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家风作为传统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传统家风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世代传承,是在当今时代互相激励、抱团取暖的精神薪火。传统家风建设对传统家风的现代诠释和价值提升,对塑造健全人格,对协调家庭内部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早期家庭观的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 1 强调妇女在家庭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是毛泽东早期家庭观中乃至日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也在始终关注的问题之一。毛泽东对生活于封建家庭制度之中、被束缚于“三从四德”、“贞顺节操”等封建家庭伦理之下的广大中国妇女充满同情之心。他主张,首先废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命定”等封建婚姻家庭说教和伦理,建立以恋爱为中心、夫妇平等的新式家庭关系。他认为在这种家庭关系中,妇女方能真正得到平等的地位,妇女解放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家庭的和谐关系、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邻里的和谐关系。认为南方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对各少数民族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建设优良家风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优良家风文化有利于塑造个人道德意识与现代公民人格意识,推进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优良家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推动新时代优良家风文化建设,必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奠定家风文化传承的基石;加强良好家风文化宣传,增强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熟悉和认同;将家风教育贯穿到终身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家风教育融入生活,培育和提供直接的思想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重要哲学著作的<周易>十分重视对家庭和谐的培养.把夫妻和谐看做家庭和谐的基础,认为家庭和谐重在家庭成员加强修养,整治家风是家庭和谐的基本法则,旨在通过修身和治家,来实现家庭的和谐,从而达到齐家的目的.这些思想对当今和谐家庭建设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到当代,家庭始终是乡村的基本单位。而家风作为家庭文化的集中体现,既可以展现出个人的精神状态和道德观念,同是也成为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优良家风建设对于促进新农村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突出表现在加强村民道德建设、构建新农村和谐家庭以及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3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妇女发展进程与政治文明关系的论述,指出了少数民族妇女发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体现,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并进一步提出了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7,(3):97-98
随着党中央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家风的传承也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家风为切入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在家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家风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企业文化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正确处理好文化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各类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社会大转型,家风家教的培育面临结构核心化、独生子女大量成家立业、市场经济深刻影响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挑战。部分传统优良家风如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理等都面临着削弱、消解。在当前党中央重视家风家教的有利条件下,主流媒体应大力营造重视家庭家风家教的社会氛围,引导家长注重家风家教;持续抓好党风政风以优化世风,为培育家风家教创造良好社会条件;厘清家风家教关键责任主体,发挥家长、教师、亲友在培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美育的专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传统家庭道德文化精华的时代,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团结,社会的稳定发展,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一是家训的含义及特征以及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二是传统美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最后是家庭和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浅谈家庭廉政文化建设的要求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平先 《科技资讯》2008,(4):238-238
家庭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具有时代性、体现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家庭廉政文化建设应以增强素质为根本,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以和谐家庭为目标,培植诚信相爱亲情;以家庭美德为灵魂,倡导勤劳俭朴家风;以民主法治为支柱,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汉乐府民歌中的妇女形象具有奇行异事化的倾向,其原因有三:一为叙事文体本要追求奇行异事;二为汉代的采风政策鼓励采集具有奇行异事的人物;三为汉代家庭现强调妻子对家庭的支持作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该文针对寝室长在寝室建设寝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从方方面面发掘寝室长的作用。同时,也阐述了和谐的寝室关系对建立良好的寝室文化的影响,寝室长是寝室文化的倡导者,寝室长是寝室文化的凝聚者,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需要寝室长的调和,寝室长要学会构建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强调了寝室长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班昭的《女诫》作为第一部女性教育要籍,它确定了女性的家庭地位,强调夫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主体,要求女性在封建家庭中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必须做到:精心事夫、曲从舅姑、团结叔妹,并论述了女性应该遵循的道德修养和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女诫》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重读《女诫》,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构建现代和谐家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建立和谐校园与图书馆教育职能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建设和谐校园的意义,分析了人文教育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图书馆的人文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妇女观,在主体方面体现了“男女相生“、“性别和谐“的观念,凸现了妇女作为“人“的社会属性。但是,建立在封建父系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伊斯兰教的妇女观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在实际生活中,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意识仍占伊斯兰教妇女观的主导地位。用社会性别理论对伊斯兰教的妇女观进行分析,对研究伊斯兰教以及改善穆斯林妇女的境遇,提高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6):102-106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家风的建设,把家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开国领袖毛泽东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逐渐的形成了自己重视亲情、学以致用、艰苦朴素、严以律己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独特家风。大学生党员是广大青年中的精英,作为学生他们肩负着刻苦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作为共产党员他们承担着维护党性、先锋带头的政治任务。学习和践行毛泽东家风对于当今大学生党员提升自身修养,建设家风具有重大的参考意见,广大大学生党员要注重自家优良家风的传承,努力做优良家风的表率。  相似文献   

19.
分析和论述了礼仪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即礼仪意识促进社会和谐观念的形成;礼仪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关系的构造;礼仪规范促进社会和谐制度的完善。指出礼仪的积极作用主要是依靠其对社会观念、行为和制度方面的控制和调适,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陈宝生部长就当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把家庭教育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家长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该论文从家庭文明建设的角度,试就家庭教育中文明建设对孩子的影响、成因和对策做一探究,以期为家庭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