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搭乘航天飞机或者太空飞船到太空度假、旅游和探险,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不过,少儿朋友们,你可曾想过,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到太空去旅游,能像在地球上一样,在外层空间用眼睛观察世界吗?  相似文献   

2.
人类战争从陆地发展到海洋、空中,现在正在向一个新的空间——太空发展。可以这样说,太空将成为人类未来战争的新战场。常规在空中翱翔的飞机由于其飞行领域仅仅局限于空中,不可能成为太空“格斗”的“利剑”,而目前的航天飞机又由于造价昂贵、应变能力差和生存能力低等原因,同样无法成为太空军事竞争的武器,军事争夺的日益紧迫呼唤着全新兵器的早日降生,于是,一种新型的作战兵器——空天飞机的设想萌生了。  相似文献   

3.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各种航天卫星、航天飞机、宇宙空间站将大量进入太空,人类活动也将从空中扩大到近地空间、远地空间以至整个地月空间。在新的世纪里,太空争夺将日趋激烈,为了满足太空争夺的军事需要,一种与陆、海、空并列的新军种——天军,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作战部队之一。  相似文献   

4.
开篇的话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被牢牢地束缚在地球上,但从古至今人类从未中断过对蓝色太空的向往。于是有了中国古代嫦娥奔月寂寞广寒的美丽传说;古希腊神话中青年人伊卡洛斯用羽毛和蜡制成双翼飞翔,因接近太阳蜡被融化坠海而亡的哀婉故事。在具体实践中人类也对地球引力发起一次次冲击。我国古代就有人试图利用烟花爆竹,使自己飞起来……人类真正开始太空之旅,是1961年由苏联宇航员尤·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实现的,其后美国“阿波罗”11号实现登月……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书写了一笔又一笔的辉煌。然而征服太空的历程又充满了挫折与艰辛,有时甚至要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正如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给全世界投下了阴影。航天活动如此危险,而且代价高昂,人类为何还是不屈不挠地进行着太空探索?  相似文献   

5.
邹声武 《科技潮》2000,(7):47-49
去太空旅游能给人带来绝对独特的体验。太空旅游的普及必将为商业性太空活动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这个行业必将受到各国航天机构、航天制造业、服务业、地球旅游业及金融和保险业的广泛关注。历史回顾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再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发展过程。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都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第一颗航天器飞上太空,人们就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去太空旅游。载人航天技术的兴  相似文献   

6.
太空垃圾:空间飞行器的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金 《科技潮》1999,(9):57-57
伴随着人类走出地球的脚步和在太空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伟大壮举的同时,太空垃圾也与日俱增,不但严重地污染了太空,也给未来留下了无穷的隐患。众所周知,运载火箭把航天器送到了太空,星、箭分离之后,火箭的剩余部分也就成了垃圾,被遗弃在太空中。各类航天器除可回收的一类之外(比如返回式卫星),其他的则在太空中度过其设计寿命,丧失了功能之后,也将变成废弃物,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地留在太空中,这些无论是已经解体还是以整体的形态出现在太空中的废弃物,都称作太空垃圾。此外,还有如星、箭上脱落的油漆斑块,火箭燃料剩余的液滴及一些细小的太空陨石颗粒,还包括宇航员的排泄物等等。资料表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共成功发射了4504个航天器,2153个在轨道上遨游,其中正常工作的只有452个,有2351个已经下落或湮灭,这些已经下落解体的航天器的碎片有的已被磨擦成粉末,有的掉到地球上,但  相似文献   

7.
翟崑 《世界知识》2008,(20):66-66
恐惧药方 恐惧是人类天性。中国的新航天英雄翟志刚在神舟7号发射之前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说,他们一直在艰苦卓绝地练习如何克服对太空的恐惧。记者问,能克服吗?翟志刚回答,没真正到太空去过,不知道是否已经克服了恐惧。可以想像,当翟志刚在太空中探头出舱说“感觉良好”时,那瞬间的恐惧也许真是荡然无存了。  相似文献   

8.
航天飞机是20世纪80年代的“太空巴士”。在“阿波罗”成功登月后,美国于1972年正式着手研制航天飞机,并于1981年4月12日首航成功,它为人类的太空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美国现存3架航天飞机,它们是“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1986年失事坠毁,另一架“哥伦比亚号”于2003年坠毁。本期我们介绍的是一架投掷式航天飞机模型,由于它的机翼比较大,所以投掷飞行的效果比较好,只要你制作正确,稍稍调试后都能作正常的飞行。  相似文献   

9.
《科技知识动漫》2009,(1):84-87
1990年4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呼啸着冲向太空,携带着一台太空望远镜,这是人类首次将望远镜带到大气层以外的空间,清晰地观测太空。  相似文献   

10.
太空浩瀚无垠,令人神往。地球是这漫漫太空中的一分子,有厚厚的大气层,还有强大的引力。地面的任何东西要冲出大气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在火箭家族中,有许多从地面飞入太空的成功“箭士”,令大家羡慕不已。运载火箭小长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太空迷,无时无刻不梦想着去太空遨游一番。为了实现自己的太空梦,他不怕苦不怕累,锻炼身体,磨炼意志。  相似文献   

11.
画廊     
《科技潮》1999,(7)
想象的勇气——谈漫画"天堂归来"这是一幅前苏联画家画的关于宇航的漫画。多少年过去了,现在看来仍颇感新鲜。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得人类已由航空走向航天。习惯于在地球城市街头散步的人们竟然可以到太空中去遨游,这是咱们祖先们想也不敢想的事。这幅几十年前的画,画的是一个欢迎宇航员太空归来的场面:胸佩奖章的欢迎者,看来都是老一代的宇航员了,他们正在迎接年轻的宇航员凯旋归来。此画妙在凯旋者的左手还拉着一位美丽的天使小姐。这真是神奇之笔。这可以说是现代的神话。我是  相似文献   

12.
想去太空看时装表演吗?原本只有美国、俄罗斯两大品牌的“时装”在太空中争奇斗艳,现在又闯入一支新秀——中国牌,不知会有什么样的惊喜等着我们。快快坐上航天飞机上天走一趟,在太空T型台旁抢个好座位吧。  相似文献   

13.
尹怀勤 《天津科技》2008,35(2):12-14
北京时间2008年2月12日,经航天员太空行走,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哥伦布太空试验舱被成功地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该舱是被2月8日发射升空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的。2月10日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为12日太空行走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举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又获得了一次重大进展,并因此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建站情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03年2月1日在太空中飞行了16天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着陆前突然发生意外.在太空中解体.航天飞机和机中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相似文献   

15.
太空旅行是基于人们遨游太空的理想,到太空去旅游,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最为新奇和刺激的是可以观赏太空旖旎的风光,同时还可以享受失重的味道.而这两种体验只有太空中才能享受到,可以说,此景只有天上有.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一直渴望象小鸟一样飞行。象动画片中的阿童木一样自由自在地在茫茫宇宙中穿行。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实现,现代航天技术使人类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目前,许多航天任务需要航天员出舱活动,例如,进行太空“摘星”,把“生病”的卫星回收到航天飞机中修理,组装日益庞大的空间站,紧急救援使遇险宇航员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7.
载人航天最动人的情节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精彩表现,完成一系列太空工作之后,总要返回地面,有去无回是不可想象的。发射升空考验的是运载火箭的功力,而返回时就要靠航天器自己了。无论是航天飞机还是宇宙飞船都要经历返回这一恐怖历程,返回是航天飞行中出现事故较多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时事点评     
“哥伦比亚”命殒太空人类飞天继续前行 2月1日是农历中国新年,但却是人类航天史上黑色的一天。这一天,已在太空中遨游了16天的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航途中坠毁,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一噩耗传来,无数人流下悲痛的泪水。人们为不幸遇难  相似文献   

19.
<正>火箭的回收利用是人类实现太空遨游的技术基础,而目前这项技术也已经成功实践了,你知道怎么做到的吗?发射卫星进行太空探索投资巨大,仅发射一枚火箭就要耗费巨资,这也让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无力从事这一项目。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则另辟蹊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提出了通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斯帕尔宇航公司制造的太空机械手已经被45次用在美国航天飞机的太空飞行中,每一次都圆满地完成了指定的任务,从未发生过故障。斯帕尔宇航公司一共为美国宇航局制造了四架太空机械手,这些太空机手在加拿大被称作加拿大手臂。在今年5月中旬作太空飞行的美国航天飞机“奋进”号也使用了加拿大手臂。参加“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加拿大宇航员是马克·加尔诺,加尔诺这次将是第二次上太空旅行、加尔诺在这次“奋进”号太空飞行中的任务是操纵加拿大手臂,释放航天飞机带上天的美国宇航局的斯巴达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