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都强调指出,要把加强产学研结合作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在新世纪之初,我们要站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的战略高度、学习和贯彻两个大会的精神,这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是立足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战略部署,是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迎接新世纪机遇与挑战的重大选择.在回顾和总结推进高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和经验的同时,应以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推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地方动态     
广东:研讨产学研工作加快广东经济发展近日,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东莞召开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全国部分高校座谈会。40家全国重点建设高校和部分省属高校的科技处长,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小企业管理局、广东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08,(17):36-36
7月18日,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东莞召开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全国部分高校座谈会。会议由省部产学研办刘炜处长主持。省部产学研办副主任、省科技厅副厅长雷朝滋,省委组织部周玲处长,省科技厅重大科技项目办公室周木堂处长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4.
近日,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东莞召开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全国部分高校座谈会。40家全国重点建设高校和部分省属高校的科技处长,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小企业管理局、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省科技信息中心、东莞市科技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和省部产学研办全体同志共近100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5.
科技在线     
《安徽科技》2007,(6):26-27
5月19日,我国首个以循环经济为纽带、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型协会组织——铜陵循环经济产学研合作联盟在铜陵成立。省科技厅副厅长任鸣出席成立大会。据悉,铜陵循环经济产学研合作联盟是在安徽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成立的。会上,来自全国1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多名专家与铜陵市就循环经济技术发展进行了产学研合作研讨对接,其中,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学研工作,积极制定各种政策措施,吸引全国各地高校到佛山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大力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软、硬环境。截至目前,佛山市已与28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15所高校在佛山市组建了研究院。21所高校组建了办事处;佛山市现有产学研共建技术研发平台18个,产学研共建的省级研究院3个;高校与佛山市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500项,这些项目大部分都已产生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校产学研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当前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工作在思想认识、运行机制、利益分配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调准产学研结合的切入点,强化政府支持力度,创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互补模式,搞好产学研结合制度建设,才能确保产学研结合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提出,产学研结合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高校是产学研合作中的重要创新源头,为了充分展示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本刊将分行业对高校产学研结合工作进行专题报道。本期集中报道农业类特色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工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推进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自1992年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来,在产学研合作的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外产学研合作状况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分析河南省产学研结合情况可见,要进一步深入推进高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开展,必须从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加快培育科研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加强政府引导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刘炜 《广东科技》2008,(21):11-13
为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广东,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两部一省)于2005年携手启动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国家层面的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与广东的产业界开展自主创新全面合作,在南粤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产学研结合新高潮。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12日,宁夏大学第四届科技工作会议暨首届科技服务大会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是宁夏大学贯彻全国和自治区科技大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服务地方能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高校作为产学研结合的主体,应把产学研结合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正确处理高校及其合作伙伴的利益关系,并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联合研究机构,接受企业委托进行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汕头科技》2007,(2):3-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计划(以下简称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批准实施的一项指导性计划。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联合签署的《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粤府[2006]88号)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天津科技》2006,33(3):4-5
2006年5月25日,天津市科学技术大会在天津大礼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加快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是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天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把科技进步作为持久动力,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关键环节,把人才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领导干部作为决定性因素,显著提升天津的科技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力,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充满创造活力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指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这个创新体系是否能够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当前,省部产学研合作正处于关键时期。做好今后的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和以部属高校为技术依托相结合,扩大合作规模领域与提高合作质量水平相结合,着力支持部属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着力攻克一批我省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着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明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有所发展,就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工作,将新技术、新产品及时的推广到企业内部,以便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不断调整科技运行机制、立足本行业,幅射全国,积极推动“产学研”工程,以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在技术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结合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目前,江苏省产学研结合主要包含高校、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结合,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结合两种模式。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在跨区域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各地政府、企业群策群力,联合攻关,一个个科技共享平台正在日趋完善。本刊就苏南三市构建“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采访,以期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从而提升整个地区的创新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汕头科技》2007,(2):6-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广东省产学研省部合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全国其他重点院校(以下简称部属高校)参与支持创新型广东建设,加快我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为技术依托、产业化为目标,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闻短播     
《广东科技》2007,(10):14-14
8月21日,省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佛山禅城区科技局分别组织国内相关重点建设高校、科研机构和区内相关企业在佛山宾馆召开精密制造产学研战略联盟和清洁生产产学研战略联盟工作会议。联盟的各单位代表在会上认真讨论了联盟的近期重点工作任务、工作分工和工作进度,并对相关单位提出的攻关课题、成果转化项目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论证,形成了各自联盟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