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技术进步与投入相对价格的变化都将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生产结构变化, 然而, 从已知投入产出系数矩阵变化反向推导出引致变化的原因并不容易. 本文试图将经典的投入产出表更新与调平技术RAS拓展为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模型, 在事先不预设产业结构变化是需求驱动还是供给驱动的条件下, 把投入系数矩阵的变化分解为列变化、行变化和特定变化. 从而, 定量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原因. 我们的研究发现, 我国产业结构在向高度化发展的同时, 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在高速增长, 这反映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产业升级内化为地区间产业转移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变动关系到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效益。运用集对分析理论和产业转换速度与方向系数,分析了1991—200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与机理。结果显示:①1991-200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演变大致分为缓慢平稳演进阶段、强烈震荡调整阶段、快速平稳演进阶段;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相似,也呈现类似的3个阶段。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因为其基数小,而二产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大,增长慢;③榆林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极不对称,2005年两者分别呈现“二、三、一”和“一、三、二”格局.从1991-2005年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分析,其结构正向合理方向演进;④1991—200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较快,方向基本合理,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比例上升的趋势明显。总之,榆林市产业结构正处于从较低水平向高水平演进的工业化过程中。图2,表2,参15。  相似文献   

3.
用相对行标尺量模型分析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测度经济结构变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构造了一个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相对行标尺量(Relative Rowscaler)模型,它将经济结构的变动分解为技术系数和最终需求结构系数的变动,并应用该模型对中国1981-1995年间经济结构转变情况作出了实证定量分析。主要结论是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系数的变动,但最终需求结构因素的拉动作用日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产业结构的变动既取决于投入结构的变化,也受到需求因素的影响。采用信息熵指数,利用标准产业结构和中国产业结构的经验数据,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的熵特征;基于信息熵的分解方法,通过建立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因素影响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动中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比例及它们的产业分布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最后,利用中国1990~2005年间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应用分析,给出我国需求因素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成分数据回归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的明显变化,本文分析了用水结构受产业结构变化影响的变动规律.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是一系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成分数据,运用软件SIMCA-P 11.5建立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成分数据线性回归模型,证明了用水结构组分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有一致性.为城市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合理有效的定量方法,并可作为对未来用水结构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范丹  王维国 《系统工程》2012,(11):48-54
基于扩展的Johan恒等式及广义费雪指数分解(GFI)方法,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产业能源结构、产业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经济产出四个因素对我国能源消费的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对比拉氏指数和D氏指数分解法,姑模型具有更好的因素分解特性,能够消除分解的残差项,使得分解结果更加准确。实证结果显示:经济产出的持续增长是我国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该阶段总贡献比例为42.84%;产业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我国人均碳排放的增长起到了微弱的拉动效应,贡献比例分别为21.99%和21.24%;而产业能源强度对我国的人均碳排放的增长呈现显著的抑制效应,贡献比例为13.94%,并且产业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表现出逐年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简要总结西藏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方法深入分析了1987~1996年、1997~2006年两个时段西藏农业产业结构和内部各部门的偏离程度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化,并测算了农业结构变动对西藏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结论如下:西藏农业在全国农业中的竞争力弱,农业产业、种植业与畜牧业结构渐趋合理,近几年农业增长的结构效应显著,农业结构调整初现成效,但对政策优惠与资金投入的依赖性较大,结构效应的后续潜力不足.最后提出了实现西藏农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些措施.图2,表3,参11.  相似文献   

8.
李景华 《系统工程》2004,22(9):69-73
近年来结构分解分析(SDA)已经发展成为投入产出技术领域的一种主流经济分析工具。指出SDA模型分解方法理论上存在的三个基本问题,提出加权平均分解法,并研究了这种方法的相关性质,证明了在文献中广泛应用的两种分解方法——两极分解法和中点权分解法是这种分解方法的近似解。作为实证.应用加权平均分解法.对影响中国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变动的因素做出了定量分析,发现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国内消费的拉动.其次是投资和出口,主要阻碍来自于直接消耗系数和进口替代。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消耗结构的关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消耗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会引起水资源消耗结构的改变. 如能在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间接实现水资源消耗的减少,才是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的体现,也是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 本文从福利经济学理论中的生产帕累托最优条件出发,构建了“结构偏差系数”指标,用于测算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消耗结构的关联关系,尝试从水资源消耗角度为测度经济-生态效益的偏差提供有效方法. 实证分析中,本文利用北京市产业经济、水资源及投入产出表等数据,对北京市产业结构、水资源消耗结构的演变及现状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北京市三大产业间的结构偏差系数;并根据实证测算结果,对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水资源消耗角度进行了定性评估及评判.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定量模型,旨在通过本项研究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近50年粮食产量及作物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吉林省近50年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及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吉林省近50年来粮食总产量呈"波动式"迅速增加;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大豆、玉米、谷子和高粱四大作物"四足鼎立"的结构模式演变为目前以玉米占绝对优势的"玉米型"经济。分析了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粮食作物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指出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图3,参10。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灰色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山西省农业内部结构,明确影响山西省农业结构的主要因素。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结果,建立了山西省农业总产值的灰色系统回归预测模型,旨在为山西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总产值精确预测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图1,表3,参8。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目标化灰色局势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根据农业各业的土地生产率、产值年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水平4项指标构建河南省农业结构的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并分析模型输出的各项效果测度值,最后提出了各市农业发展的合理模式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建议。表6,参7。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农业结构灰色回归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河南省农业结构,明确影响河南省农业结构的主要因素。用灰色关联聚类得出的结果,建立河南省农业总产值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为河南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总产值精确预测提供科学的依据。表5,参6。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要素投入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1995-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固定资本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其次,采用增长核算方法将农业全要素生产力(TFP)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灌溉设施的贡献率、农村公路的贡献率四个部分,测算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劳动力具有互补效应,对固定资本具有替代效应,这两种基础设施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灌溉设施和农村公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率增长,且灌溉设施的作用较大.因此,加强灌溉设施、农村公路的建设有利于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优化农业生产中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农业TFP.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EA的理论与方法对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与优选。根据DEA评价结果对各方案进行规模效益分析,计算并比较各项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分析非DEA有效方案相对效率较低的原因,对方案做出合理的改进。在此基础上,采用一种新的DEA决策单元排序方法,最终优选出综合效益最佳的方案。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于当前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表4,参10。  相似文献   

17.
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固存潜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SOC)固存潜力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土壤碳库的源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耕作制度、轮作制度、施肥制度和残茬管理等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固存潜力的影响,指出应加强对土壤有机碳固存潜力和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以便制订合理的农业管理政策,进而缓解全球变化。参31。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的退耕还林工程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黄土丘陵退耕区米脂、安塞和吴起三县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测算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对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退耕区生态资源与农业生产耦合处于一种中度协调发展态势,并没有实现完全匹配与协调发展;2)退耕还林工程对样本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有序耦合产生了抑制作用,表现为退耕还林对农户生产结构调整激励不足.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有必要考虑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农户建立与生态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协调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考虑将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纳入退耕还林工程,以提高生态脆弱区的适应能力.该研究为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农业发展和生态治理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1980年以来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结构的演变态势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但波动趋势明显,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转换主导农业经济结构演变过程。省域间农业经济结构高度相似,并表现出趋异的态势。农业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变化是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结构演变最为主要驱动力,而居民消费水平、农产品市场、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对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