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一九四二》对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的改编主要表现在主题阐释更多元化、情节更强调故事感、人物形象更有层次等三个方面。电影与小说相比,风格基调更为丰富厚重,接受性更强,影响更深远;电影通过对小说的改编而挖掘、发挥了文学文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窟》是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根据童话故事《蓝胡子》改编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也是一部充满了唯美主义色彩的佳作。本文从唯美主义基本理论中艺术与自然和生活的关系、艺术和道德的关系以及艺术形式三个方面挖掘《血窟》中唯美主义的艺术特征,以丰富《血窟》和唯美主义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数字特效是当代影视作品创意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在电影制作的各个领域,不仅使得影视作品更加生动逼真,还极大地拓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通过重点分析影片《史前一万年》的数字特效在角色创造、场景制作、前期效果这三个方面的灵活应用,揭秘数字特效的神奇之处并阐述其对于影视生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二》是由冯小刚执导,根据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的电影。影片上映后获得极大的反响,虽然我们不可否认原作对于电影的成就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但是影视文化散发的独特魅力对于电影的成功更是功不可没。本文就以电影《一九四二》为例,从叙事文本的重新编排,视觉造型的完美打造两个方面来探讨其改编的艺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马瑞 《科技信息》2009,(19):110-110
《最蓝的眼睛》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住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处女作。本文主要从引言、叙述方式和隐喻三个方面分析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说明它如今成为美国女性文学的经典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周丽娉 《科技资讯》2013,(33):245-245
影片《阿甘正传》根据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作为一部成功的英文中译影片,《阿甘正传》中英语粗话的翻译可谓炉火纯青,给影片增色不少。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语言都有粗话,它不是粗鄙或糟粕,加以利用可以让电影荧幕形象更加饱满,描写更具生活化,尤其是在原声电影和文学原著中,粗话随处可见,翻译得当可以成为锦上添花之笔。  相似文献   

7.
影视作品对各种艺术手法兼容并蓄的特性众所周知,摄影、音乐、文学等艺术手法都可以在影视作品中得到组合,并以几乎完美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将从戏剧冲突方面来探讨影视与文学的兼容性特征,就文学里戏剧冲突的表现,电影里矛盾冲突的创造来讨论,并以《疯狂的石头》、《两杆大烟枪》中的矛盾冲突为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樵史通俗演义》是清初一部颇具影响的时事小说。它不仅对当时的史书产生重要影响,还对昆曲的经典之作《桃花扇》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桃花扇》在改编《樵史通俗演义》中弘光朝事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增删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二是添加了小说中没有的侯方域因素,三是强化了小说中的人物冲突。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在1983年被山东电视台改编拍摄成为电视剧《水浒》。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其人物形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改编式塑造,并通过人物出场的独特设计、人物内心的影像透视、人物形象的有意增加和反面形象的人性化塑造等不同方面来使小说人物更显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苏煦雯 《菏泽学院学报》2023,(1):114-119+131
赋与小说两种文体在互渗中不断发展。在明清通俗文学繁荣的背景下,赋体文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的运用更趋丰富多样。《水浒传》中的赋体文多达208篇,在小说褒贬人物、烘托气氛、渲染场面、抒情言志等方面发挥了艺术功能,既为读者营造了审美休憩空间,又彰显了亦俗亦雅的美学特色和表现手法的丰富化。《水浒传》中的赋体文具有不可小觑的文学价值,但部分借用留文或套语改编而来的赋体文亦呈现程式化之弊端。  相似文献   

11.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小说以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古朴敦厚的神话复现艺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创作手法入手,从超自然因素、神话模式及拼版叙事三个方面分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魔幻表现手法,并揭示小说现实意义:黑人只有坚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飘》是一部描写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随着战争失败、奴隶制废除,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小说。而《乱世佳人》是一部根据《飘》改编的影片,它以小说的第一场——郝思嘉在陶乐庄园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开始,又以小说的最后场面——郝思嘉打算回陶乐庄园作结。但这两种不同媒体——小说和电影在传递同一故事内容时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高超的叙事艺术,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本文主要从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人称、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安排等方面来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4.
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是一部内涵丰富深刻、笔力透纸背、风格别致明丽的作品,能把这部并不具备改编优势的小说成功地搬上话剧舞台,这体现了改编的胆识,才气和大气。本主要从契合和创造两个方面,探讨话剧《生死场》成功的原因,认为该剧不仅准确传神地契合了原作的精神内涵,而且又有话剧艺术全新的大胆创造,它使人们看到了戏剧表演艺术无限丰富多样的创造潜力和中国话剧令人欣喜的发展前景,它对新世纪中国话剧艺术的繁荣和学名的改编必将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影片《天安门》给人的艺术美感主要表现在氛围的营造、情节的设置以及人物的塑造三个方面,此外特效镜头、宏大场面的成功制作也为影片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电影《白鹿原》在角色塑造、故事叙述、场景布局等方面的鉴赏,并与原著小说进行对比,进而评价影片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戏剧与电影的比较谈起,以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分析了莎剧电影改编史上著名的布拉纳版《哈姆雷特》的改编特色和艺术魅力,指出莎剧电影改编对戏剧文学和电影艺术的意义以及电影改编中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从电影改编的风格特点,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对影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影片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与文艺形式日渐融合,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先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活着》以及电视剧《富贵》。这三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小说文本、电影和电视剧)在细节处理和主题关注上都有各自的特色。论文从宏观方面探索和分析改编后的电影、电视剧与原著的巨大差异,提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新意,这是因为三种艺术形式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所要传达的情感、观念侧重点不同,影视艺术形式在对小说原著进行改编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删汰繁芜、去粗取精。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近几年来的影坛比较萧索。但毋庸置疑,每年还是照常要开出一批批绚丽之花。在这姹紫嫣红、春意未减的银幕上,由其他艺术形式改编的影片也纷呈异彩,蔚为壮观。其中,由小说改编的影片不乏佳作。如《人到中年》、《高山下的花环》、《野山》等等,相继在电影创作的改编之路上树起了一块块丰碑;而由话剧改编的影片却出手平平,少有成功之作。改编者往往无力挣脱舞台的桎梏,究其原因,根本问题还在于:改编者未能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