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宇宙起源和大脑研究是21世纪比肩的科学谜题。今年3月,欧航局根据"普朗克"太空探测器传回的观测数据,发布了迄今最为精确的宇宙地图,并对现有宇宙理论进行了修正,宇宙年龄也被重新确定为138.2亿年。无独有偶,在脑科学研究领域,一项叫做"大脑活动图谱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宇宙的结构及其运行定律可能与人脑和其他复杂网络很相似,其中复杂网络包括互联网、人与人之间的信托关系等。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研究者称:"我们并不是笼统地认为宇宙就是一个大脑或计算机。我们的研究发现,宇宙自身的演化与复杂网络的演化都遵循着许  相似文献   

3.
河图→洛书→易卦→太极图──焦氏“河洛易数学体系”焦蔚芳笔者根据现代数学中的代数学、几何学与数论的理论和方法,完成了对《河图》、《洛书》和《易卦》三大符号体系的初步数学研究,建立了对河图和洛书的数学分析,洛书矩阵学说,洛书数字几何学,及周易宇宙代数学...  相似文献   

4.
研究人员揭示了宇宙一部分不为人知的3-D图像——过去,宇宙学家花了20年时间绘制了一张宇宙的图像,揭示的大量可见星系并不是随机排列,而是呈现出惊人的结构;现在,科学家正在探测的结构是宇宙中一种看不见的“暗物质”,正是暗物质的引力作用使星体凝聚到一起形成了星系,并使星系聚集成半径达数千万光年的星系团。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家已经建立了一种描述我们周围普通物质特征的粒子和力的标准模型.同时,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空间观测已经揭示出,我们对宇宙的图像的认识是不完备的,宇宙大约96%的份额不是由普通物质构成的,而是由其他一些神秘的东西--暗物质和暗能量--构成的.我们已经认识到,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宇宙的大部分是由什么构成的.认识这种未知的"新"宇宙有赖于研究物质最基本单元及其性质的粒子物理学的突破性发现.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类"第三只眼"的说法由来已久.印度教祖师认为,第三只眼是人体"未卜先知"的器官,印度人习惯在双眉之间画上灵轮(Chakras),认为这样便可获得与宇宙直接交流的通道.古希腊哲学家也认为,第三只眼位于大脑的中心部位,是宇宙能量进入人体的闸门.日前,一些俄罗斯科学家的研究证实古人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7.
《科学24小时》2013,(12):1-1
<正>生命现象多姿多彩,历来是人类探究的焦点之一。当人们对人类基因组计划耳熟能详,并领略了其后的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和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后,一个新的生命科学庞大计划也开始规划并将很快动工,这就是"人脑活动图计划"。虽然只有1.5千克左右,由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大脑却是人体中最复杂的部分,也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复杂的组织结构。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大脑  相似文献   

8.
早期宇宙     
《早期宇宙》一文综述了理论物理学和高能粒子物理学两者在宇宙学研究上的最新进展,由作者在一次有国际上的宇宙学家和高能粒子物理学家共同参加的探讨“早期宇宙问题”会议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相似文献   

9.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日前成功捕获了38个反氢原子,并利用磁场使其存在了0.17秒,从而将反物质的存活时间从之前的百万分之一秒量级提高到十分之一秒量级,为使用科学仪器研究和分析反物质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该项研究成果意味着科学家离最终揭开宇宙中反物质的奥秘更近了一步。"反物质"其实并不玄奥。看看太极图就知道,我们的祖先也许在3000年前就对其存在作过哲学上的暗示。  相似文献   

10.
以往已知大脑边缘系统跟呼吸、循环、内分泌、摄食、饮水、体温调节和性行为等生理功能有关,也跟学习、记忆、睡眠、情绪等有关。作者介绍的则是大脑边缘系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不仅介绍了国外研究的进展和展望,也报道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从增进和抑制记忆药物的作用谈到记忆的分子机制》一文,也是根据目前一些药物的作用,提出关于记忆原理的一个假说。  相似文献   

11.
四海 《科学之友》2005,(9):27-27
关于人类“第三只眼”的说法由来已久。印度教祖师认为,第三只眼是人体“未卜先知”的器官,印度人习惯在双眉之间画上灵轮(Chakras),认为这样便可获得与宇宙直接交流的通道。古希腊哲学家也认为,第三只眼位于大脑的中心部位,是宇宙能量进入人体的闸门。日前,一些俄罗斯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现代科学来说,人脑虽然直径还不如一只篮球,但要彻底了解它内部的奥秘,就和探索宇宙的边界一样困难。虽然如此,科幻作家们却一直跃跃欲试,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大脑的秘密,用他们能想到的最强大的人造装置和人脑结合起来,人机一体,创造具有"最强大脑"的超人。毫无疑问,这类题材也是好莱坞的最爱。  相似文献   

13.
大脑网络的探索进程(二)——进展、思考和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锦清 《自然杂志》2013,35(2):135-143
评论了大脑网络探索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包括大脑网络的拓扑特性的时频映像,猕猴大脑的长距网络图特点,人与猴大脑功能之异同点,大脑与老年痴呆症之间的关系,大脑网络生长与互联网进化及宇宙膨胀的相似性,网络的网络,以及大脑网络探索中提出的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性课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和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西方大部分的自然科学家都是宗教信仰者,在这些科学家身上,宗教和科学彰显着和谐。这些科学家所信仰的上帝并非我们常人所理解的干涉自然事件、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高神,而是宇宙间的自然规律、世界秩序,这种信仰是一种无神论的信仰,是一种强烈的宇宙宗教情感,这种情感是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最高动力,激励着他们去发现自然界的一些最基本、最深邃的奥秘。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帝伫立在科学无限探索的尽头,研究科学的道路,就是通向上帝,逼近上帝之路。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04,(5):18-18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使用一种大脑扫描成像的新技术,了解到人的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它可以知道一个人是不是在撒谎甚至是否有种族偏见。大脑扫描技术可以被用于医疗卫生事业,也可能会被滥用到广告、教育和其他领域,目前对于解读人的大脑存在着道德上的争议。大脑扫描成像研究将给未来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扩大大脑研究的使用范围也会带来对滥用这项技术的道德质疑,无论是用于教育还是广告目的。大多数的大脑研究都有医学性目的,例如提高对癫痫病、帕金森症、精神分裂症、痴呆、注意力短缺症、创伤后压力症和其他病症的了解和治疗。但是…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小宇宙"——大脑,虽然它只有三磅(约1.36kg)重,却和浩瀚无垠的宇宙一样复杂,一样神秘。因此,许多科学家将人类的大脑戏称为"三磅宇宙"。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曾感叹说:"作为人类,我们能够确认数光年外的星系,我们能研究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但我们仍无法揭示两耳间三磅重的物质的奥秘。"探寻人类心智是如何从这个"三磅宇宙"中诞生出来的,这个问题被视为现代认知科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欧洲文艺复兴孕育了自由、理性的探索精神,人们开始摆脱宗教的枷锁,以新的方式追寻宇宙的奥秘。科学对神学的挑战,是从天文学开始的。公元1512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在他隐姓埋名撰写的一本小册子中,提出一种新的宇宙观,这种新的宇宙观简称"日心说"。哥白尼认为,已经流传1400年之久的被基督教会视为经典的托勒密宇宙体系是错误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同  相似文献   

18.
科学和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西方大部分的自然科学家都是宗教信仰者,在这些科学家身上,宗教和科学彰显着和谐.这些科学家所信仰的上帝并非我们常人所理解的干涉自然事件、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高神,而是宇宙间的自然规律、世界秩序,这种信仰是一种无神论的信仰,是一种强烈的宇宙宗教情感,这种情感是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最高动力,激励着他们去发现自然界的一些最基本、最深邃的奥秘.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帝伫立在科学无限探索的尽头,研究科学的道路,就是通向上帝,逼近上帝之路.  相似文献   

19.
徐丽君 《科学之友》2010,(2):121-123
科学和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西方大部分的自然科学家都是宗教信仰者,在这些科学家身上,宗教和科学彰显着和谐。这些科学家所信仰的上帝并非我们常人所理解的干涉自然事件、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高神,而是宇宙间的自然规律、世界秩序,这种信仰是一种无神论的信仰,是一种强烈的宇宙宗教情感,这种情感是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最高动力,激励着他们去发现自然界的一些最基本、最深邃的奥秘。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帝伫立在科学无限探索的尽头,研究科学的道路,就是通向上帝,逼近上帝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一种称为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正在用来模拟空间导航,这种人工智能系统建立了一种空间的表现,类似于在哺乳动物大脑内发现的网格细胞。近日,研究人工智能(AI)和电脑游戏的科学家将一起观摩最新的人机对抗比赛。比赛不是单个沉思的玩家对抗电脑,而是由5名顶级视频游戏玩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