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PTFE/Ekonol共混体系的摩擦、磨损、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与抗冲强度等随组成变化的规律,并用偏光显微镜、差热分析研究了恢复合材料的相态,得到其结构与性能间关系的一些规律。文中还提出PTEE复合材料在无油润滑条件下的一个磨损机理以及一个计算其磨损率最小的最佳配方关系w_1f_(1c)/d_(1c)=0.40(w_1/d_1 w_2/d_2).  相似文献   

2.
三元高分子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中提出的关系式x_1f_(1c)/d_(1c)=0.40(x_1/d_1+x_2/d_2)作了推广三元于复合体系。以聚四氯乙烯(PTFE)-聚对羟基苯甲酸酯(Ekonol)-石墨(C)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探索了其磨损率、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抗冲强度随组成变化的规律,并用偏光显微镜、差热分析研究了其聚态结构。结果表明,推广后的公式也适用于互不相溶的三元高分子复合材料(基体为结晶性高聚物)。  相似文献   

3.
利用共混挤出工艺制备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PI- PTFE)复合材料,考察PTFE含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摩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PI - PTFE复合材料两相不相容,复合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为250℃,在250℃以下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较好,其线膨胀系数随PTFE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受热循环历程的影响;复合材料分解质量损失5%的温度(t5d)为525℃,热分解速率随PTFE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干摩擦时,随PTF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降低,磨损率呈上升趋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硬度均随PTF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就力学性能而言,PTFE的添加量不超过20%为宜.  相似文献   

4.
在16℃和32℃下,采用不同表面处理、不同质量分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在ISO 9352标准滚动磨损试验机上测定其钢轮滚动磨损率、连续滚动磨损钢轮表面温升变化和模拟磨粒磨损值。结果发现,在相同负载下,不同表面处理MWCNTs/PTFE复合材料的钢轮滚动磨损率比纯PTFE下明显减小,且MWCNTs/PTFE转移膜呈小面积点状形状,磨屑形态也有不同形态。通过观察磨屑照片、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MWCNTs/PTFE材料的钢轮滚动摩擦磨损和模拟磨粒磨损机理分析,推测MWCNTs填充后改变了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导致了不同表面处理的MWCNTs/PTFE材料之间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Ar等离子体技术对聚四氟乙烯(PTFE)片材表面预处理,再用热接枝的方法引发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其表面进行接枝改性.考察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及接枝单体体积分数对PTFE与钢粘接强度和与水接触角的影响.同时,对接枝后的PTFE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GMA单体成功地接枝到PTFE表面,当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5min、功率为50W、气氛压力为50Pa、单体接枝体积分数为20%时,改性后的PTFE与钢的拉剪强度由处理前的24.6N·cm-2增加到处理后的284.6N·cm-2.  相似文献   

6.
采用冷压烧结方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碳纤维(CF)及颗粒状氧化硅(SiO2-P)协同增强的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利用MPX-2000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不同载荷、滑动速度下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了摩擦系数、磨损量与材料组成及测试条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采用SCG算法、5-[15∶10∶5]3-1网络结构的ANN网络模型可以有效预测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数据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7.
针对所制备的由不同表面处理和不同含量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填充的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测定其在变温度场下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热膨胀系数,得到了一系列关系曲线,初步分析了材料的热性能特点和规律。通过分析,发现随填充物含量的增加,由不同表面处理的MWCNTs填充的PTFE材料的导热性能均有所提高,但差异较大;特别是当热源输入温度较高时,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均显著增加。通过透射电镜(TEM)分析了不同表面处理的MWCNTs在PTFE中的微观结构,预测了在不同温度场下,材料各组分和内部结构对材料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反铁电体Pb(Cd_(1/2)W(1/2))O_3、Pb(Co_(1/2)W_(1/2))O_3及Pb(Mg_(1/2)W_(1/2))O_3和铁电体Ba(Cu_(1/2)W_(1/2))O_3及BiFeO_3对银改性的PLZT多层陶瓷电容器瓷料烧结的促进作用及其对瓷体介电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低温烧结机理和介质损耗行为。  相似文献   

9.
包丹丹  程先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40(12):2017-2020,2025
研究了表面改性处理炭纤维填充聚四氟乙烯(CF/PTFE)复合材料的滑动磨损性能,探讨了稀土改性剂对复合材料滑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改性剂能够有效地提高炭纤维与聚四氟乙烯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力,从而提高CF/PTFE复合材料的滑动磨损性能;当稀土元素在稀土改性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3%时,CF/PTFE复合材料的滑动磨损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石墨板电极作为阴极基体,考察不同石墨与聚四氟乙烯(PTFE)质量比涂层对电极表面亲疏水性、H_2O_2产量、电流效率以及能耗的影响和电极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粉和PTFE质量比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H_2O_2,电极表面疏水性越强,产H_2O_2效果越好。当石墨粉和PTFE质量比为1∶0.23时,电极表面疏水性最强,H_2O_2产量最高,达到291.92 mg/g;该电极电流效率最高、能耗最低,反应60 min时的电流效率为28.52%,能耗为30.40 kW·h/kg。电极循环使用7次后产H_2O_2性能仅下降10%左右,显示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多粒子壳模型的 Talmi 方法,系统地计算了 A=30,31,32的核能谱。计算限于由2S_(1/2)和1d(3/2)壳层产生的情态,顾虑了它们之间可能的全部组态混合,采取 j-j 耦合表象,并假定同位旋是好量子数,定出了2S_(1/2)和1d_(3/2)壳层的二体核力和库伦力矩阵元,利用这些矩阵元,计算了 S_i~(30),S_i~(31),P~(30),P~(31),S~(31),S~(32)原子核的由2S_(1/2)和1d_(3/2)壳层产生的全部能谱,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甚好,少数没有得到解释的低位置实验能级,有些可能在顾虑到1d_(5/2)壳层核子的激发后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2.
利用热重(TG)法进行了聚四氟乙烯(PTFE)型印刷线路板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特性实验研究,建立了表观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固定床热解试验装置进行了PTFE线路板热解实验,利用气-质联用(GC-MS)和扫描电镜(SEM)分别检测了热解气体和固体产物.结果表明:a.所建热解模型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求得动力学三参数分别为活化能223.606 kJ/mol,反应级数0,指前因子1.529×1013min-1;b.热解气体产物主要为八氟环丁烷.手动剥离即可实现金属和玻璃纤维等组分的分离富集,富集的金属片主要为铜片及其镀层上含有少量的金、镍等贵重金属;富集的玻璃纤维中含有大量的碳,还有一定量的O,F,Al,Si,Ca,Ti等元素.  相似文献   

13.
探究不同气体氛围、等离子体放电功率和处理时间对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表面黏附性和亲水性的影响,以表征其黏结性能。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表征分析PTFE膜黏结性能改善的机理。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能提高PTFE膜的表面亲水性,经不同气体等离子体处理后PTFE表面黏附性均有显著提升。FE-SEM分析表明PTFE膜表面粗糙度增加,这是促使其黏结性能提升的原因之一;XPS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PTFE膜表面引入新的含氧、含氮基团,这是黏结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远程Ar等离子体引发聚四氟乙烯膜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远程Ar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PTFE)膜进行预处理,与空气接触氧化后接枝丙烯酸(AA).用碘化钠法测定膜表面过氧基团的浓度,探讨等离子体放电时间和功率对膜表面过氧基团浓度的影响,以及过氧基团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接触角测定分析了接枝PTFE表面的亲水性变化,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XPS)对接枝膜进行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电功率为100 W、放电时间为100 s和氩气流量为20 cm3/min的条件下,过氧基团浓度为2.87×1013个/cm2;过氧基团越多,越有利于AA在PTFE表面发生接枝反应;随着接枝率的增加,PTFE表面接触角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局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低密度翅片管束中各排管的传热和阻力特性.翅片管束采用两种顺排布置方式(s_1/d_0=1.875,s_2/d_0=3.125和s_1/d_0=1.875,s_2/d_0=1.875).实验结果表明:从第4排或第5排起,换热趋于稳定,得出了各排管换热的修正系数C_z和翅片管束的平均努谢尔特数Nu_z的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摩擦因子f与雷诺数Re、s_1/d_0、s_2/d_0和管排数z_2之间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6.
我公司生产的落地铣镗床丰轴锥孔分ISO40、ISO50、ISO60三种。在实际测量中,使用2个大小不同的精密钢球与圆柱标准芯轴组合进行测量。方法如下:首先测量锥度a.如图所示,锥孔小端部位用钢球与圆柱标准芯轴组合。D_h=L_1 L_2因为L_1=(d_2/2)/cos(a/2),L_2=[(d_2/2) d_0]/cos(a/2)  相似文献   

17.
聚四氟乙烯复合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备了一种PTFE(聚四氟乙烯)复合固体润滑膜(复合膜),在干摩擦状态下研究这种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将其摩擦系数、磨损率以及磨痕形貌与PTFE单质涂层(单质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复合膜摩擦系数较低且稳定,磨损率远低于单质膜磨损率,说明该复合膜能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形成稳定的转移膜,为此可有效改善单质PTFE的摩擦磨损性能,同时获得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较低的磨损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半经验CNDO/2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YBCO的结构单元及晶胞作了计算,结果指出:1.采用簇模型不能较好地反映YBCO晶体性质。2.YBCO中Cu(2)的氧化态为( 2),Cu(1)的氧化态为( 1.5),Cu(1)也可能是在( 2)与( 1)两个氧化态之间共振。3.铜的电子组态分别为Cu(2)(d_(xy)~2d_(x2)~2d_(yz)~2d_(x~2-y~2)~1d_z~(2_2)),Cu(1)(d_(xy)~2d_(xz)~2]d_(yz)~2d_(x~2-y~2)~2d_(z~2)~1)。这种组态是YBCO形成层状氧缺位结构的主要原因。4.超交换作用在YBCO中普遍存在,但铜-氧面间这种作用最大,超导电流在其间进行最为有利。5.Y,Ba在YBCO中的主要作用是促成Cu(d_(xy))与O(P)形成最高占领杂化带。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WO_3/SBA-15和WO_3-ZrO_2/SBA-15介孔材料,利用XRD、BET和TEM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光降解染料罗丹明B的活性进行比对研究分析。结果表明:Wx/SBA-15(x=20,30,40,50)和W_(40)Zry/SBA-15(y=3,5,7,9)均能在可见光下光降解罗丹明B,光催化活性W_(40)/SBA-15W_(50)/SBA-15W_(30)/SBA-15W_(20)/SBA-15;引入ZrO_2后,光催化活性W_(40)Zr_5/SBA-15W_(40)Zr_9/SBA-15W_(40)Zr_7/SBA-15W_(40)Zr_3/SBA-15。其中,W_(40)/SBA-15和W_(40)Zr_5/SBA-15的光降解效率最高,分别为73.4%和86.6%,ZrO_2的引入提高了光降解效率;同时,WO_3/SBA-15和WO_3-ZrO_2/SBA-15也具有很好的循环价值,可多次使用。  相似文献   

20.
以热压成型法制备了纳米Al2 O3 和聚四氟乙烯 (PTFE)填充聚醚醚酮基 (PEEK)复合材料 ,利用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干摩擦条件下纳米Al2 O3 和PTFE填充PEEK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 ,纳米Al2 O3 使PTFE填充PEEK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得到明显改善 ,其改善程度与纳米Al2 O3 的填充量有关 ,当纳米Al2 O3 的含量较低 (3% )时 ,纳米Al2 O3 PTFE PEEK复合材料与钢对偶面产生的磨损模式以磨粒磨损和犁削为主 ;而当纳米Al2 O3 的含量较高 (10 % )时 ,纳米Al2 O3 填充PEEK的磨损模式主要是粘着磨损 ;纳米Al2 O3 的含量为 5 %~ 7%时 ,PEEK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最低。随着载荷的增加 ,纳米Al2 O3 PTFE PEEK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将因纳米粒子效应和表面摩擦温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