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箱养殖大黄鱼弧菌病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1999年夏季,福建省宁德北斗都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生大面积死亡,从病鱼体内分离出两株细菌:ND-01和ND-02,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这两株菌皆为大黄鱼的病原菌,经鉴定,菌株ND-01为溶藻弧菌,菌株ND-02为副溶血弧菌,51种药物的药敏试验表明;青霉素G、万古霉素等19种药物对ND-01没有抗菌作用,青霉素G、头孢拉定等10种药物对ND-02没有抗菌作用;ND-01对氯霉素、氟派酸等9种药物敏感,而ND-02则对氟派酸、氟嗪酸等10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
陈梦  周翔 《科技咨询导报》2012,(11):232-232
为了快速识别副溶血型弧菌导致的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本文经过试验研究采用免疫荧光原理使用荧光二抗血清在荧光显微镜下识别副溶血型弧菌荧光菌球,以期达到快速筛查副溶血弧菌污染食品目的。本方法适用于海洋水产品和淡水水产品及加工的含盐其它食品。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兔抗V.parahaemolyticus IgG-2包被硝酸纤维素膜检测线,·羊抗兔IgG包被对照线,胶体金标记免抗V.parahaemolyticus IgG-1,建立了检测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的免疫金层析试纸条法(IGCA).结果表明,阳性者试纸条检测线和对照线均出现红色线,实验过程仅需5~15min即可判断结果,该法对V.parahaemolyticus的最低检测量为3.60× 104cfu/mL,与溶藻弧菌、霍乱弧菌、美人鱼弧菌、麦氏弧菌、弗氏枸橼酸杆菌和沙门菌等常见肠道菌不发生交叉反应.将试纸条4℃存放6个月、常温存放3个月,37℃存放1个月,检测结果无差异.说明建立的试纸条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结果容易观察和判断,非常适于基层养殖部门应用.  相似文献   

4.
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对大黄鱼6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溶藻弧菌(Vibrio anguilarum)分别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进行病原接种实验,24 h后测定肝、脾、鳃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溶菌酶(Lysozyme,LSZ)和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结果表明:弧菌入侵24 h后,与吞噬作用相关的水解酶ACP、AKP变化不显著,肝脏溶菌酶LSZ活性降低,出现典型病症,可能是由于应激反应引起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下降所致;抗氧化酶CAT、SOD变化显著,对清除代谢产生的活性氧有重要作用;6种酶中,LSZ、CAT、SOD和PO对病原反应敏感,适合作为2种弧菌入侵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哈维氏弧菌人工感染大黄鱼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且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病症.对患病大黄鱼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病鱼病变组织头肾、脾、胸腺、肝和粘膜性淋巴组织肠的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及坏死.细胞超微病变观察发现,这些组织的线粒体出现空泡化,头肾出现较多空泡,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颗粒细胞的细胞核核膜部分溶解.脾窦和脾索分界不明显,脾颗粒细胞核核膜溶解,胸腺中有较多空泡.肝细胞胞浆内脂滴积累多.肠绒毛萎缩,肠上皮细胞胞质多数线粒体、内质网等相互聚集固缩,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以上研究结果有利于今后进行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今后养殖病害的防治,了解病原微生物在养殖过程中对头足类动物产生的影响,选择在海水养殖中发病频率较高的弧菌,包括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研究它们对短蛸的毒力水平。通过将稀释菌液直接注射短蛸腕部的方式,观察感染后短蛸的致死率、半致死时间,以及各菌对短蛸肝脏、鳃、鳃心、白体等器官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鳗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均对短蛸有较强的致病性,分别在60、48 h时达到半致死,且发病的短蛸活性减退,虚弱无力,腹部肿大,解剖可见部分内脏肿胀明显,如肝脏;通过对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的石蜡切片和HE染色,以及超显微结构的观察,发现患病短蛸的肝脏、鳃、鳃心和白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组织、细胞结构上的破坏。以上结果表明这两种弧菌对短蛸均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更强一些,合适条件下将会成为短蛸规模化养殖的重要威胁之一。  相似文献   

7.
8.
舟山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烂尾病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黄鱼烂尾病是近年来舟山海水网箱养殖鱼的主要疾病之一.通过从患病大黄鱼病灶组织分离出2个菌株,进行鲀化培养、分离鉴定、人工感染及药敏试验.其中一株S030901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能导致试验鱼83.3%~100%死亡;另一株S030902菌株对试验鱼几乎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根据细菌学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S030901菌株鉴定为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舟山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烂尾病的主要病原菌;S030901菌株对诺氟沙星等10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多西环素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阿米卡星等11种药物不敏感,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选药,以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关于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研究了从水产品批发市场到各零售点(主要为超市)杂色蛤中副溶血弧菌的动态变化情况,对因食用杂色蛤感染副溶血弧菌而引发疾病的风险进行预测,预测出每年、每人因消费生杂色蛤而导致由副溶血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可能平均值被估计为1.65×10-8.同时对杂色蛤的另一种食用模式——烧烤,也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因其所导致的风险十分小,可以不作为评估的对象.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针对政府监管部门的管理以及商业运营者和消费者的建议,这些风险管理措施、控制程序和安全食用规范的实施,均可大大降低因食用杂色蛤而感染副溶血弧菌并引发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霍乱弧菌及副溶血弧菌复合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已发表的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三对引物,用于同时检测这两种弧菌。扩增片段长度分别为285 bp、450 bp、643 bp。经实验验证建立的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好,三对引物间无互相干扰;同时对建立的PCR检测体系进行了敏感性测定,结果最低检测下限为2.1×103cfu/mL。  相似文献   

11.
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患病大黄鱼体内分离到二株病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及菌种鉴定研究,认为致病菌为熔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药敏实验结果表明:磺胺 TMP、氯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等对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三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温度休克方法研究了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三倍体诱导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采用体克和热休克方法均可诱导出三倍体大黄鱼,三倍体诱导率明显受处理温度、处理起始时间以及处理持续时间等因子的影响;2)4℃冷休克条件下,处理起始时间为受精后2min,处理℃持续时间为10min有较高的孵化率和三倍体诱导率;3)37℃热休克条件下,处理起始时间为受精后2.5min,处理持续时间为5min也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和三倍体诱导率。  相似文献   

13.
闽南地区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调研了厦门市火烧屿、漳浦县古雷镇杏子村和泉州市肖厝村洋屿等近岸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水质因子、养殖管理以及细菌性疾病,并从患病大黄鱼的体表、鳃、肠以及血液中分离细菌.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鉴定及回归感染结果表明诱发1998年春夏闽南地区养殖大黄鱼病害的主要病原是溶藻弧菌.在51种药物的药敏试验中,病原菌对氟哌酸、氯霉素等12种药物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等1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等26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大黄鱼低沉性配合饲料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研制开发的大黄鱼低沉性配合饲料,对比冰鲜、普通配合饲料和低沉性饲料三种饲料在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效果,分两个地点、两种规格、三种饲料和两个水平进行重复试验。结果表明:1、大、小两种规格的大黄鱼在三种饲料养殖下的成活率分别为,冰鲜(85%和79%),普通配合饲料(90.3%和81.5%),低沉性饲料(91.8%和85.5%)。2、两种规格在三种饲料养殖下的日平重率分别为,冰鲜(1.18g/d和0.32g/d),普通配合饲料(1.47g/d和0.35g/d),低沉性饲料(1.59g/d和0.40g/d);3、两种规格在三种饲料养殖下的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冰鲜(7.23和8.0),普通配合饲料(1.93和1.99),低沉性饲料(1.91和1.96);养殖成本分别为,冰鲜(13.29元和13.6元),普通配合饲料(13.32元和13.52元),低沉性饲料(12.80元和13.52元)。4、大规格商品大黄鱼养殖中,达400g上市规格的以低沉性饲料所占的比例最高,达86.8%,普通配合饲料次之,为61.5%,冰鲜最低,为48.5%,差异显著(P<0.05)。5、研制的低沉性配合饲料的特性:蛋白质≥40%,水份≤12%,饵料系数≤2.0,保形性≥12h,沉降速率≤50mm/s,致腐时间≥36h,饵料单价≤7元/kg。  相似文献   

15.
以初始体重为(4.2±0.5)g的大黄鱼为试验对象,采用U5(52)均匀试验设计,研究在水泥池精养模式下温度和盐度对大黄鱼生长性能的联合效应.30 d的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温度和盐度组合能明显优化大黄鱼的生长速率和饲料系数,即在温度24.1~24.7℃,盐度13.6‰ ~ 14.1‰的条件下,大黄鱼生长速率和饲料系数达到最优值,生长性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用3H-TdR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患病大黄鱼的溶藻弧菌和健康大黄鱼的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动力学以及拮抗菌对溶藻弧菌粘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和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都属于饱和粘附;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最大粘附量为4.1×105cells/well,7株拮抗菌的最大粘附量和亲和指数都高于溶藻弧菌;各菌株的分离常数都高于自身的最大粘附量,总体上呈现最大粘附量高的菌株其分离常数也大的趋势.7株拮抗菌在置换条件下都能显著降低溶藻弧菌对鳃粘液的粘附量,在竞争条件下有5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量,在排斥条件下仅有3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结果表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有较强的粘附作用;7株拮抗菌能够抑制溶藻弧菌的粘附,其中置换作用效果最好,排斥作用效果最差;拮抗菌和病原菌的粘附动力学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它们的相互作用效果,但是仅仅根据各菌株自身的粘附动力学特性无法推断其对病原菌粘附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12-2013年在浙江宁波市象山港湾苗种有限公司育苗场,以野捕岱衢洋大黄鱼驯养繁育的后代性成熟鱼2 260尾为亲本,通过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3)催产,共获得受精卵1.58×108粒,在水温23~24℃、盐度22~24、pH 8.0~8.3、光照1 000~1 500 lx条件下,共孵化出仔鱼苗1.13×108尾。鱼苗培育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为系列饵料,在水温22~24℃、盐度22~24、pH 7.9~8.3、光照1 000~3 000 lx条件下,经过42~47 d得到全长2.5~3.0 cm鱼苗3.21×107尾,成活率为28.4%。育苗过程中应注意亲鱼的培育、饵料系列的转换与搭配、水质的管理以及密度的控制等技术关键。本试验结果为今后岱衢洋大黄鱼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黄鱼海洋标准物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大黄鱼海洋标准物质的研制,详细描述了大黄鱼海洋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其中包括样品的采集、制备、均匀性测定、稳定性考察、以及定值分析方法,并对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给出了标准物质的定值数据。最后确定18个标准值,11个参考值,35个信息值,共计测定元素64个。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大黄鱼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各主要消化器官进行了研究.胃前段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胃中后段粘膜上皮仅有柱状细胞,固有层含有发达的胃腺,胃腺上皮由Ⅰ型和Ⅱ型细胞构成.幽门盲囊与肠粘膜形成发达的皱襞和绒毛,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胰腺为弥散性腺体.胃中后段粘膜柱状细胞呈现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胃前段粘膜粘液细胞及胃腺Ⅰ型细胞分泌中性和酸性混合粘液,胃腺Ⅱ型细胞呈现强蛋白酶活性.幽门盲囊与肠粘膜粘液细胞分泌酸性粘液,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其游离端质膜和胞质还分别具有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肝细胞和胰腺细胞呈现非特异性酯酶和弱蛋白酶活性,肝细胞还贮存糖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