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4,(17):75-75
8月中旬,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次高官会议在北京召开,为秋季的APEC首脑峰会拉开了序幕。一个月以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远赴巴西,出席了金砖国家第六次领导人会晤,并参加中国—拉美和加勒比领导人峰会。近一年多来,密集开展的多边外交成为中国新政府外交的典型特征之一,它将为新时期外交格局的塑造起到特殊作用。多边外交的第一个特殊作用是“创制”。多年来,中国外交常被一些舆论批评为被动居多、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2.
安秀伟 《科技信息》2010,(33):I0202-I0202
中国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突出强调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意义,其多边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积极维护联合国权威及支持联合国改革,参加区域、跨区域性的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国际组织,采用越来越多的多边外交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何征宇 《当代地方科技》2007,(12):166-166,168
东欧巨变,两极世界瓦解,多极世界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然而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仍然对外推行霸权外交,并以人权、民主为借口频频干涉他国内政。意图建立单极世界秩序。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时代的复杂变化中坚持邓小平的世界格局观,明确指出世界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并在正确认识和分析国际战略环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国际战略的理论和政策。开辟了我国外交的新风格。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长期关注我国多边外交的基础上做出几点政策建议: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基本立场、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突出重点,拓展多边外交组织、机制和渠道;强调权利与责任的统一,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多边合作机制而努力;希望为拓展我国多边外交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逐步发展的中国开始适应世界形势和周边环境的变化,转变固有的外交模式,积极探寻以多边外交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发展与相关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的外交思维转变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中国一直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原则,在外交政策上则是经历了一个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做出了多边外交的正确选择,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的多边外交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和合文化传统中的“和为贵”、“兼相爱”、“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思想中透析中国多边外交思想,分析出中国多边外交思想的共生性、平等性、多样性、自主性,并以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奋斗目标,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樊剑 《世界知识》2020,(5):19-20
<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从20世纪末开始,大型多边国际会议和世界级的博览会、运动会等呈不断增多趋势。这同国际社会应对新显现的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的问题有关,也与全球治理模式的演进和变革有关。由于官方多边交往的规模大、涉及范围广、组织实施难度大,其外交外事礼仪与官方双边往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6月6日,韩国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从2024年1月1日开始,为期两年。这是韩国自1991年加入联合国以来第三次当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韩国总统尹锡悦上任以来力求将韩国打造成“全球枢纽国家”(Global Pivotal State),开始从全球的视野规划和调整其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9.
试论暹罗近代外交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侵略东亚的狂潮.暹罗位于英国和法国在中南半岛上扩张的缓冲地带.它对内进行现代化改革,对外采取灵活外交,充分利用欧美大国之间的矛盾,以领土换取生存.务实、灵活的外交为维护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阮宗泽 《世界知识》2017,(24):44-45
2017年的国际形势,似乎可以用欧阳修的一句话来形容:“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有聚有散是今年国际形势最大的特点,而且两者是相互依存和交叉的。特朗普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散”,从好几个多边协议或机构中抽身,被称为“退出主义”。  相似文献   

11.
李琴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164-164,98
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国家的外交语言也各有特点.本文在分析中国外交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指出对一个国家外交语言特点的把握有益于外事译员更准确、更忠实地传递原语信息的内涵与外延,避免不必要的漏译和误译,在外交事务中发挥更好的沟通与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网络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主义与网络有机结合的产物。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民主主义已经作为一股思潮,成为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围绕网络民族主义的特点,分析网络民族主义对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这些影响,有助于探索应对网络民主主义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冷战的结束无疑给中中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影响:在政治、战略、经济等各个领域来看,它造成了国际形势的根本性变化,使得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处境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进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旨在探究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外交理论发展和完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二战以来,科学与外交结合逐步加强。科学外交是应对全球挑战问题重要途径。其特点:作为一种国际社会交往形式,实践性、主体多样性、目的性及需求动力增强;作为政治外交工具,随着科学进步、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与政治的结合愈益紧密;内在互动机制主要在于科学与外交催化协同,符合超循环规律;作为一种发展新趋势,数字技术推进科学外交智慧化,逐步具有虚实融合、安全高效、去中心化等元宇宙特性。科学外交应对全球挑战,主要论题包括解决核扩散、气候变化与极地治理、灾害防治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当前学界、政界重视科学外交显在形式,对潜在形式和实践局限性缺乏重视。运用科学学、政治外交、科技与社会等理论方法,系统探讨科学外交特点和应对全球挑战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阳冕 《世界知识》2011,(5):44-45
强化外交理念符号,打造“理”外交特色,合理运用“核心利益”概念。  相似文献   

17.
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成功举办,我国环境外交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环境外交的成功开展为有效解决我国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环境外交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积极面对和克服我国环境外交的挑战和不足,才能更好的开展环境外交,维护我国利益.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提出“二柄”及“多边”的比喻概念,汉英语言中的“二柄”及“多边”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喻义,而喻义的需要又最终决定了立喻者对喻体的“柄”的确定及“边”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地理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我国的地理教育科研也随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遗留下很多值得我们继续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地理教育科研发展的现状和客观走势,以及我国地理教育改革与实践的需要,对我国今后地理教育科研的趋势进行前瞻,以便在已做研究和未做研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年代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通过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比较.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