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与中美电影新协议的签订,中美电影的竞争进入一个全新的平台。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博弈的问题如今更具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宏大意义。文章将中国电影置于这样的语境之下,主要基于跨文化传播层面,提出立足本土文化、保持中国特色;民族元素、国际表达和善用“他者”元素等策略,以期对中国电影“走出去”有所助。  相似文献   

2.
张艺谋电影艺术成为众多电影评论家、文学批评家的评论焦点: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张艺谋最早走了一条“跨国的中国电影”新模式.运用艺术化电影技术结合本土化的小说进行再创造,完美地体现了其艺术审美情趣,真实地再现了中国电影的“东方魅力”,并使之走向了世界,文章以此为契机来分析。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家克雷斯和范吕文提出的视觉语法为新读图时代的语篇解读提供了理论工具,也为分析和解读以视觉元素为主要表迭方式的电影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电影《美国丽人》在题材,表达和成就上都有着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围绕电影主题“美”的图片进行视觉语法分析,在电影叙事过程中,“美”的符号构建,主题的多层次性得到凸显,电影人物对于各自“美”的符号的选择表达出对于美的不同侧面的感知,从而体现各自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电影异军突起,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冷峻的问题意识,专业的娱乐元素和俊美的影星而受到许多国家观众的喜爱。韩国电影的健康发展得益于韩国政府提供的宽松的生产制作和放映环境以及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得益于韩国电影人面对好莱坞商业巨片的强大冲击而保持的清醒认识。韩国电影锐不可当,然而阵阵“韩流”会给处在重重困境中的国产电影带来怎样的思考呢?为此,我们这期开设了关于韩国电影研究的专栏。 本刊还将陆续开设“日本电影研究”专栏、“伊朗电影研究”专栏、“印度电影研究”专栏、“香港电影研究”专栏、“台湾电影研究”专栏。竭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展开学术争鸣与批评。[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电影与当代都市的文化表达——娄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9.
沈健 《世界知识》2023,(14):74-75
<正>被誉为“黑海明珠”的罗马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北部,曲折蜿蜒的多瑙河、雄伟的喀尔巴阡山、神秘莫测的黑海共同组成这片土地的迷人风情。罗马尼亚电影对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沸腾的生活》《多瑙河之波》等经典电影歌曲和配乐都能唤起人们的美好记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进口影片尚少,罗马尼亚电影成为中国观众看向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0.
电影《面纱》讲述了一个美丽感人的爱情故事,而背后其实隐藏着浓厚的权力关系。女性和中国因为身为弱者,在电影中被强行地置于对等的位置,因而电影中外国夫妇间感情和好的过程,实际成为男性重新征服女人的过程,也成为西方现代文明拯救落后中国的过程,而在这种拯救中同时也成功地完成了西方对殖民地人民“反帝”情结的想象的解决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这部电影是通过爱情的重新获得来释放和解决现代文明的种种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1.
王伟 《科技信息》2007,(16):166
冯小刚的电影以喜剧见长,但是其中却多处运用“悲剧性元素”点缀其中,当然在不同的地方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其拍摄的为数不多的正剧中更是多处应用“悲剧性元素”,意义和作用也不尽相同。从冯小刚个人以所处社会背景分析,这些“悲剧性元素”的社会来源,可以更深刻的使读者了解冯氏电影独特的“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12.
沈健 《世界知识》2017,(20):75-75
又一个“十一”电影黄金周就要到来,这是中国电影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收获季节。随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我们电影人希望在满足本国观众精神需求的同时,也更大地发挥电影在沟通中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艺谋电影的明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导演中,张艺谋堪称制造明星的高手,演员们“遇张即红”,成为中国当代电影文化中一种引人关注的现象,其中还有两个有趣的特点,即其一,张艺谋更善于制造女性明显;其二,这此明星往往知名度极高,却又缺乏与之相应的票房号召力。本文主要从大众精神走向,张艺谋电影的女性倾向,大众对张艺谋电影的认同障碍等3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进入WTO进程的日益推进,中国电影人对中国电影未来的议论日益增多。悲观者说,中国电影业将难以面对发达国家电影业的抗衡;乐观者说,发达国家电影的运作模式、资金注入将使中国电影面临机遇,迅速完成产业内部的调整。中国电影何去何从,已经成为近期影协召开的“面对WTO中国电影的对策”与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的热门话题,业内人士就此纷纷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革电影”给历史留下了充满争议的文化背影.作为特定时代语境下诠释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文革电影”不幸成为被“极左”政治扭曲和异化的艺术个案,在历史坐标中留下一抹悲情的色彩,它又在新中国电影美学的流变中演绎出一段耐人寻味的变奏,对其进行历史视野下的反思应能对当下电影创作提供某种积极的警醒或启示.  相似文献   

16.
艺术批评不仅具备艺术意义,更有文化意义。批评的类型、模式、规模和观念,反映了该艺术的当代命运和流向,钟惦案作为中国当代电影批评的代表人物,其丰富超前的电影美学观念表现了中国人特定的电影文化心态,并深刻地影响了新时期中国电影。他的影评理论,将是我们建设崭新“影评学”的重要基础。一、“以社会为天职”:大众影评论影评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影评?在这个容易模糊的概念问题匕钟惦又明确地提出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词:大众影评。“电影评论从专家的书房里走出来,使原来只作为接受对象的电影观众,直接拿起笔来,抒发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培养当代公民素养,需要构建中国电影美育实践体系,利用开展“电影+研学”活动、选择电影育人活动主题、不同年龄阶段电影育人把控、做好电影美育关联教育实施、打造“电影+文旅”模式、开展“电影+文旅”活动、注重电影影评分析参考以及注重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方式来构建中国电影美育实践体系,进而总结现阶段当代公民素养教育的中国电影美育实践体系构建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08北京奥运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正在腾飞的泱泱大国,而“手机看典运”无疑是本届盛会中一大科技亮点。“后奥运时代”,随着我国3G基础设施建设一步步完善,人们期待良久的3G通讯时代终于正式到来!谁会成为继彩屏、彩铃、彩信、游戏之后的下一个手机增值消费热点?有人将目光锁定于逐步兴起的手机电影,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下,被寄予愿望的手机电影,真的能在中国开花结果吗?  相似文献   

19.
出位与回归──陈凯歌创作道路浅论张子帆若是真能在中国电影导演族中划分出所谓“第五代”导演群的话,陈凯歌不是第一方阵的领衔人物,无疑也是其领袖人物。“第五代”可说是中国电影的“新浪潮”,是一场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运动,尽管它没有明确的宣言和纲领,更没有具...  相似文献   

20.
一叶 《上海信息化》2007,(11):72-73
从《聚焦这一刻》开始,中国的手机电影便踏上了漫漫征程。短短两年多时间,谢飞、田壮壮、李少红、贾樟柯、徐静蕾、黄磊等十多位导演,纷纷加入手机电影拍摄行列。北京电影学院推出的“未来移动影像发展计划”,也再一次聚焦手机电影……这一切,都预示着电影“草根时代”的来临。[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