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6,(2):7-7
最近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宽390米的小行星可能在2036年与地球相撞,他们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阿波菲斯”。在埃及神话中,“阿波菲斯”是古老的邪恶和毁灭之魔。“阿波菲斯”小行星以前的名字叫做“2004MN4”,它于去年6月被科学家发现。美国国家太空署的科学家进行轨道验算后发现,“阿波菲斯”2029年将和地球擦肩而过,不过地  相似文献   

2.
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他们将从一颗小行星表面选择一块大石头,把它送进月球轨道。这颗小行星将在2019年选定,目前倾向于选择的对象是小行星“2008 EV5”。执行这一任务的飞船将在2020年12月发射,它将花大约两年时间,飞抵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条小行星带中的这颗小行星。抵达后,它将提取小行星表面一块直径大约4米的岩石。接着,飞船将用215~400天时间环绕小行星飞行,借助小行星的引力把这块岩石送入一个不同的轨道。下一步,大约在2025年,飞船将把石头放进一个稳定的绕月轨道。到那时,宇航员将可能与这块石头会合并提取样本。一旦成功,这将是首次刻意把一块重重的太空岩石放到地球附近。从这块岩石采集的信息,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多了解它所来自的小行星类型。这项任务不仅是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而且将是测试行星防御策略的一个好机会。当飞船造访目标小行星时,飞船将被轻轻推到一个不同的轨道,这能让科学家测试一种让大型近地小行星转向、从而避免与地球相撞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小行星的航天器美国航天局最近宣布,计划发射第一个绕小行星运转的航天器。它将对一个叫做“爱神星”(小行星432号)的巨型太空石进行研究,这是很多有时经过地球的小行星中的一个。科学家认为,通过“爱神星”对小行星进行研究,有助于说明行星(地球)是怎样形...  相似文献   

4.
截击小行星     
20××年10月,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射电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危险的“杀手”──一颗宽度接近1.6千米的小行星,正以每小时10.8万千米以上的速度自太空猛冲向地球。初看起来,它像是一颗很普通的小行星,同成千上万颗在太阳系里疾飞的其他小行星没什么两样,除了一点──这颗正直冲向地球。 天文学家们紧急检查、又再次复核了他们的计算结果,但事态的严峻性没有改变:24小时之内,天地大碰撞就将发生。恐慌气氛迅速蔓延开来,要想发射火箭拦截这颗高速的太空巨石,使它转向或者干脆消灭了它,看来为时已晚。 以相当于1亿吨TN…  相似文献   

5.
小行星传奇     
目前,美国的“黎明号”探测器正在前往灶神星的路上,到2O12年,它还将飞往谷神星。科学家之所以会关注这两颗小行星,是因为了解它们将有助于科学家揭示大阳系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6.
看起来太空石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比科学家想像的要大的多。这种太空石叫做小行星.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群小行星在地球与月亮之间的空间围绕太阳运转。他们认为这就增加了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数量.不过多数小行星都很小,不会给地面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颗大质量小行星撞击地球、灭绝恐龙之前很久,地球上就已经有点不对劲了。当时,物种的多样性已经降低。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小行星撞击发生在地球生物非常多样的时期,恐龙就有可能在这场撞击中幸存,那么今天的世界恐怕就会是另一番模样。化石记录表明,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不飞的恐龙突然消失。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为何会这样以及这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他们已经对这一点达成共识:当时,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在了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所在地,这次事件在恐龙  相似文献   

8.
<正>莫斯科国立大学天文研究所于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一颗直径约为15米的小行星掠过地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仅为11.3万千米。弗拉基米尔·利普诺夫教授宣称,这颗小行星是由他们设在俄罗斯贝加尔湖的观测站发现的,当时它正从地球与月球之间掠过。这颗小行星与今年2月俄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0,(7):4-4
<正>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近日宣布,他们对墨西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最新研究发现,一颗城市大小、直径约为15千米的小行星在6500万年前撞击了地球,导致恐龙以及当时地球一半物种灭绝。  相似文献   

10.
正在经历了3年半的旅行之后,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飞抵目标小行星"龙宫"。该探测器将于2018年晚些时候在这颗小行星的表面释放着陆器,并于2020年将珍贵的样本带回地球上的实验室,在此之前,它已经为行星科学家提供了针对此类神秘小行星的近距离观测。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发布了一些距离"龙宫"约300 km拍摄的模糊图像。这是一颗普通但很少被研究的小行星,它看起来  相似文献   

11.
月球起源之谜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曾提出3种理论:“姐妹说”——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母子说”——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俘获说”——地球诞生后俘获了一颗小行星,月球就是那颗小行星。科学家们认为,三种理论全都有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4,(2):4-4
正科学家最近运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和"大型凯克望远镜"所获观测数据,分析了白矮星"GD61 170"周围的尘埃和残骸。"GD61 170"距离地球170光年。科学家发现,这些残骸原本是一颗较大天体——很可能是一颗大型小行星的组成部分,这颗天体的水含量高达26%。与之相比,地球质量中仅有大约0.023%是水。虽然此前已发现太阳系外的气态行星的大气层中存在水,但这次是首次发现太阳系外的岩石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近地小行星跟踪项目所提供的巡天影像,每个人都有机会发现新的小行星,并计算出它的轨道是否接近地球. 一颗百米直径的小行星,爆炸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200倍.这样的威胁是千年一遇,听起来是小概率,却是实实在在的风险.未来的泛星计划,就是要紧紧盯住每一颗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 午夜,美国西南部海拔约2 700 m的莱蒙山天文台上,理查德·科瓦斯基检查了刚拍摄的影像:在群星的背景中,一个小光点发生了移动,这是一颗小行星在运动.此时是美国中部时间2008年10月6日凌晨1点半.凭借经验,科瓦斯基从速度上判断这颗星离地球很近.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最近目睹了一颗年轻恒星周围的一次尘埃大爆发,这很可能是大型小行星之间一次猛烈碰撞的结果。这类碰撞最终可能导致行星的形成。虽然"斯皮策"以往观测过多次疑似由小行星碰撞造成的尘埃爆发,但这一次是科学家首次采集到一个小行星系统猛撞之前和之后的数据,从而窥探到像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形成所经历的暴烈过程。岩石行星诞生于环绕年轻恒星的尘埃材料。这些材料聚拢到一起形成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互相碰撞,阴影?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一颗编号为2000QWT 的小行星在2000年9月1日险撞地球,及美国天文学家发现至少还有900颗小天体可能危及地球的消息之后,引起了许多人对生存家园和自己命运的关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行星专家为此发表文章认为900颗小行星威胁地球确有其事,但这绝不能说明地球受到的危险几事会增加。相反,这更说明了人类已经逐步掌握了小行星的运行规律和行踪。在科技日新月异的  相似文献   

16.
近日,科学家宣称之前发现的一颗拥有奇特羽状尾的小行星希拉,其怪异的外形是由于之前和一个较小天体发生碰撞所致。科学家发现这颗小行星亮度比预计高了两倍,外侧似乎还具有一层发光包裹层。小行星一般被认为是太阳系在46亿年前形成及后  相似文献   

17.
一度流行于科幻小说中的行星相撞、地球毁灭等有关人类末日的描述,随着最近对小行星报道的增多正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话题。1992年国外传闻某小行星正向我们的地球飞来,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似乎近在眼前,可是小行星并未光临,地球还是我们这个地球。前不久又有消息说,今年夏天将有一颗彗星冲撞木星,作为其近邻的地球居民,刚刚平息的杞人之忧再度袭来。于是对将来有可能闯入地球的行星等天体的监视及如何迎击等问题,空间大国的科学家纷纷着手研究对策,美国为此专门成立了地球  相似文献   

18.
《科学24小时》2011,(7):74-74
近日,科学家宣称之前发现的一颗拥有奇特羽状尾的小行星希拉,其怪异的外形是由于之前和一个较小天体发生碰撞所致。科学家发现这颗小行星亮度比预计高了两倍,外侧似乎还具有一层发光包裹层。  相似文献   

19.
<正>一堆被淹没的植物和动物化石生动地展现了6 600万年前那场几乎终结了所有生命的大灾难。6 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在如今的墨西哥海岸撞击了地球。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陨星坑,被称为"奇克苏鲁布",并引发了数千英里外的剧变,包括现在的北达科他州。当时的场景会是什么样子?是大火烧毁了方圆数英里的土地,还是特大地震和难以想象的巨浪?最近科学家在北达科他州发现了大量的化石,这些化石以无与伦比的细节,清晰地捕捉了巨大的末日撞击瞬间:  相似文献   

20.
“中华”星发现70年 自从1928年我国天文学家张钰哲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发现了1125号“中华”号小行星之后,中国就和小行星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中国人在整整70年前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之后,目前我国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总数已有2000多颗。近年谈论小行星的文章很多,也掀起了一阵颇具规模的小行星热。5月份以来,由于“北京大学星”的命名引起了人们很大兴趣,接着又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