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著名的"宁乡青铜器之谜"困扰了几代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至今仍未彻底解开。据宁乡炭河里西周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专家关于宁乡青铜器与炭河里遗址属同一文化内涵的研究成果,从研究炭河里古文化入手,通过对有关青铜器发现资料、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地名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等进行疏通和推论,认为炭河里遗址的生活族群是三苗,且炭河里遗址是古三苗国在商末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地。三苗国商代地域包含了赣西北、鄂东南、湘水下游和资水下游,而西周时期仅留有湘水下游和资水下游。最后通过对三苗地域内商周文化遗存等相关资料的分析,为"宁乡青铜器之谜"寻找了一种合理的解释:古三苗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相似文献   

2.
云南祥云县红土坡石棺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这些铜器制作精美,类型丰富,堪称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为进一步研究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对20世纪80年代两次发掘祥云红土坡石棺墓所出土各类铜器(包括剑、矛、钺、斧、锄、动物模型、杖首)进行了成分分析,并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的铜器材质主要是红铜或低锡青铜,含锡量很低是该墓葬群出土铜器的一大特点。这些铜器主要用作随葬明器,少数兵器为实用器。个别为铜锡铅三元合金,已经出现了在合金中加铅的技术。其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少数器物表面镀锡。这一研究成果,对今后探索洱海区域青铜时代金属技术及其文化面貌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族考古学结合民族学与考古学材料,利用操作链的概念试图将静态的考古遗物动态化,并赋予其文化意义。考察印尼摩鹿加群岛传统制陶业,并分析了有关班达群岛的历史文献、民族志及考古出土陶器标本后,研究结果显示公元14世纪后班达群岛陶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的二元分化可能是香料贸易背景下的文化变迁、社会冲突与二元分化过程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4.
滇西和滇南地区几件青铜时代铜器的科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科学分析手段,对滇西、滇南出土的10件铜器进行了初步的科学分析,包括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鉴定。结果表明:这些铜器的材质为红铜、铜锡二元合金、铜锡砷三元合金、铅锑砷铜和铜锡铅砷四元合金。体现了滇西地区铜器制作工艺和合金配比的多样化特点,表明了滇西与其他地区青铜文化存在技术交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21,(3):72-77
新考古学致力于使考古学直指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行为的本质,揭示一切演化过程的联系与动因,从而得到一般性的法则为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但客观上新考古学对于考古材料与文化土壤的分离、单纯强调功能与联系的手段,可能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体系的中国现代考古对社会与历史的研究产生割裂。本文以新考古学为例,分析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考古学范式,旨在探究新时期我国考古学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郳又称作小邾,为周代附庸小国,由于先秦文献记载过于简略,长期以来,有关郳国都邑确切地望以及历史概况一直扑朔迷离.综合最新考古资料以及文献记载,对郳国都邑,郳君墓葬,出土的铜器铭文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考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0月17—20日,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筹)、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办,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西北大学科技考古学中心承办的"全国第十四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在西北大学成功举办。来自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国家博物  相似文献   

8.
结合考古学、地理学、文化研究等方法,认为史前考古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进而提出:自然环境是人类文化存在的基础和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之一;史前考古在认识不同文化特色的形成、分析遗址区域、探索文化传播的途径等问题时,必须了解相应的自然环境;这对深化史前考古的研究成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考古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出现了新考古学派,导致包括环境考古学在内的许多考古学分支学科的出现。环境考古学的发展经历了线形模式阶段、系统模式前阶段和系统模式后阶段3个时期,并逐渐形成4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地学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和分子生物考古,其中地学考古涉及到地貌学、沉积学、土壤学和地质年代学。环境考古在考古学理论方法框架中主要应用于遗存堆积前、堆积及堆积后理论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现阶段最需要的是工作方式与研究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从传世文献《诗经》与出土的铜器铭文可以发现,中国文学批评思想实际滥觞于西周初期的周王室。在西周初期的文化及文学实践活动中,周王室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与范畴,并对周初之后的先秦文学批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e research of the paleoflood remains from archaeological sit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jobs in the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rchaeological methods and the archaeological finds from the Yuxi site,Fengdu County of Chongq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ultural layers and the possible paleoflood layers from various angles,such as contents,shapes of gravels,pottery,etc.,identifies the possible paleoflood deposit layers,i.e.the paleoflood remains of the Yangtze River,and discusses the periodicity of the floods.  相似文献   

12.
山南邦嘎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新发现与初步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辉 《西藏大学学报》2001,16(4):50-51,56
邦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下水乡,现存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呈条状形分布,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30米,海拔3900米。该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由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区文物普查时发现。2000年9月至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博物馆及山南文物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田野考古考察与发掘,获得了重大考古发现。邦嘎遗址是继拉萨曲贡遗址、山南贡嘎昌果沟遗址在西藏腹心地区雅砻河谷地带发现的另一重要的史前遗址,其在西藏考古学的学术地位和文物保护、研究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为进一步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对遗址的性质、绝对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堆积、出土物类型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科学认识,联合考古队于2001年5月至6月进行了第三次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在此,本文将对此次发掘情况做个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安徽江淮流域环境考古研究的回顾,全面总结该地区近年来区域环境考古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新进展。同时对该区环境考古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梳理,指出安徽江淮流域环境考古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思路,即通过多学科、多手段对区域自然沉积地层和考古遗址地层的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环境考古综合集成研究:(1)建立区域高分辨率的年代框架和环境演变序列;(2)通过典型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研究,建立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3)建立洪水灾变地层标志,提取地层洪水灾变事件信息;(4)探讨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演变的响应机制。研究将为探究安徽江淮流域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轨迹,揭示区域环境演变和古洪水事件对该区人地关系的影响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对瓯江口地区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参阅了有关的考古资料和文献,从沉积学、地貌学、考古学等角度,综合论述了本区包括海湾充填、平原塑造以及岸线变迁的成陆过程。  相似文献   

15.
鉴于当下来自人类学、神话学界和考古学界在文明探源研究中不约而同地呼唤神仪式、精神信仰等"软"视角对考古素材和人文阐释会通互释的关注及研究实践,笔者以《礼记.月令》中的仪式叙事为例,尝试探讨作为神话编码的"以初为常"这一认知与实践如何规约着仪式叙事与考古"物语"的程式化叙事,从而找到考古文化遗迹、文本文献与神话仪式叙事对接以互证互释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科技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及相对独立性 ,使科技档案的形成在客观上具有成套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站在当下构建文化多样性的立场,从文献索引、闽台历史民俗资源调查、服饰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地方性知识”建构4个维度,对“福州南宋黄弄墓”服饰进行多维价值重释。从考古价值和文献价值上,黄弄墓服饰既丰富了中国服饰史研究中关于南宋部分的实证,又填补了闽文化传统服饰的考古文献空缺,也成为服饰史研究中最常被引用的文献;黄异墓服饰在刺绣、印染等纺织技术上的成就。既能客观反映宋代闽地纺织工业及技艺的高超,又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南宋时期闽文化地方性审美意趣的真实范例;同时为构建文化的地方性知识及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on both sides of the Dachang section in the Daning River,the Three Gorges of the Yangtze River,shows that riverbed evolu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during the prehistorical and historical period,and it restricts human activ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ulture.Field investigation,dating data,paleocurrent analysis of 100 gravels on the riverbed and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reveal that the riverbed of the Dachang section developed in the Shuangyantang region during the early stage,after about 30 kaBP it shifted westward gradually and reached the present place.Along with the westward shift,the focus of ancient culture changed for several times.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s period,the east riverbank of the Daning River was the main residential area.During the Han Dynasty,along with the westward shift,the living space of ancient people was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east riverbank and the focus of culture moved westward.Then the Zhangjiawan site became the main dwelling district.In the late Han Dynasty, the villages were flooded and the ancients had to immigrate to a high place.Tombs of the Han and the Jin Dynasties outcropped on the flood plain of the east bank because their surface sediments were eroded by several flood events and the westward shift of the riverbed.  相似文献   

19.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决西周王年 ,是采用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方法 ,发挥历史学、考古学、C1 4 测年和天文学各自优势 ,经数十次专家会议协同讨论认可的结果。这个结果今后可能还会改进 ,但它已不是如以往研究西周王年那样是个人行为 ,因此它要周密得多。为了准确地判定灭商之年和晋侯苏墓的时间 ,已作出有针对性的考古发掘和第一次使用系统C1 4 测年 ,大大提高了精度。金文历谱在推算时严格地依据金文学家最新的铜器分期断代表。排定金文历谱和西周王年时 ,利用了新近发现的七个支点 ,具有较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化和自然界相互依存,决定了只有结合古环境来研究古文化,才能认识古文化,才能认识人类迁徙的真正原因。环境考古学主要研究古文化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间的关系。我国历史和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只要我们抓住考古学和环境科学向新阶段迈进的契机,我国环境考古学必将迅速发展,并一定会在认识古人类历史、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