiOH的量控制。未反应的P4可由石油醚-甲醇处理除法。  相似文献   

15.
Cu—Fe系催化剂的比表面,物相和还原行为与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由脂肪酸甲酯加氢制备高碳醇的Cu-Fe系催化剂进行了B.E.T.比表面测定,XRD,TG-DTA-DTG和Mosshbauer谱学及与活性数据关系的研究.B..E.T比表面与焙烧温度及活性的关系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Ni-Cu/ZnO催化丙烷氢解反应并用化学吸附和磁化率测量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随着催化剂中Cu含量的增加,H2化学吸附量与磁化率均显著下降,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相结合,说明Ni与Cu相互作用形成了原子簇而且Cu富集在表面。同时,Nu-Cu间也存在电子效应,即Cu的d电子向Ni的d轨道进行了转移。丙烷氢解反应进一步表明,Ni-Cu/ZuO中也存在金属-载体相互作用,Ni-Cu金属间相互作用以及Ni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讨论了六类酸催化剂对α-蒎烯水合制备α-松油醇的催化效应。筛选出硫酸/乙酸混合物是比较优良的催化体系,其原料易得、活性高、选择性好,而且容易再生。同时对硫酸/乙酸混酸催化体系作了较详细的探讨,为改进传统硫酸法生产α-松油醇工艺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用共沉淀法制备并经氢预还原活化的三组份 Cu-ZnO-Al_2O_3 和四组份Cu-ZnO-Al_2O_3-M_2O_3(M=Sc~(3+)、Cr~(3+)或In~(3+))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进行 XPS,XPS-Augcr,TPD谱表征及CO吸附量测定,研究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活性表面铜的化学态。根据原子价补偿原理及本实验结果,在温和还原条件下,催化剂活性表面存在少量Cu~+,它是 CO、H_2 的吸附活性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同组分的硫化态K-Co-Mo催化剂,并用EXAFS研究了体系中Mo原子和Co原子的局域配位情况,结果表明,硫化态K-Co-Mo样品中Mo原子以类似于MoS2结构的物种存在,而Co原子除了以Co9S8形式存在外,还以一种Co-Mo-S相的形式存在,Co-Mo-S的晶相结构与MoS2类似,结合活性测试 结果认为Co-Mo-S的形成促进了样品催化活性的提高,此外,EXAFS结果还表明,不同制备方法对K-Co-Mo样品中Mo物种晶粒尺寸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对Co9S8粒子则影响不明显,其中,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并且在氩气中处理过的样品中Mo物种具有最小的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20.
改进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XNC208的TPD,TPO和TPR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采用TPD、TPO和TPR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改进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XNC208和工业催化剂C207.结果表明,改进的XNC208催化剂工作表面Cu ̄+活性位的浓度比未经改进工业催化剂C207高;在甲醇合成实际操作温度下,催化剂工作表面可以维持较高的、对甲醇合成反应能作出贡献的吸附氢和吸附CO等表面反应物种的稳态浓度,从而有利于甲醇合成速率的提高;改进的XNC208催化剂工作表面的Cu ̄+位具有较大的价态稳定性,显示出较强的抗深度还原和抗氧化的双重性能,这与该催化剂具有持久的低温活性和高的热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