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组缃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位公认的作品少而精的作家,他以客观细致的创作呈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皖南农村社会群像和生活图景,并用大量笔墨描摹了在特定历史时期内丰富多彩的社会民俗。故此,在民俗学视阈下,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几个方面来重新审读吴组缃的小说,应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1999,(5)
天津民俗博物馆建立于1985年,1986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是全国率先建立的、以研究和展示天津地域民俗文化、收藏,及保护兵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民俗文物为宗旨的专业民俗博物馆。天津民俗博物馆坐落在元代建造的、位居世界三大天后宫(妈祖庙)之一的天津天后宫旧址上,因而成为倍受海内外瞩目的中国北方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天津民俗博物馆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探讨和研究中国漕运文化、航海文化、商业文化、民间宗教信仰以及城市发晨历史的重要基地,并且是国内外各界人士来津旅游观光的游览胜地。天津民俗博物馆固定的陈列展览有《天后宫  相似文献   

3.
段宝林教授从民间文艺研究向民俗研究发展,其一生所取得的民俗研究六方面学术成果以及他所提出的民俗学新理论──六维立体思维对推进中国民俗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96年段宝林教授以 36年的学术积累获得了国际人类学彼得奖。  相似文献   

4.
钟敬文先生“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理论的提出,是从中国国情、中国社会结构特点出发的,钟先生这一理论的形成,与他将近八十年来的民俗研究经常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接触和关爱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过伟先生自 2 0世纪 50年代至今 ,一直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的研究 ,成绩卓著 ;他是中国“多民族一国民俗学”建设大军中一位实力强劲的闯将  相似文献   

6.
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及有关生态方面民俗研究成果积累的学科建设的视角出发 ,提出了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 ;并从生态民俗的视野 ,关于植物生态民俗 ,关于动物生态民俗 ,自然周期的生态民俗 ,人类在食物链中居统治地位的生态民俗等五个论题 ,阐述了中国生态民俗研究的重要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悲剧既受囿于创作主体自身深处民俗心理的控制,又要合乎接受主体的民俗心理与情感逻辑,而这民俗心理就是国人长期积淀的圆崇拜(日、月、女阴、天和天道圆崇拜,循环发展观),乐天、中庸、仁义思想,主生与养生观,现世报、三世轮回报应观、命运信仰等,这些民俗心理是指导民众创作与接受中国式悲剧的准则。  相似文献   

8.
叶春生是研究岭南民俗成果突出的学者。本文着重探索他的《区域民俗学》、《岭南俗文学简史》及其对岭南民俗采录研究实绩。  相似文献   

9.
历史民俗文献是中国文献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民俗文献是记述华北地区民俗事象的文献,华北地区因为环境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俗亚区,各民俗亚区的民俗文献有着不同的记述特色。华北民俗文献按其类别可区分为三类:庙会文献、岁时文献和地方风土文献等。华北民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为丰富与发展中国历史民俗学提供重要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俗在第五代导演和海外华人导演的影片愈发流行的浪潮中已经显现为重要的媒介因素。这些影片不仅为揭示中国与中国人在新时代的变化提供了信息性和象征性的叙述,而且也为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的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民俗研究所关注的是民俗学者拍摄的纪录片或有关某些民俗活动的影片,使用的是“民俗电影”这样的术语。电影研究所感兴趣的是民俗在影片中的特定使用方法。尚待界定和研究的是那些只存在于影片中而不一定存在于实践的被创造的民俗。界定“影视民俗”为此类影片中的民俗或类似民俗。这些影视民俗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对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的建构与重建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柳 《科技信息》2012,(22):157-157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因其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研究民俗翻译要在文化翻译研究的大背景下进行。本文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结合文化翻译观的理论知识,以民俗翻译为例探讨民俗文化英译中的翻译策略,分析文化翻译理论在民俗英译中的适用性问题。通过对民俗翻译的研究和分析,了解文化翻译策略的优越性,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浙江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重视民俗的调查研究,出版了《风俗》杂志。1992年8、9月间,浙江省文联又接待了中日民俗学者“江南农耕文化联合考察团”的活动。1990年中日两国民俗学者曾进行第一次联合考察。以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福田阿鸠为团长的日本民俗学者一行  相似文献   

13.
日本僧人圆仁所著嵌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了他在中国游历九年多所见闻的唐代社会生活,节日习俗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该书所记载的节日有除夕、元旦、元宵节、立春、寒食节、清明节、三月三、五月节、中元节、立秋、冬至等。他还将中国节日与日本节日加以比较。他对新罗侨民八月十五节的记述尤为引人注意,并引起了中秋节源头之争。所记节日生活都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亲身见闻,真实可信,细节丰富,是研究唐代节日民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盂兰盆节在中日两国都是重要的传统节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传入日本之后与本土文化融合的过程。通过对中日盂兰盆节在称呼、意义、民俗娱乐等方面的对比研究,阐述中日盂兰盆节的传承,论证传承间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入蜀记》是南宋诗人陆游在入蜀途中的日记,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其中,陆游对于入蜀途中所看到的世情民俗等记载,对于我们研究南宋的民俗现象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对《入蜀记》的解读,本文将从物质生活民俗、物质生产及社会生活民俗、精神民俗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入蜀记》中的南宋民俗现象。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个性气质、主观心理、传统文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崛起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周作人对日本的民间文学艺术、民俗风习、宗教信仰等民俗文化极为偏爱和依恋。他对日本民族和日本民俗文化有独特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甚至“超出日本人之上”。他对研究对象倾注着浓厚的兴趣和喜爱,善于在中日文化的比较、印证与反思中阐释其历史联系,其研究著作喜欢采用文学笔法,在闲适的谈话中作出自己的情感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民俗学的性质,国际民俗学发展的趋势,民俗量的比重,传统民俗的文化价值及生存危机等方面论述了中国民俗学研究的重心依旧在农村及小市镇。并对农村和小市镇传统民俗的收集、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村规民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渊远流长。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村规民约的问题都有涉及,本文力图从民俗研究的角度入手,运用民俗控制理论从新申述村规民约,在了解民间村规民约的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思考当前新农村乡规民约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 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都市民俗的纷繁复杂 ,可想而知 ,要对上海都市民俗作系统深入的研究 ,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蔡丰明先生却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路 ,花了近六年的功夫 ,对上海都市民俗作了梳理 ,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 ,写出近三十万字的著作《上海都市民俗》(学林出版社 ,2 0 0 1年 )。这是我国都市民俗研究中一项重要的新成果、新突破。在《上海都市民俗》一书中 ,作者以鸟瞰式的学术视野 ,对上海都市民俗作了宏观的审视。他分析了上海特有的经济、物质环境 ,政治、社会环境和文化、精神环境对上海都市民俗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及影响,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了发展与传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对民俗活动中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以民俗活动花鼓灯为研究对象,探析民俗活动中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并为民俗活动和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