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华 《科学之友》2010,(1):137-138
文章介绍了温排水物理模型实验的常见问题,物理模型的设计,取排水口的布置,实验中的具体设备,并分析了影响温升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宇宙中的物质主要以重子类物质而非反物质存在.这一物质反物质的不对称性或者重子类物质的起源问题是长久未解决的宇宙学难题.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很流行的电弱重子数产生机制,即在电弱相变过程中重子数产生的机制及其在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模型中的实现以及实验检验.首先详细介绍了该机制的物理图像.其次,因为重子数的产生需要在新物理模型中引入额外的CP(电荷共轭-宇称)破坏以克服标准模型中CP破坏强度不足的弱点,所以也对此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讨论了这类新的CP破坏源和粒子电偶极矩的精密测量以及新物理探索的关联.还讨论了另一个对于新物理模型的要求即强一阶电弱相变的实现.最后介绍了一阶电弱相变过程中随机背景引力波的产生、其在基于太空的引力波干涉仪探测器中的实验探测以及此类引力波与新物理模型探索之间的关联.其他如一阶相变过程中原初黑洞的产生及其探测也在本文中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陈硕夫  李亮  吴昊  王礼贤  客建红  李伟  谢亮  祝宁华 《科学通报》2010,55(17):1654-1660
频率响应是探测器的重要特性之一,本征频率响应决定了探测器的响应带宽.在前人使用扣除法提取探测器本征频率响应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反向偏置电压和温度等两种影响频率响应的因素,分别进行基于反向偏置电压和温度的实验.结合物理模型对实验及拟合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取了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探测器的本征频率响应.  相似文献   

4.
陈则韶 《科学通报》1981,26(15):960-960
本工作设计并建立了一种多功能热物性测定仪,利用这种仪器,可在一次实验中完成相变材料的潜热γ、相变温度t_f~*、固相和液相的真比热C_p、导热系数λ和导温系数α的测定。 所建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下述物理模型:将待测试样装入一扁平的圆盒内,自试样顶面由热源  相似文献   

5.
葛墨林 《科学通报》1983,28(21):1295-1295
两维Lax-pair系统中存在无穷维代数的现象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特别是与具体物理模型相结合,已经获得了许多明显的表达式。除了两变量度规的轴对称引力问题之外,自从在主手征模型中引入隐藏对称代数以来,对其它物理模型和理论的应用迅速发展。比较有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驱动微小碎片加速器机理及运行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毫米以下尺寸微小碎片在近地空间存在数量大, 对航天器暴露材料的长期累积侵蚀作用成为影响航天器寿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在航天器的空间环境适应性设计中必须予以考虑. 为了模拟研究空间微小碎片对航天器材料的撞击效应, 研制了等离子体驱动的微小碎片加速器. 本文对加速器的核心过程—— 等离子体的加速、压缩进而形成超高速等离子体射流的物理过程建立了物理模型, 并进行了计算以及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揭示了加速过程的物理机制, 为加速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同时, 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 确定了加速器运行的最佳工作参数, 并初步获得了加速器的加速能力范围.  相似文献   

7.
弹性液舱舱壁在大幅晃荡液体的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会对液舱内液体晃荡的水动力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文中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了水弹性效应对弹性方形液舱内液面晃动的影响.实验水深比h/L(h为液深,L为液舱长度)为0.167,激励频率在最低阶自振频率附近.由于液舱结构变形的影响,弹性液舱内液体的最低阶自振频率与同尺寸的刚性液舱略有差别.实验中分别对刚性和弹性两个方形液舱在不同频率的简谐纵向激励作用下的波动形态进行了分类分析,并比较了对应不同二维行波、过渡状态和三维共振以及二阶次共振等不同波动形态时弹性液舱和刚性液舱内的波面高度.  相似文献   

8.
一种确定湿材料VOC释放过程的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贾力 《科学通报》2007,52(24):2906-2909
提出了一种确定湿材料中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释放过程的物理模型. 与目前常用的其他模型不同的是, 该模型考虑了湿材料中VOC释放过程中的干燥过程, 分析了VOC的饱和蒸汽压在整个VOC的释放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当湿材料应用在物体表面时, VOC开始释放, 材料中TVOC的浓度将减小, 在气液接触面上TVOC的分压力开始下降, 为了保证气液接触面上TVOC的分压力为饱和蒸汽压, 湿材料的液面开始下降, 并且不可挥发性物质在表面形成干燥层. 对该模型用数值方法进行了求解, 并与VB模型求解结果、CFD模型的求解结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可以发现干燥模型计算结果与CFD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较VB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VOC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声-振系统物理模型建立的内蕴激励相应关系,提出了机械故障不解体诊断的技术思想,所在经,对相应诊断思想的计算机实现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键参数函数方法、EHMO方法与从头计算方法研究SnO_2的传感作用。计算表明,可由气体分子的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初步推测SnO_2与这些气体作用引起电导率改变的方向。提出NO被SnO_2吸附时,NO的O进入晶格氧空位的物理模型,据此理论计算得到吸附后SnO_2的禁带加宽,化学位移方向以及电荷迁移都支持了实验观测。指出SnO_2化学传感作用本质上是电荷迁移效应。由于电导率改变与晶格氧空位数目等有关,看来定量检测的化学传感器制备是相当困难的,除非能控制晶格氧空位的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