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静 《世界科学》2012,(6):58-59
爱德华·O·威尔逊(E.O.Wilson)是哈佛大学的名誉教授。他出版了25本开创性的著作,其中包括:《社会生物学》(1975)、《论契合》(1998)、获得普利策获奖的《论人性》(1978)、《蚂蚁》(1990)以及小说《蚁丘》(2010)。他的最新作品是《社会如何征服地球》。最近,《新科学家》杂志专访了威尔逊,作为极具开创性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在接受采访时称,群体选择扮演了人类进化的主要推动力,并对我们为何需要一次新的知识革命做出了解释。以下是采访内容。  相似文献   

2.
《京都议定书》今年2月16日开始生效,《京都议定书》规定,签字国要逐渐减少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的工业废气。对此,俄罗斯总统经济顾问安德烈·伊拉里奥诺夫不久前在《共青团真理报》发表了题为《全球变暖是一个大神话》文章,不认同全球变暖的说法,现将其观点摘录如下。全球变暖会威胁人类吗?学者和政治家们对此各持己见。今年2月初在英国埃克塞特举行的研讨会上再次作出了的预测:如果与工业化之前相比,气温再提高2摄氏度,地球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1860年至2000年地球气温已上升0.6摄氏度)。预测会出现这种灾难的另一个标准是大气层二…  相似文献   

3.
<正>英国《卫报》科学记者蒂姆·拉德福(Tim Radford)2005年与詹姆斯·洛夫洛克相识,最近他重新评价了这位独立科学家的开创性作品。说到詹姆斯·洛夫洛克,人们总是会把他和一个伟大的创意联系起来,那就是"盖娅"(Gaia)。《牛津英语词典》对盖娅的定义是:"全球生态系统,其运作机制被认为类似于一个巨大的自调节有机体;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生命体共同定义并维持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续的条件。"词典还引证了洛夫洛克这位独立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1974,19(9):385-385
“烨烨(yé音叶)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zhǒng音肿)奉(cuì音翠)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这是我国古代对于周幽王二年即公元前780年陕西西周地震和地壳运动的描述。毛主席教导我们:“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矛盾论》)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一种反映,是地球内部各种矛盾运动的结  相似文献   

5.
2021年4月4日,央视《地 理·中国》栏目播出了节目 "'脑石'传说"."脑石"在两 年前被人戏称为"地球大 脑",中央电视台《地理·中 国》栏目将其拍成专题片,使 得发现"脑石"的永嘉县巽宅 镇黄龙坑一度成为热门的网 红打卡地.那么,"地球的大 脑",或者说"脑石",究竟是 什么?  相似文献   

6.
兼任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推广大使的欧洲航天局宇航员安德鲁·库佩斯,从400 km之外的国际空间站发布了该组织所作的《地球生命力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称,过去40年,地球生命力下降了28%,处于“很不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正>《自然》年度十大人物榜单集中了2022年的科学里程碑以及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这十位人物和他们的同事一起做出了了不起的发现并提醒公众关注至关紧要的问题。《自然》十大人物不是一个奖项或排名。这十位人物由《自然》的编辑选出,他们的故事代表了2022年发生的重要科学事件。天空猎手简·里格比(Jane Rigby)2021年12月25日,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发射升空。对于可能出现的几百种意外,简·里格比有一个最担心的噩梦。当这个造价100亿美元的望远镜在深空展开后,它必须在巨大的主镜前部署一个副镜,这样才能捕捉到珍贵的光子并传回地球。  相似文献   

8.
<正>年轻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经历了《第九区》的成功之后,又执导了新作《极乐世界》。电影宣传片中未来战机的造型相当炫酷,而马特·达蒙饰演的Max以一个大光头外形横空出世,浑身装满金属支架,持枪阻击敌军,酷劲十足,相当抢镜。该片讲述在2159年,人类被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等级,富人们生活在无污染的人造空间站Elysium(极乐世界)享受奢侈生活,穷人们则在废料成堆、人口过剩、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地球上苟延残喘。为了挣脱地球糟糕的生存环境,许多人都计划向"极乐世界"移民。两届奥斯卡影后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地质科普作家马志飞撰写的科普文《河水倒流之谜》(刊登于2021年第1期)入选2022年湖北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题。此前,该作者为我刊撰写的《"海底造林"拯救珊瑚礁》(刊登于2020年第1期)一文入选2020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马志飞的科普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文学性,内容严谨,通俗易懂。多年来,他在多家报刊发表大量的地质专业科普作品,著有《石头记》《小石头里的大秘密》《玻璃地球》《走进冰川》等,译著《发现珍稀宝石与矿物》《给忙碌青少年讲地球科学》。  相似文献   

10.
陈发虎  刘建宝 《科学通报》2020,65(8):649-650
正由Science Bulletin编委会和编辑部主办、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协办的首届地球科学前沿学术沙龙于2020年1月11日在北京召开.此项活动前身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结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10周年纪念活动和"十一五"地球科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研讨发起的"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此前分别于2003年(北京)、2005年(北京)、2008年(南京)、2010年(广州)和2012年(厦门)举办了5届.参会者一直以《科学通报》地球科学编委会成员为主.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一直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的学科发展战略研讨活动相结合,旨在促进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科研一线的中青年学者交流和合作.沙龙研讨的内容涉及地球深部和表层科学各个领域,有效地促进了不同领域和方向的学术交流.根据此次学术沙龙的决议,地球科学前沿学术沙龙将继承之前"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的传统,作为系列学术活动继续举办下去,每两年一次,以促进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交流和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1.
明代晚期(17世纪20年代)在中国制作的一架地球仪,现收藏于伦敦英国博物馆地图部。 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一件珍贵的科技文物,是现存最早在中国制作的用汉字注记的地球仪(见封三)。此地球仪的下端有一篇文字注记,是耶稣会士葡萄牙人阳玛诺(公元1574~1659年)和意大利人龙华民(公元1559~1654年)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合撰的《地球说》,其中叙述了他们制作地球仪的目的是为了更形象地表明大地实为一个球体。  相似文献   

12.
陈志耕 《科学通报》2001,46(1):83-84
全球构造动力问题的探索, 是地球科学的前缘性研究领域, 需要更多学者的讨论与关注. "从比较行星学角度看 '地球有限膨胀演化模型'" 一文(以下简称《比较》), 从行星(仅仅是类地行星, 且不应包括月球)地质与行星物理两个方面, 对文献[1](以下简称《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 提出了不同看法. 本文据此就地球有限膨胀演化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比较》以 "比较行星学" 的 "证据" 对《模型》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疑问. 那么, 该文提出疑问所使用的依据是否可靠呢?在人们能够直接探测与资料可信程度远远高于太阳系其他类地行星的地球上, 即使有千…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1月5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旅行者2号成为历史上第二个离开日球层的航天器(日球层就像是太阳吹出的充斥着粒子和磁场的保护性气泡)。旅行者2号到达距离地球约180亿公里处,远超过冥王星轨道到太阳的距离,旅行者2号由此进入星际空间(即为星体与星体之间的空间)。《自然·天文学》最新发表了5篇研究文章,描述了在旅行者2号完成历史性穿越前后,科学家所观察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美国《鸟的艺术》在北京 美国鸟类学家Allen Brooks(爱伦·布鲁克斯)30~40年代在美国《全国地理》杂志上曾发表过许多系列的鸟类文章和彩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最使我惊讶和赞美并难以忘却的是1987年秋末冬初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的美国的《鸟的艺术》原画展。 《鸟的艺术》展览由美国威斯康星州,沃索·莱·约·伍德逊艺术博物馆(L.Y.Woodson Art Museum)主办,经我国鸟类学家、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许维枢与美国有关单位协作并由美国西北航空公司资助才得以  相似文献   

15.
对于科幻作品的出版来说,1997年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大丰收年,全国各大出版社纷纷出版了大量的国内外科幻作品。但出于某些特殊考虑,有些出版社在图书的版权页上将1997年出版的图书划归1996年,因此在此不得不将两年的出版情况一起进行讨论。 根据有关资料,1996年正式出版的较大型科幻新作系列丛书有两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丛书”(1996年8月)——《生死第六天》(吴岩)、《网络游戏联军》(星河)、《星星的使者》(苏学军)、《星空的诱惑》(江渐离)、《复活节岛上的海神梦》(苗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天狼星丛书·中  相似文献   

16.
一凡 《科学之友》2005,(12):83-84
维·苏·奈保尔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透露了近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单及其主要贡献(获奖理由):2004年奥地利女作家兼诗人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获奖理由: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了音乐动感,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及其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代表作有:《利莎的影子》、《美好的、美好的时光》和《钢琴教师》。2003年伊姆雷·凯尔泰斯高行健2001年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穴V.S.N aipaul雪获奖理由: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人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代表作有:1961年的…  相似文献   

17.
石耀霖 《科学通报》2001,46(1):81-82
在《科学通报》第44卷第9期的 "地球有限膨胀演化模型"[1]一文中, 该文作者认为: 地球按R(T)=R0+A(1-exp(β(t-ts)))规律膨胀(注: 在文献[1]的摘要及正文的公式(12)中均误为 ; 地球已经生成了46亿年, 在生成3亿年后(ts)开始膨胀, 初始半径R0为4651 km, 最终半径可达 R0 + A = 6511 km; 从地球形成至今的46亿年来, 在近43亿年的时间里半径增加了1720 km, 即平 均密度从14200 kg/m3(2.57倍于当前密度)减小到5520 kg/m3.在讨论全球构造的问题时, 我们必须注意到, 由于行星际探测的发展, 大大丰富了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2], 任何有关行星地球…  相似文献   

18.
2020年9月14日,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由英国卡迪夫大学天文学教授简·格里弗斯团队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萨拉·西格尔团队联合发布的研究论文,宣布首次在金星大气中探测到了磷化氢气体.虽然这无法作为存在微生物生命的有力证据,但意味着金星上可能发生着未知的光化学或地球化学过程,金星大气层中或许存在着某...  相似文献   

19.
把世界放在我的桌面上——Google Earth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研究它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地形篇》中  相似文献   

20.
Sancton  TA  罗朝华 《世界科学》1989,11(7):35-36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而地却永存。”《旧约·传道书》中这么说道。不,不是永存,地球至多还能存在40~50亿年。科学家们预测:到那时,太阳将要消耗更多的氢气而使之膨胀,最终将烧毁包括地球在内的附近星球。从另一角度讲,一次全球性的核爆炸就能使地球毁于旦夕之间。我们居住着的这颗星球到底还能存在多久,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