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汉代咏侠民谣是中国古代咏侠诗的源头,它们与史书的记录互为补充互为印证,真实地反映了汉代游侠的生存发展状况以及民间社会对游侠这一特殊群体的评价,不仅对我们全面认识汉代游侠,甚至对研究中国古代咏侠诗的起源与发展流变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代咏侠诗的研究目前在学界几乎没有涉及,然清代咏侠诗是中国古代咏侠诗中的重要一环。与唐宋相比,清代咏侠诗在时代文化土壤与任侠风气中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咏侠与咏史、怀古交并而作的现象更为突出。因而,清代咏侠诗在继承此前咏侠诗的创作内容、手法的同时,拓展了更为丰富驳杂的创作内容,呈现了深刻的历史反思与理性精神。在审美艺术上,清代咏侠诗将古朴壮美的诗意境界与浪漫洒脱的任侠情怀相结合,而侠客豪宕、壮美的人格美与创作主体深沉、饱满的思理性相辉映,形成了清代咏侠诗独特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王象春论     
晚明山左诗经历了一个由标举齐风到宣扬禅诗、侠诗的演变历程。明末山左诗坛巨擘王象春 ,倡导禅诗、侠诗 ,欲“重开诗世界 ,一洗俗肝肠” ,其《问山亭集》之诗“自辟门庭” ,“箕踞悲歌” ,抒写末世士子的侠戾之情与兀傲之气 ,而其清隽神秀之作亦极具艺术价值 ,并且透出王士廌“神韵“诗的端倪  相似文献   

4.
童玲  赵菁菁 《科技信息》2010,(3):138-139
以《玉台新咏》为代表的齐梁诗歌,为唐代文人的表达提供了借鉴的营养,《玉台新咏》所收的闺怨诗歌体现出的风格与追求,对唐代闺怨诗的影响贯穿有唐一代。唐代闺怨诗与《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因缘包括承与变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唐代闺怨诗的题材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唐代闺怨诗对《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意象的传承与突破;唐代闺怨诗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继承与突破。唐代闺怨诗在充分继承前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加以发展、壮大,与前代闺怨诗相比,又有了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侠以《史记》中的游侠、唐传奇中的豪侠、清侠义公案小说中的官侠最具代表性。由于时代特点、文化背景、创作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侠客特征出现了异变:他们生存的环境从江湖转换到了庙堂;他们的追求由不求闻达到注重侠义建功;他们的精神内质从江湖意气转变为恋主情结。本文从创作主体、社会环境、民众心理三个方面剖析了侠特征出现异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侠以<史记>中的游侠、唐传奇中的豪侠、清侠义公案小说中的官侠最具代表性.由于时代特点、文化背景、创作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侠客特征出现了异变他们生存的环境从江湖转换到了庙堂;他们的追求由不求闻达到注重侠义建功;他们的精神内质从江湖意气转变为恋主情结.本文从创作主体、社会环境、民众心理三个方面剖析了侠特征出现异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借鉴神话学的相关理论,解析了"侠"的内涵及人们对于"侠"的观念的流转与演变:侠的创造具有相当的虚构性和变数。侠走出历史后,就被不断地"发明"、"创造"成为维护正义的斗士和人间的浪漫英雄。侠神话的创造涉及对存在的认识、对道德的需求和对政治公道的盼望。侠神话建构的同时,也在经历着不断地解构,在港台新武侠小说对侠的现代阐释中,这种神话最终被打破。  相似文献   

8.
先秦游侠考述──廿四史游侠考述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文献对游侠记载的废先是导致今人对先秦侠文化研究尚属空白的一个直接原因。本文试图根据《韩非子》、《史记》等典籍的零星记载及其它潜在线索,对先秦游侠情况作一较全面、客观的描述。先秦侠的产生是在东周以后,最先来源于战国时期自由流动于社会各阶层,无固定职业而尚武好义的自由武士。可分依附游侠和自由游侠两大类。诸子百家都与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侠的行为模式和伦理原则在先秦都已大体具备。  相似文献   

9.
两汉侠文化较先秦有了大发展。《史纪》有关于侠之道德,社会背景,地域气质的记载和评价,《汉书》则提供了有关游侠的全面描述。《史记》之后,侠的道德评价体系基本确立,《汉书》之后,侠的基本行为模式大致形成。故《史记》《汉书》对中国游侠史的建立有着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自《后汉书》始,正史不列《游侠传》,标志游使黄金时代已告结束,进入稳定渐变的传承积淀期。侠愈益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理想和人格中升华共存,而不仅仅是社会的生活存在。这一过程由汉魏到唐代才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1.
关于吏人阶层的起源问题,现有的几种解释都不是很周全,特别是从官制角度把吏人视为人为压制的结果,这与唐宋之际身份解放的大潮流相违背,显然不合情理。有种种证据显示,吏人的前身应该是官府贱民,这些人在隋唐时期开始加入日渐卑冗的吏职,并可能通过流外制度升入官员行列。唐宋之际,这些人的身份也一样得到很大解放,宋朝对吏人的种种压制措施实际上并没有压低他们的地位,只是取消了他们通过流品制度升入士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中国封建时代音乐文化的最高峰,唐人小说对此有较多的记载和描绘。以唐代传奇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从音乐风尚、梦中受曲和勤政楼意象等三个方面对唐代音乐活动进行考论探析,可以发现唐代音乐文化具有全民性、高端性和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嘉靖初的诗风转向,即由学习盛唐诗转向初唐诗。从三个方面论述唐顺之初唐诗的特点。提出了研究唐顺之的初唐诗,可以更加具体的了解此一时期的诗风转变。  相似文献   

14.
太子监国是唐代政治中的重要现象,一般可分为太子攘夺皇权后的监国、皇帝巡幸时的太子监国、皇帝有疾诏令太子监国和权臣宦官废皇帝后以太子监国等类型。太子攘夺皇权和临危受命下的监国往往已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有唐一代的太子监国现象不仅凸显了唐代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古代皇权传承中的制度纽结和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中叶后,在朝鲜朝思庵朴淳"诗学盛唐"的倡导下,出现了白光勋、崔庆昌、李达三大宗唐诗人。其后,除了士大夫文人群体外,这种宗唐诗风甚至波及到庶民阶层,这一阶层不仅包括以刘希庆、白大鹏为代表的平民诗人群体,也包括以许兰雪轩、李玉峰为代表的女性诗人群体。刘希庆与白大鹏互有酬唱,二人齐名,"并称一时",并受到了诸多士大夫文人的褒奖,成为宗唐的平民诗人中的杰出代表,特别是刘希庆的诗歌还能结集出版,可以说是平民诗人的汉诗创作取得成功的先例。许兰雪轩等女性诗人的宗唐创作不仅受到了本国诗评家的认可,其诗名还远播中国。  相似文献   

16.
晚唐时代是一个政局混乱的时期,但随着文学的发展,晚唐的“列锦”辞格仍有发展,与初唐、盛唐、中唐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由《全唐诗》中的晚唐诗歌予以全面考察,列锦辞格在晚唐的运用已是相当普遍,对晚唐诗歌在意境营构、韵律美的创造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晚唐诗歌中的列锦辞格运用虽然普遍,但也有一些类似列锦而实非列锦的辞例,这是需要予以厘清的。  相似文献   

17.
唐代宫廷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与东汉“鸿都门学”以来特别是隋唐官学教育中的附设制度紧密相连的,这种行政管理机构下附设的职业学校教育形式是官学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这一时期,音乐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五代、宋元时期的市民音乐文化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实施的一系列技能训练措施,不仅具有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实用价值,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有许多方面值得推崇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唐代公主作为皇室成员,其婚姻不仅具有政治性的特点,而且是唐王朝的发展与衰亡的见证,这表现在公主婚姻对象的选择、皇帝对公主的婚姻要求、公主的表现及再嫁规定等方面。唐代公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高统治阶级中一个独特的群体,她们曾在唐初的政坛上大放异彩,叱咤风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开放;也曾在唐代后期以柔弱的肩膀扛起保家护国的重担,受到日益沉重的重重束缚。  相似文献   

19.
北宋诗人崇尚唐人唐诗,以盛、中、晚三唐的诗人诗作为主。其形式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即“别集整理”、“选集编选”、“唐集校注”、“诗话评说”、“序跋品评”;而于诗歌创作方面的具体表现,则重在相互唱和而成风气、汲取各种创作技法以为己用、继续乐府诗的创作等方面。因此,以崇尚唐诗为主流的诗歌创作,历史地成为了推动北宋诗歌繁荣与发展的一种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