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过研究,内蒙古毛莨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有以下四个特点:1.内蒙古是我国毛莨属植物的又一个分布中心,在内蒙古境内主要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地;2.内蒙古毛莨属植物的水分生态类群是以中生植物为主,尚有一定数量的湿生或水生植物;3.内蒙占毛莨周的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在其西部高山渗入了亚洲中部山地成分和青藏高原成分,在其东部和南部渗入了东亚成分,在其北部渗入了欧洲—西伯利亚成分,此外,还有自身的特有成分;4.内蒙古毛莨属的植物区系与我国东北和蒙古的毛莨属植物区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油菜、蚕豆、毛莨和三色堇等四种植物花蜜腺的外部形态、显微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到油菜和蚕豆的花蜜腺是花托类型,蜜主要通过变态气孔分泌;毛莨是花被类型,蜜由表皮细胞分泌;三色堇是雄蕊类型,蜜由具乳头状突起的特化表皮细胞分泌。该四种植物花蜜腺中维管组织的分化有三种不同的情况。油菜同一朵花上四个蜜腺有不同的特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油菜、蚕豆、毛莨和三色堇等四种植物花蜜腺的外部形态、显微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到油菜和蚕豆的花蜜腺是花托类型,蜜主要通过变态气孔分泌;毛莨是花被类型,蜜由表皮细胞分泌;三色堇是雄蕊类型,蜜由具乳头状突起的特化表皮细胞分泌。该四种植物花蜜腺中维管组织的分化有三种不同的情况。油菜同一朵花上四个蜜腺有不同的特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从波斯毛莨花卉上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物R89—1,浸染波斯毛莨叶片表现为不规则的黄斑和坏死斑,易经汁液摩擦接种.可经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能侵染测试的11科40种植物中的7科23种.病毒粒体为正20面体,直径约25nm.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与蚕豆萎蔫病毒(B—BWV)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根据上述特征,K89—1分离物鉴定为蚕豆萎蔫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用感染的昆诺阿藜叶片通过丁醇澄清及聚乙二醇沉淀容易提纯,每100g叶组织可获22mg病毒.提纯的病毒制剂具有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曲线,最大吸收波长为259nm,最小吸收波长为241nm,A260/A280为1.67.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中含有上、中、下三条沉淀带.利用提纯的病毒制备的抗血清经微量沉淀试验效价达1/2048.  相似文献   

5.
谢宇  饶军 《江西科学》2001,19(3):166-168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证,阐明了小毛莨的形态特征、自然生态分布和药理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初步的引种栽培实验,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小毛莨这种野生资源植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LC-MS/MS测定毛曼陀罗中莨菪碱、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盐酸与浓氨水和三氯甲烷提取毛曼陀罗根部中的生物碱,以乙腈-(0.05%甲酸)水溶液=68:32为流动相;Agilent ZORBAX SB-C18(2.1 mm×100 mm,3.5μm)的色谱柱;柱温25℃;流速0.3 mL/min;进样量:2μL。结果莨菪碱、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在分别为1~200 ng/mL;1~1000 ng/mL;1~1000 ng/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依次为:Y=813.8904X+2165.3000(r2=0.9922);Y=714.1221X+517.4311(r2=0.9892);Y=872.9971X+1024.4247(r2=0.995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7%、97.2%、92.68%,RSD分别为1.02%、1.31%、1.41%。通过对12批曼陀罗根中莨菪碱、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的测定,其浓度范围分别为1~20 ng/mL;1~18 ng/mL;1~19 ng/mL。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毛曼陀罗中莨菪碱、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记录中国毛食蚜蝇属 11种 ,包括中国新录种 1种 ,3种为陕西省新记录 .文中简述了毛食蚜蝇属的鉴别特征及其分类概况 ,列出中国已知种类的分布区域及检索表 ,对中国毛食蚜属的区系分布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 .  相似文献   

8.
熊敏  杨鑫  吴兰云 《贵州科学》2021,39(2):35-40
目的:建立中药材毛茛和扬子毛茛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原标准无薄层鉴别项,根据文献调研毛莨和扬子毛茛所合成分主要是原白头翁素,而原白头翁素热稳定性较差,易转变为白头翁素,而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市场均无对照品可售,故采用自身对照药材为对照.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进行试验.方法:采用任意厂家硅胶G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居住在甘肃省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年龄在16~50岁之间的保安族人312例(男159例,女153例)手指指毛分布情况进行调查,随机取样观察记录手指各指指毛的分布情况,对2~5指近侧指节指毛位居桡侧、正中及尺侧者,分别以R、M、U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了解保安族人手指指毛的分布情况,为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结果:保安族人手指远侧指节没有指毛生长,近侧指节全部生有指毛,中间指节一部分人生有指毛,保安族人中间指节指毛出现率为41.7%(男49.1%,女34.0%),男性高于女性(P=0.007<0.05).2~5指中间指节指毛出现率构成比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4>3>5>2.手指指毛的分布规律和出现率是反映体格特征的有效参数,对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野生资源不足,满足临床上对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需求,以曼陀罗嫩茎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并对愈伤组织中的生物碱、东莨菪碱和莨菪碱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MS+2,4-D1.0mg.L-1是曼陀罗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由愈伤组织提取的生物碱中含有东莨菪碱和莨菪碱.实验培养的曼陀罗愈伤组织为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洋金花药材中东莨菪碱含量的方法,对7种不同产地的洋金花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广东、江苏、湖南、四川、云南等5个产地的洋金花药材中,东莨菪碱的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其中江苏产地的洋金花药材中东莨菪碱的含量最高.分别采用酸水浸渍、乙醇浸渍、乙醇回流、有机溶剂超声法,对洋金花药材进行提取,检测提取物中东莨菪碱的含量,考察了不同提取方法对东莨菪碱提取效率的影响.乙醇回流法得到提取物中东莨菪碱的含量高达0. 34%,是2015版药典所记载酸水浸渍法提取物中东莨菪碱含量的2倍.  相似文献   

12.
粒毛盘菌属是柔膜菌目晶杯菌科的一个很大的属,具世界性分布,包括相当多的不同形态的种类.对粒毛盘菌的分类、命名、物种多样性、生态分布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为野草辩护     
龙隐 《世界博览》2012,(5):86-87
正英国博物学家理查德·梅贝称野草是蔬菜里的游击队,森林里的不法之徒,是最不为大自然所宠爱的孩子。中世纪英国人对野草的称呼说明了人们有多讨厌杂草。小白菊被称为魔鬼的菊花,毛莨被称为魔鬼的爪子,连线草被称为魔鬼的烛台。大约有二十多种野草被认为是魔鬼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超声波洗毛效果,并与传统乳化洗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洗毛可以降低洗毛温度、缩短洗毛时间、降低洗剂和助剂用量.利用超声波所得的洗净毛蓬松性好,羊毛之间不发生纠缠,白度高且洗净毛中几乎无细小杂质.另外,超声波在洗毛的同时,对羊毛鳞片有蚀刻作用.经过超声波洗毛所得洗净毛纤维鳞片变钝、变光,摩擦效应降低.且超声波洗毛所得洗净毛纤维细度分布更趋集中,长时间超声波洗毛会使羊毛纤维直径变小,断裂伸长增大,但对纤维断裂强力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哈密市维吾尔族524人(年龄16~50岁,男287,女237)的手指指毛分布。结果表明远侧指节不生指毛,近侧和中间指节均生有指毛。左右手同手指毛分布基本对称,每指两侧指毛分布不对称。维吾尔族人中间指节指毛出现率低于白种人,高于印度人、日本人、尼日利亚人和我国藏族人、汉族人、壮族人。男性指毛出现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6.
蟋蟀产卵器背侧产卵瓣外侧的感觉毛的感觉信号传入在其产卵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感觉毛将传入信号通过产卵瓣内的传入神经传送到神经中枢进行整合来调控产卵活动.以双斑蟋(Gryllusbimaculatus)为实验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研究产卵瓣外侧的感觉毛的形态.结果表明:蟋蟀产卵瓣外侧在不同区域有许多不同长度的机械感觉毛分布,产卵瓣最尖端部位的感觉毛的基部结构不同于基部和中部的感觉毛,为单方向弯曲的感觉毛,在产卵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朝鲜族手指指毛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内蒙古兴安盟朝鲜族10~25岁学生547人(男276、女271)的手指指毛分布.结果表明,近侧指节生有指毛,中间指节除拇抬外,不生指毛,远侧指节无指毛.男女两性间指毛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异,左右手指毛分布基本对称.  相似文献   

18.
毛面衣属主要分布于热带。迄今在中国毛面衣属仅采集到2个种,即东亚毛面衣和少果毛面衣。后者为首次报导。本文对该属及其2个种的分类特征、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首次报道毛黑麦蛾属Pubitelphusa在中国的分布,并记述一中国新纪录种:三角毛黑麦蛾Pubitelphusa trigonalis(Park et Ponomarenko).提供了成虫、翅脉及雌雄外生殖器的特征图.  相似文献   

20.
引言肝片吸虫 Fasciola hepatica Linnaeus 的历史记载甚早。远在1379年法国牧童 Jehan de Brie就知羊多食毛棘植物毛莨(Ranunculus flamulla)而感染肝片吸虫病。Leeuwenhock(1704)报告羊食附有微生物(即囊蚴)之草叶而得肝片吸虫病。后来 Swammerdam(1752),Müller(1773)都曾先后发现肝片吸虫的尾蚴(Cercaria)。Bojanus(1818)首先报告其裂蚴(Radia)。Siebold(1835)发现其毛蚴(Mericidium)。最后,Thomas(1881-83),Leuckart(1881-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