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刘宝昌  李曹 《科技信息》2008,(16):261-262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小说《骆驼祥子》译本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受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读者审美期待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小说英译时,采取归化策略以减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适度的异化策略可以使译文读者了解原作的语言风格及源语文化。两种策略应当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极端的翻译策略客观上产生并服务于本质主义的文化身份观。全球化时代要求建立流动复合的文化身份,与之相适应的是异化与归化有机结合的混杂策略。实施混杂策略的关键在于认识文化身份的开放性,从当下的文化语境出发,针对源语文本的具体文化因素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接受美学理论探讨读者因素对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着重分析文学翻译中读者因素影响翻译策略的主要体现:对内容的删节、变通或添加;对文化负载成分的归化;对体裁、叙事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等的调整等,进而指出读者因素研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译者主体性和翻译策略——比较《爱玛》的两个中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主体性决定翻译策略的选择。而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出发来比较刘重德和孙致礼的翻译策略,并对两个《爱玛》的中译本进行对比,可进一步说明译者主体性对选择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前者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后者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问题是中国翻译界激烈争论已久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翻译实践中,有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文化差异是决定翻译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兼用两种翻译策略,实现让读者理解文化差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焦月 《科技信息》2012,(22):159-159
归化和异化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在翻译的过程中,有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着其策略的选择,本文从二者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并分析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对当今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归化和弄化是翻译中常用的两种策略。电影字幕翻译必须寻找两种翻译策略的平衡点,做到归化和异化的融合,以避免文化因素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李莉 《科技信息》2007,(17):141-142
本文对翻译中的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不论用何种方法手段处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归根到底不外乎采取异化和归化两种策略。作者通过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几个因素,提出极端的异化和归化均不可取,二者应相辅相成、相为补充。  相似文献   

9.
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在选择“译什么”和“怎么译”时,其主体因素会不可避免地对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起着重要影响.林语堂英译的《浮生六记》,可以说明译者的主体因素,尤其是译者文化态度和翻译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者的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中不同译者的策略选择。互文性因素对译者所用策略的影响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前人成功策略的学习与吸收;二是出于“影响的焦虑”而对前人所用策略的逆反与创新。以Gone with the Wind的复译为例,对不同译本所用的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互文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译者主体性已成为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和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翻译策略、翻译标准的选择众说纷纭.本文试从译者的文化取向入手,通过实例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和制约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这对于揭示翻译活动的规律和丰富翻译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秋香 《菏泽学院学报》2005,27(3):67-70,79
翻译既是语言翻译,也是文化翻译,而且真正起到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作用的是文化翻译。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严重影响着英汉语之间的顺利互译。只有对这些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扫除这些障碍,译出佳品。本文从客观生活环境、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或价值观、宗教历史等方面,探讨一下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其处理——归化与异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黎 《科技信息》2012,(13):246-247
首先作者简单介绍了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译者的翻译目的,源文本的文本类型,读者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译者的文化态度和源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地位等等,最后得出结论:译者选择某种翻译策略是建立在一个或者是同时多个因素的基础上的,译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于利波 《科技资讯》2010,(1):241-241,243
归化和异化一直以来是翻译界争论的问题,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如何对两种翻译策略的恰当选择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将从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入手,通过对社会文化,语用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把握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勒菲弗尔认为意识形态、诗学、权力关系和赞助人等因素影响着翻译,其中,意识形态是操控文学翻译的主要因素。将以文革时期荣如德的《爱情故事》译本为例,探讨该时期特殊的的美国文学翻译现象,并揭示意识形态如何对翻译策略进行操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影响林语堂英文创作、翻译策略的选择因素和林语堂作品大受美国人欢迎的原因,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了林语堂在海外30多年里的翻译、编译、用英文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发现林语堂的翻译作品受个人喜好、赞助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译者的翻译活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所做出的选择性活动。在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关注译品的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文本和适当的翻译策略是译作能得以被接受和文化能得到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多元系统理论和关联理论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有指导作用,但是,多元系统理论在用于翻译策略选择时由于忽略了译者的主体地位,忽略了读者期待,无法解释一些文化负载文本和实用文体文本翻译策略,因而不具有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同时,关联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语境匹配和释意相似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以语境匹配为翻译目的,以释意相似作为翻译策略,可以解决多元系统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翻译策略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跨学科的社会活动,它不可避免地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复杂的关联.针对传统翻译理论对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社会政治因素认识的不足,本文着重探讨了翻译中的政治因素,并认为政治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是深刻的.在翻译活动中,政治因素不仅影响翻译策略、翻译题材的选择,而且还影响译者的选词和评判译文的标准,同时翻译反过来又服务于政治.因此,翻译研究中应该考虑政治这一语言外因素,否则翻译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有目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在翻译中,翻译的目的、语言上的差异及翻译者的个体性差异等都会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而产生不同风格的译作。本文试图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有关人物塑造的动物隐喻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从翻译目的角度分析译者们是如何选择其翻译策略的。  相似文献   

20.
短篇小说《人同此心》、《且说屋里》英译最初发表于《天下》英文杂志,是老舍作品译作的发端。基于文化学派翻译理论考察老舍作品初期英译的赞助人、译者与作品,探讨译作中的文化元素翻译策略选择及制约,填补了老舍作品初期译作研究的空白。通过分析表明,宏观归化翻译策略并不排斥微观异化翻译策略。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反映了各种文本及文外因素尤其是社会文化因素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