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08,(12):42-43
印度成功发射首颗探月卫星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10月22日发射升空。按计划,"月船1号"调整到绕月运行轨道后,将通过高精度遥感装置勘察月球表面,绘制月球成分地图和三维地理图,还将完成月球碰撞探测。  相似文献   

2.
2019年7月22日,“月船2号”无人探月器乘火箭升空。如果一切顺利,它会于9月初在月球表面实施软着陆,印度会成为继苏联、美国和中国之后第四个登月的国家。可惜“月船2号”的登月之旅没有想象中成功,其登陆器在尝试于月球南极附近软看陆时突然失去联系。12月初,登陆器残骸被发现。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7月22日,"月船2号"探测器在位于印度东部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此前,月球探测器都选择在月球赤道附近着陆,而"月船2号"则预计于2019年9月在距离月球南极600千米的高地上进行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该发射计划原定于2018年年初,后因各种原因推迟了近一年半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7月22日,"月船2号"无人探月器乘火箭升空。如果一切顺利,它会于9月初在月球表面实施软着陆,印度会成为继苏联、美国和中国之后第四个登月的国家。可惜,"月船2号"的登月之旅没有想象中成功,其登陆器在尝试于月球南极附近软着陆时突然失去联系。12月初,登陆器残骸被发现。我们在关注"月船2号"的同时,一起深入了解它吧。  相似文献   

5.
数字     
《华东科技》2009,(7):6-8
900倍 上海航天局负责人在航展上透露,“萤火—号”已通过各项试验考核和验证,现已转入“待发”状态。今年10月,它将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飞向太空,踏上前往火星的漫漫征途。与“嫦娥—号”到达月球船.4万公里的距离相比,“萤火一号”的运行距离是它的900倍—3.56亿公里,在飞行11个月后才能到达火星轨道并开展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6.
《华东科技》2014,(1):10-11
“嫦娥奔月” 北京时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阳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7.
小玲玲:听说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地撞击了月球,是吗?老博士:是的。“智能1号”在格林尼治时间9月3日5时42分22秒成功地撞击月球“卓越湖”的火山岩平原,结束了它近3年的太空旅程,也奏响了人类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前奏。小玲玲:这次撞击会不会伤害月球?老博士:不会  相似文献   

8.
“嫦娥一号”的今生 中国“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经历3次调相轨道变轨,于10月3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向月球,并于11月5日进入月球捕获轨道后,经历3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11月下旬卫星将传回第一张月球图片。  相似文献   

9.
科技界声音     
我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嫦娥”一号的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嫦娥”一号原定1年的工作任务已经超期完成,并且非常出色地实现了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的四大目标,即绘制月球0°到南北纬70°的全月球影响图:测定月球表面多种元素分布及测定其中的矿物:研究月球表面内层土壤的薄厚分布:探测月球环境,了解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新一轮月球探测的热潮,吸引了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印度等航天大国的广泛积极的参与.这次探月热潮中,几乎所有的卫星任务都把重点放在了测月学方向.一方面通过对月球地形、重力以及关联内部结构的探测研究来揭示月球的演化历程,另一方面为进一步的月面着陆探测和建立月球基地开展准备工作.以绕、落、回三部曲为主线的中国月球探测简洁而完美地诠释了人类月球探测的这一路线规划.“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工程在成功实现了华夏千年奔月梦想的同时,也以测月学为基本目标,为人类探月的远景设想奠基铺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月球探测卫星将以‘东方红3号’科学实验卫星为基础制造。自从几千年前“嫦娥奔月”后,人类就梦想到月球上一游。当年的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土地时,嫦娥给他们吃了“闭门羹”,使其失望而返。如今,家乡亲人们就要来喽!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已经“万事俱备,整装待发”。三年后,“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将被送上天;十几年后,中国人将乘坐太空船与嫦娥见面。  相似文献   

12.
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对月球重力场模型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球重力场是揭示月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重要信息,探测月球重力场仍然是绕月探测任务中的重要科学目标之一.在已有月球重力场模型基础上,利用嫦娥一号探测数据,并结合“月女神”一号探测器、月球勘察者(LP)及早期月球探测器轨道跟踪数据,本文解算得到了高精度月球重力场模型CEGM02(100阶次),在CEGM01月球重力场模型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对新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嫦娥一号卫星轨道跟踪数据的融入,使得对月球重力场长波长部分的解算精度有显著提高,相比于SGMl00h模型在5阶以内精度提高约2倍,在10阶以内有明显贡献,在20阶内都有贡献.初步判断这是由于嫦娥一号卫星轨道动量轮卸载的频度不足“月女神”的1/4,而同时轨道相对较高所导致.文中结合CEGM02和激光测月观测结果解算了月球平均转动惯量0.393446(±0.000006),对月球内部构造研究提供了更强的约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月球运动及月相变化规律,将“月球”和地球仪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模拟地月系,采用“月球”同步绕转“地球”以及晨昏线表示太阳光照情况的方式,分析论证了地月仪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新闻·视点     
由国际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近日在京召开的“嫦娥工程”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大总体协调会议首次明确,“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及其运载火箭将于2006年10月完成全部研制工作,力争2006年12月发射升空,目前工程五大系统的研制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工程立项后,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根据设计要求.月球探测卫星重量为2350公斤,有效载荷总重量130公斤,在轨运行寿命为一年。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三、探测月壤特性:四.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5.
9月3日北京时间13时42分22秒,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按预定时间成功撞击月球表面.  相似文献   

16.
世界探月大事记●1959年,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飞船,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员。迄今,共有12名宇航员成功登月。●1990年1月24日,日本用M35-2型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缪斯A"号科学卫星,成为世界上第3个探测月球的国家。●2000年2月,印度的月球计划正式起动,计划在2007年到2008年间向月球发射轨道探测器,执行给月球拍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贵阳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说,中国将首次对月球精确“画像”,测绘覆盖全月球的三维月球图像。欧阳自远说,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首项科学目标,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虽然个别国家已做过类似的工作,但立体图像  相似文献   

18.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3,(9):76-77
<正>中国科学家发现月球“迷你水库”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森、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惠鹤九等科学家合作发现,撞击玻璃珠可能是月球的“迷你水库”,一吨玻璃珠中平均可含一斤水。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过去20年来,科学家在月球表面发现了许多存在水的证据。有猜想认为,月壤深处存在含水层,驱动着整个月球的水循环。2021年,中科院研究人员在用纳米离子探针检测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的撞击玻璃珠时发现,珠内的水丰度从外至内逐渐递减,形成“环带特征”。胡森表示,“我们的研究证明撞击玻璃珠可能是一个新的月球储水物质,支持了月表水循环的猜想,也解释了像月球一样没有大气的小行星上水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南极观测船名叫“白濑号”,是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老“白濑号”服役将近25年,先后25次远征南极,2008年从南极返回后将光荣退役。采用了最新破冰技术的新船,将于2009年投入使用,船名仍沿用“白濑号”。  相似文献   

20.
科技短讯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孙来燕最近透露,中国已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这个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都属于不载人探测活动。目前实施的第一期工程(“嫦娥一号”绕月工程)的目标是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