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利用正交试验法在焊剂基本组元中确定最佳配方的全过程以及解决堆焊层铌含量不足和脱渣性较差的办法。所研制的两种焊剂HD-1,HD-2分别适合于堆焊过渡层和表面层的烧结焊剂,参照、热壁加氢反应器生产标准进行了物理、化学、机械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该焊剂在高速堆焊过程中完全满足工艺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成份等要求。与国外同类焊剂对比,其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焊剂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烧结焊剂用粘结剂的研究,从粘结剂的作用和焊剂微观结构等方面,论述了改良粘结剂和焊剂颗粒表面状态的可行性,利用锂水玻璃、钠水玻璃、钾钠水玻璃及轻质氧化镁进行正交试验,分别得到了它们的加入量对吸潮度的影响趋势及最佳混合比;使用最佳混合比的水玻璃制成的焊剂的吸潮度仅为常用方法制成焊剂的1/7,证明锂水玻璃在其它水玻璃保证焊剂颗粒强度的条件下,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抗吸潮的优点.同时在试验中得到,只有焊剂在烧结点烧结后才具有最低吸潮度。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焊剂最佳配方的实验方法,提出了解决堆焊层含铌量不足和脱渣性较差的措施,所研制的4种焊剂HD-3,HD-4,HD-5和HD-6分别适合于75mm,120mm宽带极高速堆焊的过渡层和表面层堆焊,具有堆焊工艺性好、吸潮性小和堆积比重小等特点.参照热壁加氢反应器生产标准进行了物理、化学和机械性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这些焊剂在高速宽带极堆焊过程中完全满足工艺性能要求,堆焊层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均能满足压力容器生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奥氏体不锈钢烧结焊剂配方中添加硼砂制成含硼砂不锈钢烧结焊剂,在奥氏体不锈钢上进行焊接。通过吸湿试验和小球撞击试验测定烧结焊剂吸潮率和脱渣率,研究了硼砂对烧结焊剂吸潮性和脱渣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烧结焊剂和熔渣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硼砂对烧结焊剂和熔渣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烧结焊剂中添加硼砂,焊剂表面有低熔点物质生成。添加的硼砂质量分数为3%时,焊剂抗潮能力最强。硼砂能显著提高焊剂脱渣率,改善焊剂脱渣性,且熔渣微观表面由凸凹不平逐渐变得平滑。添加的硼砂质量分数超过3%时,3次撞击焊缝能完全脱渣。  相似文献   

5.
利用试验方法 ,研制出了一种ZA合金模具TIG焊接专用焊剂。这种焊剂具有合适的熔点、良好的流动性及导电性。焊接性试验及焊接接头的性能检测表明 ,该焊剂能改善ZA合金模具的焊接性能 ,提高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 ,获得适宜的焊缝成分 ,因此完全能够满足焊接ZA合金模具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该焊剂配方独特、价格低,抗沉积性、润湿性、保护性和焊渣清洗优良,焊剂浸润的部位不降低喷漆的光亮度;产品质量稳定,工艺简便,清渣容易,无氟无毒,不仅可用于碳钢,亦可用于进口含铬钢材,其性能、工艺均优于国内现有焊剂亦优于德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7.
利用试验方法,研制出了一种ZA合金模具TIG焊接专用焊剂。这种焊剂具有合适的熔点、良好的流动性及导电性。焊接性试验及焊接接头的性能检测表明,该焊剂能改善ZA合金模具的焊接性能,提高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获得适宜的焊缝成分,因此完全能够满足焊接ZA合金模具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高速埋弧焊焊缝咬边的机理、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焊速可大于80m/h的高速埋弧焊烧结焊剂,并介绍了这种焊剂的性能。阐述了焊接工艺参数的焊剂成份对高速焊焊接工艺性的影响。利用这种焊剂对16Mn和20g材料进行了焊接工艺实验评定,结果表明:利用这种焊剂可以解决高速焊咬边和焊接工艺性的问题,并能满足压力容器和锅炉钢焊接要求,是一种较为理想,可推广使用的焊剂。  相似文献   

9.
研制出一种CaF_2-CaO-Al_2O_3型高铬铸铁电渣堆焊烧结焊剂,采用渣池稳定性、堆焊缺陷和脱渣性作为焊剂的工艺性能的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焊剂中CaO和Al_2O_3质量分数比例为1∶1,CaF_2质量分数为40%时,液态渣池电导率为3.304 5Ω~(-1)·cm~(-1),黏度为0.083Pa·s,表面张力为338.456N/m;电渣堆焊过程稳定,堆焊层成形良好,渣皮易脱落.所研制的焊剂与高铬铸铁焊丝匹配进行电渣堆焊,焊丝中合金元素Cr和C的过渡率分别达到91%和83%,堆焊层为初晶奥氏体+共晶组织组成的亚共晶高铬铸铁组织,硬度为50.9±1.5HRC,焊剂能够满足高铬铸铁电渣堆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制了一种制作大面积埋弧自动焊高耐磨堆焊层用非熔炼焊剂。使用该焊剂配以H0 8A焊丝进行埋弧堆焊 ,可获得硬度为HRC 58~ 63的均匀堆焊层。利用金相、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堆焊层的组织结构 ,结果表明 ,堆焊层组织为大量细小的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及碳化物。该堆焊层的耐磨性是 45钢的 8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摘要: 在高压舱内进行了不同水深的水下湿法药芯焊丝焊接(FCAW)试验,以电弧电压差异系数的倒数作为衡量电弧稳定性的指标,分析了不同水深条件下电弧电压与焊接电流之间的相关性对电弧稳定性的影响,并从送丝 熔化系统的角度探讨了电压与电流的相关性对电弧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利用二次函数拟合电弧稳定性指标与电弧电压之间的关系,得到最佳的电压与电流关系.结果表明:最佳的水下湿法FCAW的电压与电流关系曲线呈上升的变化特性,随着水深增加,FCAW需要更高的电弧电压;水下湿法FCAW的电弧稳定性取决于电压与电流的相关性,而并非简单地随着水深的增加而下降;水深对电弧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压与电流相关性的不同;随着水深增加,相同焊接电流所需的电弧电压相应地增大.  相似文献   

12.
对 CO2 药芯焊丝的焊接工艺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电弧电压、电弧电流、焊接速度对药芯焊丝焊接工艺的影响 ,并对 CO2 药芯焊丝和实芯焊丝的性能作了部分对比试验 .研究表明 :CO2 药芯焊丝的焊缝成形、焊缝的熔合、焊接质量明显好于 CO2 实芯焊丝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测试和评定小功率GTAW电弧稳定性新方法。在此方法中,采用X—Y函数仪监测电弧电压的动态波形,根据动态波形对电弧稳定性进行比较和评定。本文以此方法为依据,就电弧电流、电流脉冲频率、电极几何尺寸、保护气体等对电弧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提出了延长电极工作寿命和提高电弧稳定性的技术措施。本文研究成果已用于工业生产,提高了超薄不锈钢制品焊缝合格率及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示踪的电弧传感焊缝跟踪方法,该方法能实现I型对接坡口TIG焊缝的焊接.建立电弧信号采集和分析的试验系统,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不同涂覆方式对电弧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覆方式和摆动频率对电压信号影响较大,而焊接电流和涂覆厚度的影响较小.通过电弧摆动和焊缝表面涂覆活性剂的方式,可以得到明显的周期性电压信号,此信号可以用于焊缝跟踪传感.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行研制的低碳钢A TIG焊活性剂进行了各种焊接工艺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本活性剂可使焊缝熔深比常规的TIG焊增加 3倍 ,对 12mm以下的低碳钢板对接无须开坡口 ,可一次焊接完成并能单面焊双面成型 .焊缝表面成型良好 ,接头微观组织、焊缝的化学成分和接头力学性能均不受影响 .焊接电流、弧长、焊接速度、涂层厚度和气体种类等均对焊接熔深的增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焊剂带约束电弧超窄间隙焊接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索一种实现超窄间隙焊接的新方法.采用5 mm的坡口间隙,将特定成分的焊剂带沿坡口侧壁送入电弧区,对电弧进行约束,可阻止电弧沿侧壁攀升;同时能有效控制电弧的加热区域,保证坡口两侧壁的有效熔合.设计并试验研究焊剂带约束电弧超窄间隙焊接的焊枪.导电嘴采用弹簧片作用的双铜板结构,通过建立描述导电嘴在夹紧焊丝时的变形及受力方程,精确设计导电铜板的几何形状,保证其可靠导电性和耐用性.试验表明,焊剂带与电弧的相对位置,以及合适的送焊剂带速度是保证稳定焊接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种高效的 TIG焊接方法 A- TIG,进行了系列 TIG焊堆焊试验 .结果表明 :在相同焊接规范下 ,涂敷表面活性剂后焊接电弧有明显收缩 ,熔池深度有显著增加 ,而熔宽稍有减小 .同时还介绍了活性剂成分的调配及活性剂成分对熔深变化的影响 ,并对熔深增加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制造YSP-50型液化石油气钢瓶瓶体纵缝焊接,采用埋弧自动正背面焊接成型工艺进行探讨,提出采用充气橡胶帆布耐火软管上面铺上焊剂作为埋弧衬垫材料,解决瓶体烧穿问题,提高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9.
双丝脉冲MAG焊的焊接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丝焊中焊接稳定性差的问题,搭建了双丝脉冲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焊(MAG焊)焊接系统,利用LabVIEW信号采集系统和高速摄像系统采集焊接过程中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波形,并同步拍摄电弧形态和熔滴过渡过程.选取后丝一个周期内电流峰值为表征参量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研究前后丝沿焊接方向间距对焊接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对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研究后丝预设峰值电压对焊接过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丝间距对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两电弧间电磁力的作用,间距控制在12mm以内或30mm以外时,焊接过程稳定性较好,在20mm左右易发生断弧;后丝电源峰值电压预设为32.5v时焊接过程稳定性较好,偏小易发生短路,偏大有断弧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